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醫療垃圾成生產“黑”塑料袋的主要原料

醫療垃圾成生產“黑”塑料袋的主要原料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黑龍江大慶市調查發現,該市一些塑料袋加工點大量回收、使用化工桶、農藥桶、醫療廢物等作爲原料,經過簡單的加工後,大部分被製作成了各種規格的塑料袋流向了市場。其中就包括主要用於裝盛食品的超薄塑料袋。

醫療垃圾成生產“黑”塑料袋的主要原料

便宜——塑料袋生產的最高準則

9月9日,記者來到大慶油田南八聯合站附近採油區內的一個小屯子。據知情人介紹,該處有各種塑料製品加工點10餘家,是大慶地下塑料袋生產的主要集聚地;生產的塑料袋主要供給大慶周邊縣市和綏化等地,偶爾也會有齊齊哈爾的客戶前來提貨。

尚未走近屯子,遠遠地就聞到一股刺鼻的塑料製品味道,隨之而來的是機器的轟鳴聲。公路邊,一條混濁的污水渠正在排水,污水裏漂浮着許多塑料顆粒。

記者以購貨爲名走進其中一家塑料袋加工點,院子裏堆滿了各種裝滿塑料顆粒的編織袋。約4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裏,密集擺放着數條生產線。機器在轟鳴聲中不停轉動,塑料顆粒被融壓成一定規格的塑料膜,經過擠壓、切割工序,最後加工爲塑料袋,源源不斷地走下生產線。

據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孟令輝介紹,根據國家相關標準,食品級的PET(常用的塑料原料)容器必須用全新原料製作,首先是因爲無法確保PET材料的瓶子進入市場後,沒有受到污染。第二,PET廢料二次融化甚至多次融化後,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有可能會致癌。此外,經過多次回收的PET材料性能降低,黏合、抗折能力都會下降。爲提高其穩定性,有些加工廠會添加工業鹽,從而導致容器會攜帶一定的重金屬。在國外,有些回收料是可以用在食品級的容器內的,但是在注塑過程中,將回收料夾入全新料中間,瓶體的內壁和外壁都是全新料,回收料不會和食品相接觸。

但在記者暗訪的這一地下塑料加工地,幾乎所有的加工廠都在使用回收料。據多家加工點的老闆介紹,由於競爭激烈,爲降低成本,大家都不會購買全新的塑料顆粒(1萬多元/噸),而使用由回收料製成的塑料顆粒(6000元~8000元/噸),例如飲料瓶、洗滌劑瓶、機油桶、化工桶、農藥瓶等。其中,飲料瓶、醫療垃圾等主要用來生產塑料袋,機油桶、化工桶等則用來生產硬塑料製品,比如塑料板凳、塑料筐等。

“很多加工點不管什麼用途的回收料都當作原料,雖然大家也知道其中的危害,但現在大家是看錢不看貨,便宜是最高準則。”這家加工點的老闆說。

在當地一家規模較大的塑料顆粒加工點,近百平米的加工車間內,堆着幾十袋裝滿塑料顆粒的編織袋。廠房的一個角落裏,工人正用鐵杴不停地將地上的塑料碎片放進機器中,經過加熱融化、擠壓成條,入水冷卻後,進入顆粒機中切割成塑料顆粒。

記者假裝向該加工點“訂貨”:“你們的價格高了點,可以再便宜點嗎?”“便宜的料我們也能做,用藥瓶子作的顆粒,你能用嗎?”該老闆反問道。

位於大慶讓胡路區四新富強村附近的另一家塑料顆粒加工點內,百餘平米的院子裏堆滿了各種機油桶、化工桶和大量的醫藥瓶等廢舊塑料品。據老闆透露,這些廢品原料大多是從附近的廢品回收站收來的。對於記者提出的每月至少30噸塑料顆粒的需求量,老闆表示“完全能供應上”。據記者瞭解,由於在加工過程中不存在損耗,30噸塑料顆粒可製作成30噸塑料製品。#p#副標題#e#

醫療垃圾——“100%是醫院流出”?

