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網購進口食品存風險 或花“大價錢”買“冒牌貨”

網購進口食品存風險 或花“大價錢”買“冒牌貨”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7月24日,本刊曝光了京城多家大型超市的進口食品專區,存在銷售“山寨進口食品”、標籤不合規範、臨近保質期卻無提示等諸多問題。很多讀者打來電話諮詢:常在淘寶網上網購進口食品,是否安全更沒有保障?

網購進口食品存風險 或花“大價錢”買“冒牌貨”

帶着讀者的疑問,記者本週調查了作爲各色進口食品的集散地——淘寶網店。記者發現,很多人認爲選擇在網絡上購買進口食品,不僅方便快捷,而且售價比市場上的進口食品低不少。不過,網購進口食品存在不少風險,一不小心就可能花“大價錢”買到“冒牌貨”,甚至不合格產品。

網售“洋食品”多無中文標籤

國家工商總局發佈的《食品市場質量監管制度》中明文規定,禁止食品經營者經營沒有中文標籤或中文標籤不符合規定的進口食品。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網絡上銷售的所謂進口食品,絕大多數都沒有“中文標籤”這一“身份證”。

7月26日,記者在淘寶網上輸入“進口食品”進行搜索,立刻搜出來五花八門的進口食品:韓國進口食品樂天媽媽手派餅、馬來西亞驚奇脆餅、菲律賓向日葵花生味夾心餅乾、越南荔枝味果凍、菲律賓香蕉片、丹麥藍罐曲奇、美國加州葡萄乾、意大利榛子味威化餅……產品琳琅滿目。而且賣家紛紛特別強調“進口”而來:有的稱“原裝進口”,有的稱“百分百進口”、有的稱“百分百正宗”。

但是,這些真的都是規範的進口食品嗎?根據國家《進出口食品標籤管理辦法》的規定,進口食品標籤必須事先經過審覈,在取得進出口食品標籤審覈證書後,進口食品標籤必須爲中文標籤。標籤的內容不僅和外文內容完全相同,還必須包括以下幾項:食品名稱、配料成分、淨含量和固體物含量,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指南,製造、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在中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等信息,這些信息必須是中文黑色字體。

不過,記者在一家淘寶銷量排名非常靠前的賣家“美優食品”店內的“進口食品區”選購了韓國果仁巧克力棒、韓國烤海苔、馬來西亞特鮮煉奶起士餅乾、韓國好麗友原味薯片、越南原裝進口荔枝味果凍、菲律賓原裝進口向日葵餅乾、泰國進口香酥烤椰子片等7種進口食品。在記者收到的實際貨品中,除了菲律賓原裝進口向日葵餅乾的包裝上貼有中文標籤外,其他6種食物均無任何中文標籤。對此,該店客服人員解釋:“貼中文標籤的是有經銷商的,沒有貼的是自己店裏直接進口過來的。”

記者在另一店家購買的“日本固力果一段嬰兒奶粉”,包裝上同樣沒有中文標籤,全是日本文字。一名網友留言表示:“買到的奶粉罐裝上一個中國字都沒有,全是日文,連基本的奶粉配置方法,以及奶粉和水的配置比例我都看不清楚,怎麼給寶寶喝啊?”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管營養師王玉梅對此表示,沒有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是不允許銷售的,另外,並非所有消費者都能讀懂英文標籤、韓文標籤或日文標籤,而食品標籤如同食品的一個身份證,進口食品尤其如此,消費者需要通過標籤一目瞭然地瞭解食品的真實屬性,看不懂標籤則無法科學合理地食用。

“CIQ”標誌基本缺失

除了中文標籤這一“身份證”外,進口食品還需要貼有激光防僞的“CIQ”標誌,證明其經過中國進出口檢驗檢疫。

不過,記者發現,在記者購買的所有所謂進口食品中,沒有一例產品上有“CIQ”標誌,連唯一貼有中文標籤的菲律賓進口向日葵夾心餅乾也未能倖免。在該產品的包裝上貼着的中文標籤上記者看到,標籤註明了產品名、成分、淨含量、保質期、生產日期、原產國、經銷商以及生產商,但記者翻遍整個產品觀察了幾遍,也沒找到帶有激光防僞的“CIQ”標誌。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董金獅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通過規範的程序、合法的渠道進口,未經檢驗檢疫合格的外來食品可能存在着安全隱患。一些商品可能存在微生物、重金屬超標,染色劑、防腐劑不合格等問題,有些甚至是“三無產品”,這些都可能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王玉梅也表示,沒有經過國家檢驗檢疫部門的檢驗檢疫的進口食品,“安全係數很值得懷疑”。

另外,消費者有權向經銷商索要查看“進口食品衛生證書”。該證書是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檢驗檢疫合格後簽發的,證書上註明進口食品包括生產批號在內的詳細信息。

不過,記者在索要中同樣碰壁。記者向美優食品店的客服人員要求看看該店的“進口食品衛生證書”,該店員稱“可以提供”,但目前提供不了,需要等老闆回來去向供應商索取。

專家介紹,購買進口食品需注意查看所選購的進口商品上是否有“CIQ”標誌,“CIQ”標誌基本樣式爲圓形,銀色底藍色字字樣,背面注有9位數碼流水號,該標誌是辨別“洋食品”真僞的最重要手段。

“進口食品”產地卻在內地

除了這些披着“洋皮”、真假難辨的進口食品在網絡上熱銷外,還有一些商家將國產貨也“化裝”成進口食品進行銷售。

在“美優食品”店,記者進入該店“進口食品”區看到,一款標名爲“金富士野菜三角餅350g”,售價爲10.5元。

記者點開該商品信息發現,該商品產地信息標明爲“中國大陸食品特產”,產地在東莞。在產品信息介紹中,記者未找到任何有關於“進口”的信息。

據瞭解,目前網絡上銷售的進口食品大致可以歸爲三類:第一類是產地在國外,由國內經銷商粘貼中文標識並在國內銷售,外包裝沒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第二類是原料由國外廠家生產,國內廠商進行包裝和經銷,包裝上對產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較詳細的標註,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第三類是包裝上是以外文爲主,由國內的廠家進行分裝,沒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

專家介紹,只有第一類纔是真正意義上的進口食品,第二類是國產食品,第三類則不確定,可能是進口食品也有可能是冒牌貨。

董金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市面上銷售的無標籤或標籤不規範的進口食品,一種可能是這些食品不是通過合法正當的途徑進口的,沒經過海關的檢測,很有可能是走私貨物;還有,有些商家爲了讓這些進口食品保持一定的“神祕感”,因而在海關檢測時想方設法矇混過關,故意不加貼中文標籤;另外,這些所謂的“進口食品”可能就是普通的國產食品,銷售者爲其套上“洋裝”,便成了銷售價格高出幾倍的“山寨”進口食品。

專家還提醒,有些產品雖然有中文標籤,但其內容藏頭露尾、語焉不詳,信息不全,則這種產品很可能就是假冒僞劣食品,其安全衛生無法保證,消費者在購買時要認真識別。還有不少食品外包裝上難覓漢字,消費者無法辨認包裝盒裏的食品,食品安全很難保證,也給假冒僞劣食品和走私食品以可乘之機。

董金獅同時表示,現在中國質量好的食品也有很多,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不要盲目地崇洋媚外,很多國產的食品品質未必就不如進口食品的品質。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