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專家稱家暴不容忽視 施暴行爲同人格有密切關係

專家稱家暴不容忽視 施暴行爲同人格有密切關係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瘋狂英語”而廣爲人知的李陽近來因家暴事件走入公衆視野。據瞭解,李陽的外籍太太Kim看到了一篇題爲《防止家庭暴力的三個環節》的文章之後,便來到該文作者王行娟所在的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尋求幫助。家暴離我們有多近?家暴能否預防?記者於日前採訪了該中心的兩位專家。

專家稱家暴不容忽視 施暴行爲同人格有密切關係

1 家庭暴力不容忽視

記者:近日,家暴問題引起了公衆的持續關注,有評論指出:“家暴問題已經釀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您對這一現象怎麼看?

王行娟(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創始人、婦女問題研究專家):在我國,家庭暴力確實已經成爲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它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它的普遍性。在我國,不分地區,不分城鄉,不分文化,不分職業,不分貧富,不分宗教,都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現象;二是它的高發性。2006年全國婦聯研究所首次發佈婦女綠皮書,在中國2.7億個家庭中,每3個家庭就有1個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現象,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受虐者主要是女性,兒童與老人也是受虐的對象。每年有近十萬個家庭因爲家庭暴力而解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暴力的發生率仍在不斷上升中;三是它的嚴重性。家庭暴力導致的惡性人身傷害案件呈上升的趨勢。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年—2007年審判的殺人案件中,因家庭暴力引起的殺人案件有12例,死亡13人。2007年陝西省女監調查,因家庭暴力殺人犯罪的婦女有171人,佔殺人犯罪案的30.35%。其中因長期遭受家暴殺夫的有163件,佔95.32%。

侯志明(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常務理事、資深心理諮詢師):家庭暴力長久以來不僅在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是最常見、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最直接的暴力形式,而且,也是社會容忍度很高的暴力形式,很多家庭情感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拿這個作爲噱頭。

很多人認爲,家庭暴力是家庭內部的糾紛,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也不便界定,因此,外界也就不好介入和干預。

2 “家醜不可外揚”該不該

記者:“家醜不可外揚”的傳統觀念使得衆多受害者不願聲張,因而得不到有效、及時的救助。李陽妻子此次公開求助,反映了東西方處理家暴問題時哪些觀念上的不同?在遭遇家庭暴力時,應該怎樣尋求積極的保護措施?

王行娟:首先是“家醜可不可外揚”的問題。Kim的頭腦裏也有“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不過可能沒有中國婦女那麼濃厚。中國有的受虐婦女,忍受不了家庭暴力時,寧願跳樓自殺,也不願把遭受暴力的事實告訴他人,總是希望大事化小。Kim則認爲,協議只是解決家庭暴力矛盾的第一步,從這一點看出,東西方人對待家庭暴力的嚴重性認識不同,一個是認爲只要施暴者道歉了,事情就結束了;另一個認爲這只是個開始,問題遠沒有解決。

其次,家庭暴力發生後,尋找什麼樣的社會支持系統,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曾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中國的受虐婦女,在遭到家庭暴力自己無法解決以後,首先尋找的是非正式的支持系統,如孃家人、婆家人和至親好友的幫助,找人以後問題如果還得不到解決,她們第二個會找雙方的單位,請求領導主持公道。只有在暴力局面無法控制、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受虐婦女纔會尋求司法保護。

再次,在美國,如果婦女遭到家庭暴力,打電話報警,警察到達後只要驗出婦女身上有傷痕,施暴者就會被帶走,並根據傷情對施暴者提起公訴。因此,Kim在報案以後,她用了“charge”(指控)這個詞。而在此類事件中,中國警方使用了“調解”這樣的詞彙。這一點顯示了東西方處理方法的不同。在中國,只有在傷害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是達到輕傷的程度,纔會提起民事自訴;傷害達到重傷害的程度,纔會提起公訴。#p#副標題#e#

