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90%的人不滿"中國式"養老 稱30歲就得開始準備

90%的人不滿"中國式"養老 稱30歲就得開始準備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擔心三大問題

90%的人不滿"中國式"養老 稱30歲就得開始準備

老了以後,“沒有足夠的金錢看病”、“養老保障制度不完善”、“生病或不能自理時,沒人照顧”,是國人最擔心的三大問題。家住武漢的王繼業老人從一家藥企退休後,每個月退休金是1500元左右。這些錢用於簡單生活,本來綽綽有餘,可沒想到去年他突發心肌梗死,做了支架手術,光手術費就花了三四萬,雖然醫保能報70%,但又規定這個不能報,那個不能報,最後算下來,能報銷的錢連一半都不到。出院後,他每月光藥錢就1000多元,武漢醫保規定,門診開藥不報銷,得自己負擔,這樣一來,每月退休金只剩下幾百塊錢,完全不夠生活花銷。

爲什麼我們的醫保制度不斷完善,但人們還是擔心老了沒錢看病呢?李珍認爲,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有些人沒有養老或醫療保險;二是有保險卻對其內容不瞭解;三是目前醫保還做不到完全保障,比如進口藥和有些醫療器材不報銷。而且各地政策有別,做得好的地方能報銷慢性病用藥,有的地方就得讓老人自己負擔,造成較大生活壓力。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目前的養老保障制度沒給大家一個穩定的預期。過去人退休後,知道自己每個月固定能拿多少退休金,心裏有底。但現在的養老保險計算特別複雜,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部分,自己退休後能拿多少錢,大家心裏沒底。相對於在職的人來說,退休人員這十幾年來的收入卻一直呈下降趨勢,對於已退休和沒退休的人來說,看到這種情況,都會有一定的擔心。

在家,還是去養老院?

老了之後,難免有一天生病或不能自理,上哪兒找有人照顧又讓自己滿意的養老地點,成爲不少人擔心的問題。在“你打算去哪裏養老”這一選項中,七成多人選擇“在家養老”,不到兩成人選擇“去養老院養老”,一成多人選擇“在社區養老機構養老”。

現在找個好點的養老院太難了!公立養老院一牀難求,天津一個養老院,一個牀位剛空出來,外面就有1000多個人在排隊住進去。如果不是無可奈何,老人們也不喜歡住在裏面。夏學鑾指出,目前國際上對養老有兩種理論:一是脫離理論,就是把老人放在養老院,剝奪他們對社會事務的參與權,這是一種消極的養老方法,老人會衰老得更快。第二是參與理論,讓老人待在家裏或社區,積極參與社會和家庭生活,對他們的健康更有利。

只有一成多人選擇社區養老,說明它還不夠普及,大家不知道什麼是社區養老。夏學鑾說,這和中國以家庭爲依託的社區養老一直沒發展壯大起來有關。如果我們有完善的社區服務中心和醫療設施,爲在家的老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他在英國和澳大利亞考察時,看到社區裏中午晚上有志願者和服務人員用小車推着,挨家挨戶給老人送飯;每個老人家裏都有呼叫按鈕,按下鈕就會有人上門服務。這樣不僅可以少蓋很多養老院,節約財政支出,也能讓老人們享受家庭溫暖。此外,在外地買房或租房的異地養老、住進老年公寓等新興養老方式,大家也可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喜好選擇。夏學鑾認爲,養老模式因人而異,老人覺得哪兒舒服,就在哪兒養老。#p#副標題#e#

30歲就得做準備了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老了以後什麼樣,誰也說不清。所以選擇三四十歲就開始爲養老做準備的人,佔到五成左右。做得最多的準備,如果用6個字概括,就是“少生病,多存錢”:四成人打算“從年輕時注重養老保健”,三成多人“除養老金外,還買了商業養老保險”,近三成人開始“定期爲養老存錢”。

李珍認爲,有三成多人選擇購買商業養老保險,讓她覺得非常欣慰。因爲這不僅是理性的選擇,而且標誌大家對保險業有了一定的認同。在西方,提倡爲養老進行定期投資,而不是光在銀行裏存錢。定期投資有個經典的計算公式:年齡和風險成反比。年紀越輕,越可以嘗試一些高風險的投資。比如30多歲開始,就可以按三七開分配投資:三成買債券等風險較低的投資項目,七成買股票等高風險投資項目。到了40多歲,可以四六開,50多歲,五五開……以此類推,年齡越高,越要選擇安全的投資。養老準備做得越早越好:身體越早愛惜越健康;投資越早回報越高。

1000萬夠不夠養老

今年4月,北京師範大學一名教授“語出驚人”,指出在北京等一線大城市,即使有1000萬,也不夠養老。這話一出,“到底多少錢纔夠養老”成爲網絡和現實中熱烈討論的問題。參與本報調查的讀者,有三成半人選擇了養老“至少需要10—50萬元”;有近三成人選擇“有養老保險就夠了”;選擇“需要500萬元以上”的人,只佔1.38%。

“其實,這裏面有個概念混淆的問題。”李珍認爲,首先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麼多錢來養老,養老三大項支出是醫療、慢性病照顧和基本生活。而醫療支出又和人生不生病、生什麼病有很大關係,三者之間花費相差很大。第二,就算需要1000萬以上才能養老,也不是指每個人要準備這麼多錢。養老花費中,有些是可以從各個制度得到解決的。比如生病了有醫療保險,生活上有養老保險金。

決定我們的養老保險金夠不夠養老的,李珍說,是它究竟佔社會平均工資的多少。2009年上海的平均月工資是3566元,北京市是3726元。目前有些地方養老保險佔平均工資的50%不到,如果將來能保證達到50%,再有完善的醫療保險,這些錢保障老年生活大體沒問題。

幸福晚年需五大條件

要想過一個幸福、無憂的晚年,到底需要哪些條件?九成以上的人把“擁有健康身體”當作首要保證,與“有充足的金錢儲備”、“有適合自己的地方養老”、“有家人陪伴”、“生病了有人照顧”等,構成了養老必備的五大條件。

“這反映了中國人較爲務實的養老觀。”夏學鑾認爲,首先,健康的身體除了能提高生活質量,還能減少看病花費;然後,手裏有錢、有養老的地方、有親情和自得其樂的小娛樂,老年生活才基本完美。在選項中,“被年輕人所尊重”和“偶爾參加社會活動”所佔的比例並不高。但在國外,被重視、被認同卻是老人更爲看重的。李珍覺得,與國外老人相比,中國老人並不缺少精神交流。在國外,孤獨的老人很多,他們聚在一起活動,而中國老人可以一起打太極、唱歌、扭秧歌,不亦樂乎。相反,國外老人大多有經濟保障,而中國人則對年老後缺少經濟保障等現實問題有着一定的擔心。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