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遷祖墳遷出睡美人 百餘年屍身不腐

遷祖墳遷出睡美人 百餘年屍身不腐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遷祖墳遷出睡美人 百餘年屍身不腐
遷祖墳遷出睡美人 百餘年屍身不腐 第2張
遷祖墳遷出睡美人 百餘年屍身不腐 第3張

昨天上午10點,南京市江寧區淳化社區的馮氏族人在搬遷祖墳時,發現了一具精美厚實的棺材。馮氏族人打開棺材後大吃一驚:館內女屍面容安詳,皮膚帶有肉色,就連眼珠、牙齒也保存完好,沒有腐爛。63歲的馮波大吃一驚,“這是我外公的母親,應該是一百年前埋葬的,怎麼可能保存這麼好呢?”隨後,考古工作者、公安都來到現場,一同與家人協商如何安置這具不腐女屍。

□快報記者 是鍾寅 胡玉梅 項鳳華

棺內燈芯草

抑制細菌生長

棺材內有燈芯草,打開後散發藥味。屍體經過某種防腐藥水處理,而燈芯草也有一定抑菌作用。

棺材厚實

隔絕空氣

馮陶氏的棺材厚度有十幾釐米,縫隙用榫卯封死,後人花了1個多小時纔打開,可見棺材嚴密。嚴密的棺材可以隔絕空氣,避免屍體氧化腐爛。

石灰包防水

保持極度乾燥

棺材內填有大量石灰包,讓棺材內極度乾燥。這樣的環境下,細菌難以生存,無菌環境下,屍體就不能被分解,這是屍體不腐最重要的原因。#p#副標題#e#

嚇人一大跳 打開棺材老祖宗面容完好

最近,江寧淳化新修一條公路,街道政府不遠處的部分農田、荒山要被徵用,馮氏家族的祖墳正好在徵地範圍內,族人們都在忙着遷墳的事情。昨天,馮氏祖墳埋葬的一位不腐女屍,成了當地最熱的新聞。消息迅速流傳開,數百位村民跑來看個究竟,“那麼多年還能不腐,這太神奇了吧!”“是不是裏面埋藏了寶貝,能讓屍體不腐。”昨天中午1點,記者來到現場時,看到墳地周圍圍滿了人。

參加遷墳的馮氏族人介紹,這具棺材裏安葬着馮氏的祖先馮陶氏,族人準備將她遷到青龍山公墓安葬。之前,祖墳遷出了兩位馮陶氏的晚輩,屍體都腐爛得只剩下骨骼,大家以爲馮陶氏也應如此,誰都沒想到會遇上馮陶氏這樣的特殊情況。

63歲的族人馮波介紹,“我們挖土時就感覺到,這個地方的泥土非常乾燥,土質板硬。棺材埋在地下2米的樣子,棺材非常厚實,木料也很好,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把棺材蓋打開。”打開棺材蓋以後,裏面還有一層夾板,揭開夾板,家人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屍體。馮波說,“剛打開棺材時,屍體的皮膚都有光澤,像是剛去世不久一樣,面容安詳。可就幾秒鐘的工夫,皮膚就變黑髮暗。”

後人們原本是打算撿起遺骨,送去火葬場燒成骨灰再到公墓安葬,可屍體不腐,打亂了大家的計劃。家人報警,又給文物部門打電話,請專家幫忙看看。

曾富甲一方 百年前安葬 夫家號稱“馮半街”

中午1點,記者趕到現場,馮陶氏的墳墓就在臨水塘的小山坡頂。江寧區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剛剛離開,家人正在等待公安到場,棺材蓋重新合上。族人馮波介紹,馮陶氏的名字、生卒年月都無法考證,只能說出大概的生活年代。“她應該是晚清時代的人,道光年間生,光緒末年到辛亥革命這個時段去世的。”馮波是馮陶氏重孫輩的後人,按照25年一代人的算法,4代人應該有100年,辛亥革命前後去世的說法應該成立。另一位後人介紹,如今家裏還有一張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簽名的相片,傳說也是馮陶氏當年留下的,按照這個說法,這個墳墓的年代也應有百年左右。