最後,Kim對於李陽的暴力行爲,一再強調李陽也要進行心理治療,這點與中國的受虐婦女也不同。在西方一些國家,法律上作出明文規定,對施暴者的處罰中要包括接受心理治療。對於一些暴力行爲比較輕、願意改正錯誤的施暴者,法院會允許他們在監外服刑,定期到指定的機構進行心理諮詢和行爲矯治。如果施暴者不按規定進行心理治療、缺席或者遲到達一定次數,會重新被關進監獄。這些國家把“施暴者要接受心理治療”列入處罰的範圍,是因爲他們認爲,施暴者的暴力行爲與他們的認知和行爲習慣有關,還可能與他們的人格缺陷有關,心理輔導有助於他們改正錯誤。

侯志明:對待家庭暴力,我們非常強調和重視“第一次”,因爲家庭暴力有它發生和發展的特殊規律性,即矛盾醞釀、暴力發生、懊悔承諾(蜜月期)、再次積累、再次爆發等幾個階段,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同時,循環的半徑不斷縮小,而暴力程度不斷增強。所以,要重視婚後第一次暴力,絕不示弱,讓對方知道你不會容忍暴力,並明確告訴對方家庭暴力是一種犯罪行爲。已經發生過家庭暴力的,要勇於藉助外力打破這個循環,當然,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當事人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同時也要依靠社會資源,認真地考慮和實施具體可行的方案。

暴力發生時,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人身安全,應該盡力避免施暴者情緒進一步激化,最好是儘快離開現場;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撥打“110”報警。公安機關依據2008年我國公安部等七部委出臺的《關於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見》,已經將家庭暴力干預納入“110”出警工作範圍。

暴力發生後,如果受到嚴重傷害和虐待,要注意收集證據,如:醫院的診斷證明;向熟人展示傷處,請他們作證;收集物證,如傷害工具等,必要時以傷害或虐待提起訴訟。

如果配偶施暴是由於心理疾患或精神疾患,應尋找醫生和親友幫助,勸其接受治療。對酗酒後施加暴力的配偶,要勸其戒酒,或接受酒精依賴的治療。

如果經過種種努力,對方仍不改暴力惡習,離婚不失爲一種理智的選擇。這也是目前擺脫家庭暴力的方法之一。長期反覆受到暴力,說明這個家庭已經威脅到自己的生命安全,要勇敢地離開。

3 對家庭暴力要零容忍

記者:在家暴事件中,公衆往往對受害者報以同情之心,而對施暴者的暴力傾向來源少有關注。其實,受暴者是受害者,施暴者同樣也是受害者。請您談談怎樣從源頭上制止家庭暴力,使婚姻重獲幸福?

王行娟:你說得很對。施暴者有施暴行爲,原因很複雜,有傳統文化男尊女卑的原因,有行爲習慣的原因,還有人格方面的原因。一般說,施暴者的人格都存在不同的問題,而變態人格的形成,又與原生家庭的環境有關。心理學認爲,幼兒時期與父母建立起親密的依戀關係,是兒童人格健康成長的關鍵,他從父母那裏獲得了愛,在愛的氛圍中長大,也會從中學到要去愛人和怎樣與人交往,這對於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

侯志明:從源頭上制止家庭暴力的發生,我認爲,首先是對家庭暴力的正確認知,不能施暴,要零容忍;其次纔是方法和技巧問題。既然在茫茫人海中,好不容易纔互相選擇了對方,爲什麼要凶神惡煞般對親密愛人拳腳相加呢?我們提倡夫妻之間發生矛盾時,第一保持冷靜頭腦,理智地分析兩人之間的矛盾;第二是認真分析問題和癥結所在;第三是良好溝通,雙方要開誠佈公,心平氣和,把問題都擺在桌面上,互相傾聽對方的想法和意見,學會寬容和妥協。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記者 宋曉夢 本報通訊員 鄧 暉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