離開富強村的塑料顆粒加工廠,記者立即在附近尋找廢品收購站。在一家收購站內,記者看到,滿滿兩大袋子的藥瓶堆放在角落之中。廢品站老闆稱,這是給一家塑料加工廠預留的,如果記者想要收購,得提前預定。

在另一家廢品收購站,老闆則表示,可以現貨賣給記者近20噸“乙料”(指飲料瓶、奶瓶、醫療垃圾等物品)。在老闆的帶領下,記者在一個偏僻的衚衕內,拐入一個大院,看到了這20噸的“乙料”:成堆的廢品中,夾雜着大小不同的各類醫療廢棄物。一隻大編織袋敞開着,橫七豎八地“躺着”整袋裝的點滴瓶、含有殘留藥液的輸液管和注射器,甚至還有裝着尿液的引流袋……

據廢品站老闆介紹,醫療廢棄物絕大部分都是從附近的診所回收的。

在大慶開發區內的一家廢品收購站,記者同樣看到大量的醫療廢棄物散落在廢品堆中。老闆告訴記者,他們並不對這些廢品進行特別分類,一般由加工點的老闆統購。

事實上,國家關於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早有規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那麼,這些醫療廢物是如何流入回收站的?

記者喬裝成收廢品的小販,來到了位於讓大慶市讓胡路區的一家民營醫院——大慶延康醫院。一位自稱姓劉的院長告訴記者,該院的廢品有專人負責出售,此外,已經有人專門在收該院的廢品了。但在詳細詢問了各類醫療廢棄物的具體價格後,劉院長讓記者留下了聯繫電話,並表示,會讓負責賣廢品的同事與記者聯繫。

在讓胡路區的一家小診所,醫務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醫療廢品不多,就是些點滴瓶、輸液管之類的,因爲數量少就扔掉了。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

大慶市衛生監督所的趙所長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大慶市已經健全了醫療廢物回收體系,由大慶市龍鐵醫療廢物處理有限公司(下稱“龍鐵公司”)統一回收、處理大慶市所有醫療廢物,每個醫療機構均與龍鐵公司簽訂了回收協議,各醫療機構有專人負責,有專門地點存放醫療垃圾。

然而,趙所長也承認其中的執法監督尷尬:在醫療廢物的處理上,雖然醫療機構是第一責任人,此前的檢查中也確實發現有醫療機構將醫療廢物“攢起來”的情況,近年來也沒少進行過相應處罰。但對大量醫療廢物流失的情況,根據法律規定無法進行刑事立案,僅靠衛生監管部門很難調查處理。

“以前在檢查中發現過大量醫療垃圾外流情況,通過垃圾中的文字內容找到相關醫院,但無法鑑定是從醫院流出的,還是從龍鐵公司流出的,所以,只能對相關醫院進行警告。”該所長表示,衛生監督所只監管醫療機構,龍鐵公司的業務不歸他們管理。

龍鐵公司石經理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該公司和大慶各級醫療機構簽訂醫療廢物運輸回收協議基本達到100%,並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保證醫療廢物在48小時內離開醫院。大慶市醫療垃圾日處理量的平均值在2.3噸到2.5噸之間。

針對於一些廢品回收站回收、銷售醫療廢物的現象,石經理表示,100%是由醫院流出的,“醫院交給我們的醫療垃圾,已經裝上車了,沒必要再拉到別處傾倒,因爲分類不在我這裏,我只負責運輸和煉化。司機也不可能將大量的醫療垃圾逐個分類後再外流”。一般來說,醫院的衛生管理會交給保潔公司,而有些保潔會把有價值的東西揀走賣掉,比如礦泉水瓶子、紙盒等。“醫院僱傭保潔公司是個好模式,但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因爲都是臨時工,看着有用就拿走。監管責任應該是醫院的。”

大慶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八聯合站附近的塑料加工點應屬黑加工點,他們並不知情。

當地一位從事塑料袋生意多年的經營者認爲,執法部門的打擊力度很不夠,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確實也有一些難度,因爲生產所需要的設備、原料都很容易獲得,而且不需要太大的廠地、太多的工人,更重要的是,塑料袋還擁有廣闊的市場。

採訪中,多位塑料加工點的老闆表示:他們的生存壓力並不是來自相關部門的查處,而是同行競爭的激烈,一些市場被低價者蠶食,導致他們的生意大不如以前。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