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河南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堪憂 孩子說餓極了就睡覺

河南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堪憂 孩子說餓極了就睡覺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中午,位於國家級貧困縣魯山縣西北部的觀音寺鄉桐樹莊小學熱鬧異常,150名在校學生吃到了他們入學以來的第一頓免費午餐,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他們還能繼續享用。

河南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堪憂 孩子說餓極了就睡覺

4月1日,由國內幾十家主流媒體和衆多網友發起的“貧困山區小學生免費午餐計劃”正式實施,貴州黔西縣沙壩小學成爲第一個試點,桐樹莊小學是我省的第一個試點。

【現場】

150個孩子在校吃上免費午餐

花費現場公示,共計360.3元,每個孩子合不足3元

昨天中午,位於魯山縣西北部的觀音寺鄉桐樹莊小學如期迎來了下課鈴聲,與以往不同的是,學生們並未蜂擁跑出校門,而是在操場上排起了長隊。在那裏,老師及熱心的學生家長已經備好了熱騰騰的米飯和紫菜蛋花湯。

學前班的張子奇拿着新發的不鏽鋼小碗等着吃午餐,他態度堅決地告訴來接他的家長:“等我吃完免費午餐再回去吃桌(吃酒席)。”

按照年級從低到高的順序,150名學生很快領到了午飯。學前班的學生一字排開坐在教室前的臺階上,一邊往嘴裏扒米飯一邊四處張望,他們對這頓免費午餐感到新奇。而高年級學生,有的在教室內享用,有的則聚在外面邊吃邊聊:“比俺奶做的玉米糝好吃多了,你看我碗裏這塊肉多大。”

因爲是第一頓免費午餐,加上好多學生早上均沒吃飯,所以一碗米飯讓孩子們無法填飽肚子。老師們在一旁邊看着,讓個子大的高年級男生先過來打第二碗米飯,對低年級的學生,則是勸他們“少吃點,別撐着了”。

午餐持續的時間很短,孩子們吃飽喝足後,老師們開始教他們如何刷碗,如何存放自己的碗筷,然後才與前來採訪的記者一起吃剩餘的飯菜。

一塊小黑板上,一位老師用粉筆算了這頓午餐的所有費用:大米25公斤,105元;豬肉12.3市斤,135.3元;青菜50元;油1公斤,10元;煤,50元;作料,10元,共計360.3元,每個孩子合不足3元。

【調查】

一半學生中午吃不到熱飯

馮曉航的午餐是自帶的蒸饃,蒸一次要吃一星期,所以她的饃經常長黑毛

羣山環抱的桐樹莊小學共有7個班級,自2002年與其他村小學合併後,共有21個自然村的150名學生,其中最遠的離校將近5公里。大多數孩子上學都要翻山過河,因該村至今尚未享受到“村村通”政策,崎嶇不平的山路讓孩子們的求學之路異常艱難。據介紹,他們一天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在4個小時左右,不少人中午放學必須急匆匆回家吃飯,然後馬不停蹄返回學校。

頭一頓免費午餐,9歲的袁夢想只吃了一碗米飯,問他爲啥不吃,他害羞地說,怕吃多了,明天就不讓吃了。他患有小兒麻痹症,位於喬莊組的家離學校雖然只有2公里,但他每天花費在路上的時間比其他孩子多了一倍,爲此,他經常中午不回家,有時吃奶奶準備的乾糧,有時就只喝自來水充飢。

六年級的馮曉航家住竹園村黃背窪組,離學校將近5公里,每天早上5點多就得起牀,而她的父母均外出打工,她早上基本上沒吃過飯,帶些鄰居蒸的饃做午飯,蒸一次饃要吃一星期,所以她的饃經常長黑毛,“有時候也上山挖些野菜就着吃,渴了去水管上喝自來水”。

該校老教師武天龍說,桐樹莊小學像馮曉航這樣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佔70%,早上不吃飯就來學校的學生佔80%,中午在學校吃乾糧的佔50%,另有一部分學生要麼到鄰近的親戚家吃飯,要麼買泡麪吃。“還有兩個孤兒,情況更糟。”武天龍說。

