首頁 > 獵奇 > 歷史名人 > 康熙爲什麼殺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案的真相撲朔迷離

康熙爲什麼殺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案的真相撲朔迷離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懷揣着亡國的仇恨,走上了復國之路的皇室遺孤不在少數,但是在明末清初,卻出現了一個讓大清備受煎熬的朱三太子,而且這個打着朱三太子名義復國的人似乎並不止一個,那麼朱三太子究竟是誰?康熙爲什麼殺朱三太子?折磨了清朝數十年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朱三太子案的真相又是什麼呢?下面本站的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吧!

康熙爲什麼殺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案的真相撲朔迷離

康熙爲什麼殺朱三太子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明思宗朱由檢爲了讓女性家庭成員免受起義軍凌辱,令皇后自殺,又親手殺害了自己女兒和所御妃嬪數十人。在動手殺害女性家屬之前,明思宗把三個皇子召入皇宮,叫他們換穿民衣,並叮囑:“萬一生還,一定要光復社稷”。做完這一切,明思宗便在壽皇亭自縊而亡。

崇禎皇帝的這三個苦命皇兒子流落民間,成了滿清帝國的心病,順治和康熙兩朝,始終籠罩在所謂“朱三太子”的恐慌中。“朱三太子”,說的其實是皇四子、永王朱慈煥。“朱三太子”最早出現在順治8年(1651年),有人告發一個茶葉販子是崇禎帝的三皇子。順治12年(1655年)2月19日。漕運總督蔡士英向朝廷報告,江西南昌人朱周錤自稱“朱三太子”,“暗通海賊,潛謀叛亂”。康熙初年,又有人打着“朱三太子”旗號鬧事。

康熙十九年,在陝西漢中有有人自稱朱三太子反清,清廷指其假冒,在京磔死。三藩之亂之時,福建蔡寅也有人詐稱朱三太子,擁衆數萬,與臺灣鄭經勾通反清,被清軍擊敗於天寶山。

康熙爲什麼殺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案的真相撲朔迷離 第2張

入關之後滿洲貴族在京城周邊大肆圈地,加上政府實施“逃人法”,八旗主奴、主佃矛盾非常尖銳。農民楊起隆利用宗教做掩護,祕密發動民衆,到康熙12年,已組織了奴僕、佃戶約千人。12月22日,楊起隆率衆舉事,自稱“朱三太子”,建年號爲“廣德”,起義者頭裹白布、身束紅帶撲向敵陣。起義很快失敗,200多名起義者被屠殺。然而,此事帶給清政府的心理衝擊卻不可小視。

康熙四十年後,江蘇太倉﹑浙江大嵐山等處反清力量均稱擁立朱三太子。四十七年正月,捕獲在浙江大嵐山起兵抗清的張念一,四月,清廷根據他的口供在山東汶上縣捉獲張姓父子,指爲起義軍所擁立之朱三,押解至浙審問。張供認本名朱慈煥,系崇禎帝三子,長期流落河南﹑浙江等地,先後改姓王﹑張,以課讀餬口,時年已七十五歲,與江南﹑浙江等處反清力量並無關係。但清廷指其僞冒明裔,以“通賊”罪仍將朱氏父子解京處死。朱三太子一案從此才告終結。然而,“朱三太子”似乎並未收手。

康熙60年(1721年),臺灣朱一貴起義爆發,此人依然自稱明朝後裔,也是打着“朱三太子”的牌子。到了雍正朝,甘鳳池、周昆來、張雲如等人也藉着“朱三太子”的旗號大肆活動。

上述打着“朱三太子”旗號鬧事的沒有一個是正宗的,“原裝”的朱三太子膽戰心驚的活了七十五年安安分分最後卻被牽連至死。

康熙爲什麼殺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案的真相撲朔迷離 第3張

清入關後,之所以出現那麼多假冒的“朱三太子”。並非因爲老百姓真的認爲明王朝有多好,他們其實也知道大明江山小半亡於關外的清政權,大半亡於以李自成爲代表的農民軍,現在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爲他們感覺到清朝統治者只懂得依靠屠刀奪取政權,不在乎民心,“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清朝統治者殘暴至極的證據,加上清政府授予滿洲貴族的大量特權。又極大地損害了下層民衆的利益,老百姓自然只能藉助“朱三太子”的名號,喚醒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的亡“國”之痛,以便推翻現政權。

只要統治者不將國家的管理權交給老百姓及其代表,“朱三太子”就抓不完殺不絕。孫中山先生最初發動革命也提出過“驅除達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主張,如果我們忽略其最終的政治目標,只討論其行事手段,他不也是一個晚清的“朱三太子”嗎?

一個正常的朱三太子並不可怕,人生不滿百,朱三太子再跟現政權作對,也總有從地球上消失的一天。最可怕的是一個社會的制度老是逼着人一批批去做“朱三太子”,使國家失去安寧。從這個意義上說,清代最大的“朱三太子”其實是自私的封建統治者自己。

朱慈煥是朱三太子嗎?

朱慈煥(1633年—1708年),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第五子。崇禎六年(1633年)出生,母田貴妃。甲申之變後,朱慈煥爲躲避禍亂,隱姓埋名,先後多處安身。雖然本人並無復明逆反之意,但朱慈煥的存在對滿清政權而言始終是一個威脅,很多人藉着擁立他的名號從事逆反活動,“朱三太子”成了當時的一種旗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慈煥在汶上縣被捕,並於當年被清康熙帝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爲罪名凌遲處死,享年七十六歲。其子嗣亦皆被殺害。

康熙爲什麼殺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案的真相撲朔迷離 第4張

朱慈煥崇禎六年(1633年)出生,後封永王。甲申之變時,年十二,倉皇出奔,流離顛沛。在大順軍中與兩個哥哥失散之後,與一位姓毛的將領逃到了河南,種了一年地。後因爲清政府清查“流賊”,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個人流浪。十三歲到鳳陽,遇到一位姓王的前明老給事中,細詢根由,執手悲泣,乃留在王家,改姓“王”,名士元。年十九時,王家突遭變故,慈煥再度流亡江湖。至一佛寺中削髮爲僧,偷生度日。 後又往浙中,結識一個姓胡的餘姚人,亦明官員後裔,後兩人談經論文後,胡頗欽佩他的才學,勸他還俗,並將女兒嫁給她。從此朱慈煥以餘姚王士元爲名靠教私塾爲生。

康熙四十四年,在寧波認識秀才張月懷,後來別人亦稱他張老先生。 不久,發現張行事不安分,便帶家屬居湖州長興縣。 後風聲吃緊,寧波、鎮海都“一步一步挨查”。 聞得事發,妻女六人,均上吊自盡,三子一孫,被捕收。朱慈煥躲避流亡。康熙四十七年,官府逮捕康熙四十五年在大嵐山起事的浙東和尚張念一,並從其口中得悉慈煥的行蹤。四月,在山東汶上縣躲避兩年多的朱慈煥被捕,押解京師受審。

清朝早期有關"朱三太子"的風風雨雨,反覆告訴後人:亡國太子必須死。不論是投奔哪一方,不論身處何時何地,沒有人願意他們出來分享政治權力,也沒有人願意他們隱居在民間成爲政治隱患。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