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揭祕:催眠術只是尋找“潛意識的自我”

揭祕:催眠術只是尋找“潛意識的自我”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催眠到底有何神奇之處,它憑藉什麼控制人的狀態?它真的“神乎其神”嗎?爲了揭開催眠的神祕面紗,記者親身體驗了一次催眠的過程。

揭祕:催眠術只是尋找“潛意識的自我”

體驗

開始催眠到醒來用15分鐘

10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廣西米爾頓催眠心理諮詢中心。只見一間30平方米的房間內懸掛着綠色的窗簾,室內擺設顯得簡潔大方,安靜有序。經過簡單的交流以後,該中心負責人、廣西第一位美國註冊催眠治療師吳向東便讓記者躺到藤椅上,體驗輕度的集體催眠。這次催眠的目標是,在催眠狀態中,外界有人用力掐手也不會感覺到疼痛。

“放鬆呼吸,選一個舒服的姿勢,怎麼都可以,只要是很放鬆,很放鬆……”在催眠師低沉舒緩的聲音中,記者閉着眼睛調整呼吸,然後根據催眠師發出的指令抓緊拳頭,繃緊腳尖,然後放開,有種做瑜伽的感覺。

漸漸地,記者處於一種似睡非睡的狀態,但並不是原先所想象那樣昏昏欲睡,意識還是清醒的。只聽到催眠師說:“好,現在你來到十級臺階前,慢慢地,走下第九級……第八級……好,慢慢呼吸,放鬆。”聽着催眠師的指令,記者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下十級臺階的畫面,想象着周圍的情境。“好,現在走下第一級,好,放鬆……現在我用力掐你的手,你是不會感覺到疼痛的。”

話音剛落,記者便感覺到有一隻手用力地掐着自己的手背,但疼痛的感覺卻很微小,只感覺到整隻手臂是麻木的。“好,現在我從五開始倒計時,慢慢數到一,就把眼睛睜開,五,四,三,二,一,好,現在慢慢地把眼睛睜開。”記者慢慢睜開眼睛,看見自己的手背已被掐得泛紅,這時才感覺到疼痛感開始襲來,明顯地感受到此時的疼痛感比催眠狀態中的要強烈得多。

記者看了看掛在牆上的鐘,從開始催眠到醒來,大約纔過去15分鐘。催眠師解釋,這樣短時間的輕度催眠效果還不算十分明顯,如果時間更長點,被催眠者是不會有一點疼痛感的。#p#副標題#e#

揭祕

潛意識才是“幕後老闆”

在很多人心中,催眠術有深深的“妖魔痕跡”,一旦被催眠就像是“傀儡 ”一樣思想被操縱。吳向東解釋,催眠其實並沒有人們想象當中那麼神祕,所謂催眠就是催眠師用引導,暗示的手段使被催眠者跳過意識,直接跟潛意識進行溝通的過程。

吳向東說,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大腦主要有兩種東西在支配,一種被稱爲意識,一種被稱爲潛意識,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在於意識可以感知,而潛意識難以感知,而正是這難以感知的潛意識在支配着人的行爲。人們98%的行爲都是由潛意識來支配的,但是,潛意識的獲得與完善依賴於意識的輔助學習。所以,當我們學會某種東西后,潛意識就會接管過來,想改就難了。反之,當潛意識改變了,意識也隨之跟着改變。

有些人常說,“我知道這樣做很不對,但就是無法控制自己!”這個“無法控制的自己”就是潛意識。吳向東說,一個人只有與潛意識建立良好的統一和溝通關係,他的身心才能平衡,獲得有益發展。而催眠,就是找到那個“潛意識自我”的最好途徑。#p#副標題#e#

平常

人人都經歷過催眠

就是在這個原理下,催眠師通過指令與被催眠者的潛意識進行交流,在潛意識的狀態下,人腦內神經元傳導的速度會增快,很多潛能也會被更好地激發。而《盜夢空間》中描述的,獲取潛意識當中的某些信息的確是有可能的,催眠療法就是基於此,治療某些心理疾病。

聽起來還是很玄乎,但吳向東解釋,事實上,催眠幾乎人人都經歷過,它很平常。

“其實催眠現象是人的一種自然適應的反應,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自然催眠現象。”吳向東舉例,比如駕駛員長途駕駛就很容易遭遇到自我催眠,單調的汽車馬達聲會讓長途司機注意力不集中,這就是催眠狀態。再比如長途乘車旅行,旅行途中單調、刻板的車輪轉動聲也會成爲催眠性刺激,誘人進入催眠狀態,在催眠中似乎能聽到列車員報站的聲音,而對其他聲音則迷迷糊糊甚至一無所知。凡此種種,都是司空見慣的,一點都不神祕。

“凡是單調、重複、刻板的刺激都能誘發不同程度的催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方面的體會,這是人的正常反應功能;而催眠術則是幫助人們開發和利用自身的這些功能,爲調整身心狀態,提高生活質量服務的。”吳向東說。#p#副標題#e#

提醒

沒有心理疾病儘量不要催眠

催眠師既然深諳與潛意識溝通之道,那麼豈不是能輕易顛倒乾坤,指鹿爲馬嗎?如此一來,被催眠者還有隱私可言嗎?

吳向東表示,這個用《盜夢空間》的防禦者一角可以很形象地解釋。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有一個堅守不移的任務,就是保護這個人。實際上,即便在催眠狀態中,人的潛意識也會像一個忠誠的衛士一樣保護自己。催眠能夠與潛意識更好地溝通,但不能驅使一個人做他的潛意識不認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擔心會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祕密。

催眠的原理就是潛意識的溝通。它跟被催眠者的動機有關,在被催眠者不排斥催眠行爲,催眠師不違背被催眠者的原則時,催眠可以爲被催眠者創造感覺,可以改變其心態,可以讓其消極的心態向積極轉變。“改變不是痛苦的,它是自然而然的。隨着人們年齡的增加,被設定的程序就越多,我們的意識告訴我們,這是不好的,不能做,這是不可能的……其實所有的東西都是暗示,你認爲有就有。自我暗示也就是一種自我催眠。”吳向東說。比如,每天女士對着鏡中的自己微笑並告訴自己,我會越來越漂亮,久而久之,這種自我暗示就會形成以一種積極的催眠效果,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真的一天比一天漂亮了。但是,不要用“我要……,我一定要……”這樣肯定的暗示來進行自我催眠,應該選擇用漸進性的語句如“越來越”“更”等諸如此類的語言來進行自我暗示,因爲一旦發現我們不是“最”的時候,這種暗示就會適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催眠作爲一種心理治療手段,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重度精神病患者就不適合,催眠過程中,這類人極易犯病,造成嚴重後果。沒有心理疾病的人也儘量不要進行催眠,如果操作不當容易引發潛在心理疾病。此外,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也不適合催眠治療。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