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發改委:中國人均輸液8瓶看病存在嚴重的誤區

發改委:中國人均輸液8瓶看病存在嚴重的誤區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改委:中國人均輸液8瓶看病存在嚴重的誤區

不少患者主動要求打吊針

國家發改委透露,2009年,中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液8瓶,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有人形象地把醫院中常見的“打吊針”場面稱作“吊瓶森林”。

昨日,記者在市兒童醫院看到,5間注射室內坐得滿滿當當。從透明的玻璃門窗看過去,每間注射室內至少有二三十個孩子在家長陪同下“打吊針”。

注射室外,有坐椅的地方也坐着不少“打吊針”的孩子。由於沒有支撐吊瓶的支架,家長各想辦法,有的用撐衣杆,有的把吊瓶掛在卷閘門的縫隙間,還有的乾脆站在坐椅上手託吊瓶,當起“人體支架”。

記者隨機詢問了五六位家長。家長們均表示,孩子如果有點感冒,會在家裏先吃幾天藥,“管”不住了纔會進醫院。一位奶奶說:“現在的孩子不比我們那時候,吃兩天藥就好了,非得打針才管用。”另一位媽媽說:“打針快一些,看着孩子遭罪難受。”

在武漢各大醫院,均可看到這種“吊瓶森林”。如果趕上感冒高發季節,輸液大廳裏往往人滿爲患。

“打吊針好得快”有誤區

協和醫院藥劑科教授陳東生介紹,很多患者認爲“打吊針”後病就會好得快,這種看法存在很大的偏差。臨牀研究證明,許多抗生素口服用藥效果並不亞於靜脈注射,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依米配能、氨曲南等。

此外,疾病的治療都有一個過程。比如,流感是一種病毒性感染疾病,“打吊針”大部分用的是抗生素,對疾病沒有效果;而流感的自然病程是3至5天,即使“打吊針”,也需要3至5天才能好。

打吊針風險遠高於吃藥

一家網站最新調查顯示,盲目輸液多因輸液風險無人告知。

陳東生介紹,“打吊針”在體內的吸收過程短或根本沒有吸收過程,藥效迅速,因此產生的藥品不良反應遠遠超過口服制劑。藥品不良反應的主要表現爲心悸、胸悶、氣短、高熱等。

此外,注射劑中的不溶性微粒、給藥中不溶性微粒累加、配液濃度、注射劑之間的配伍等,更使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機率大大增加。

專家介紹,藥品不良反應嚴重的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致死。

去年4月,2009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發布,其中59%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品種爲注射劑。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發生。

感冒打吊針如大炮打蚊子

陳東生介紹,從經濟角度而言,“打吊針”的費用往往較高,會增加醫療費用。

統計顯示,使用口服制劑的費用一般只是注射費用的1/10左右。

更重要的是,“打吊針”氾濫會給患者自身免疫力帶來傷害。陳東生介紹,近年來,細菌耐藥的快速發生和發展已成爲抗生素的一大挑戰,而靜脈注射抗生素容易增加細菌的耐藥性,使抗生素難以奏效。

專家稱,感冒、發燒“打吊針”就如大炮打蚊子。長此以往,當疾病嚴重時,“大炮”就會不管用了。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