這兩名孤兒,一名是12歲的五年級學生李一含,他的父親患尿毒症去世,母親改嫁後他由鄰居照料,早上基本不吃飯的他,中午也是“有時候吃,有時候不吃,餓極了就睡覺”。另一名是6歲的一年級學生趙文海,父親幾年前外出打工去世後,他便到幾家親戚家輪流住。“親戚家也不富裕,他更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武天龍說。

記者問趙文海免費午餐好不好吃,他先點了點頭,後來又說:“快食麪更好吃。”因爲從未有過零花錢的他,曾經吃過同學吃剩的快食麪,感覺那是“天底下最好吃的”。

許多老師也面臨午餐難題

除了教學之外,他們無一例外地還要爲家中的農活操勞

桐樹莊小學共有10名教師,除了教學之外,他們無一例外地還要爲家中的農活操勞。

與學生一樣,住在大山深處的這些教師也面臨着離校遠的困境,因爲沒修水泥路,即使有摩托車也很難在山路上暢通無阻,一遇颳風下雨,午飯就只能是在學校啃乾糧喝開水。

今年41歲的女教師慎省會自1990年即在桐樹莊村一處叫黃安樂的山溝裏代課,當時每月僅50元工資。到了2001年,有了孩子的她回家務農,可等孩子到了上學年齡時,黃安樂小學合併到了桐樹莊小學,她家離學校將近4公里,爲了照顧兒子上學,她回到學校做代課教師。“現在工資漲了,前兩年500元,今年漲到600元了。”慎省會借來鄰居的軋麪條機,買來煤球在學校做頓午飯,這樣既能解決自己及兒子吃飯的問題,又能幫中午啃幹饃的孩子們燒些開水,“有時飯做多了,也經常給一些中午沒吃飯的孩子吃”。

在桐樹莊小學教了大半輩子學的武天龍無奈地說:“幾十年來,我自己也不清楚替多少貧困生墊過學費,也不知給多少個沒飯吃的孩子拿饃吃,有時看到中午有些學生餓得趴桌子上不想動,我心裏也酸酸的,但畢竟教師也不富裕,靠我們管那麼多孩子吃飯也不現實。”

【模式】

愛心人士出資,

老師家長監督錢咋花

一頓免費午餐好搞,但能搞多久,這是個大問題

桐樹莊小學的免費午餐,首批啓動資金由朱鳳蓮提供,這位在深圳開辦保姆大學的河南老鄉正準備在鄭州開辦中加家政公司,正忙於籌備開業的她得知桐樹莊小學孩子們的困境之後,委託記者帶去一萬元現金作爲啓動資金。

4月6日放學前,學校教師特意召集全校學生開了個會,讓他們回去告訴家長,從第二天中午開始,他們將全部留在學校吃免費午餐,朱鳳蓮所提供的一萬元錢至少能供給他們免費吃一個月。4月7日一大早,全校150名學生每人領到了一個新的不鏽鋼碗。

對於免費午餐的運作和資金管理,教師武信通主動承擔了買菜、買米的任務,匡中文擔任會計,武天龍帶領4個學生代表及學生家長薛小環和熱心村民王玉成立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免費午餐的購買及製作過程,以期“把每一分錢都花到孩子們的午餐上”。

昨日,午餐時的熱鬧場景很快過去,老師及學生家長開始議論:“一頓免費午餐好搞,但能搞多久,這是個大問題。”一位學生家長稱:“免費午餐若能長期搞下去,我就能脫開身外出打工了。”

教師們粗略算了一下,150名學生每頓按3元標準,一個月就要上萬元,現在做飯都是老師及熱心村民幫忙,將來若聘請廚師,花費會更大。

“免費午餐下個月還有嗎?能不能呼籲更多人加入到免費午餐活動中來?”採訪中,不少學生家長問記者。一位老師說,3元錢將解決一個山區孩子的一頓午飯,孩子們將不再餓着肚子趴在課堂聽課,善莫大焉。(□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