老一輩村民說,馮氏當年可是一方富商,有“馮半街”的外號。傳說,當年馮家經營綢緞莊、當鋪,半條街的店鋪都是馮家的。直到太平天國時期,這家人還很富裕,在淳化有一座3層的小樓。抗日戰爭期間,這座小樓被當做瞭望塔,房頂上能看到方圓幾十裏的地方。但馮家大宅和洋樓如今都已不存在了,誰也說不清是毀於戰火,還是拆掉了。

不腐有祕訣 棺材裏發現大量石灰包

直到下午3點,公安到場拉起警戒線,讓圍觀羣衆靠後,家人才重新打開棺蓋。棺蓋厚度有10釐米以上,四五個壯漢合力才能擡起。棺蓋下還有一層夾板,夾板上紅色、黑色的油漆依然鮮亮,描金楷書寫着“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8個字。這層夾板是一塊塊小木板拼成的,字畫非常精美。

當夾板移開,馮陶氏面容顯露出來,由於開棺後幾小時的氧化效應,她面部的皮膚已經發黑,但仍能看出皮膚的光澤。圍觀的羣衆都感到吃驚,“一百年還能保存這麼好,皮肉都在,連牙齒也沒掉。”

現場可以看到,馮陶氏戴着一頂黑帽子,身體用壽被包裹起來,扎得很緊。與衆不同的是,棺材裏的空隙,都被一個個拳頭大小的黃紙包裹填滿,後人小心地用火鉗夾起,黃紙破損灑出白色的粉末。“是石灰!怪不得能不腐呢!”馮氏族人也認爲,這是祖先馮陶氏不腐的祕訣,在之前搬遷的兩個墳墓都不如馮陶氏這般考究。

馮陶氏的遺體被家人搬出棺材,裹上錦被,擡到了旁邊的空地上。短短20分內,她的左邊面頰露出了白骨,肌肉和皮膚迅速風化腐爛。#p#副標題#e#

安置頗費周折

博物館說的確罕見

但無考古價值

如何安置馮陶氏成了後人費心的問題,尚未腐爛的屍體無法直接送到公墓安葬,後人必須把她先送到殯儀館火化。馮波表示,送到殯儀館火化,需要社區開出證明,所以民警喊來了社區主任,帶着馮氏族人去辦手續。但民警提醒,百年不腐的女屍可能具有一定考古價值,家人最好和文物部門聯繫一下。家人表示,之前已經喊來了江寧博物館的考古人員,考古人員表示這屬於近現代墓,沒有考古價值。昨天,記者聯繫到江寧博物館館長許長生。他證實,馮陶氏的墳墓屬於1840年以後的近現代墳墓,不具備考古價值,可以讓家人處理。不過他表示,屍體百年不腐,他是第一次在江寧看到。直到昨天傍晚,馮氏族人仍在忙着辦手續,家人打算在天黑前,把屍體送到殯儀館。

殯儀館說公安部門

鑑定後才能火化

按照目前的規定,必須有衛生部門開具的死亡證明和公安部門開具的銷戶口證明,才能將遺體火化。而對於一具上百年的古屍,身份來歷要想查實也不太現實,能否送殯儀館火化?江寧殯儀館負責人劉志虎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可以參照無名屍體的處理辦法做,即由公安機關作出鑑定並辦理有關手續後,由殯儀館火化,經費由當地財政部門支付。當天傍晚,古屍送到殯儀館,是江寧淳化街道出具的證明。爲百年古屍開證明,這是該街道頭一遭。但這也只是代表屍體能存放在殯儀館的證明,還不能火化,要有公安部門鑑定才能火化。

著名不腐女屍

長沙馬王堆女屍

上世紀70年代考古專家們發現長沙馬王堆漢代女屍的時候,發現女屍(辛追)保存很完好,皮膚有彈性,骨節依然能活動,就像才下葬的一樣。

辛追爲何能長眠2000多年不腐?專家分析,辛追被埋葬得非常深,封土層有26米厚,而且,辛追共用了6層棺槨(guǒ),封閉得非常結實、嚴密。此外,辛追生前服用了硃砂(硫化汞),有抑制分解酶的作用。辛追被發現的時候是完全浸泡在棺液中的,而棺液中的成分經過分析居然是含有劇毒的汞和砷,有抑制微生物的作用。

連雲港漢代女屍

2002年,連雲港西南城郊約同一漢墓內發現4個古棺。工作人員在3號古棺內發現了一具漢代女屍淩惠平。她身長1.58米,年齡在50歲左右。

說起淩惠平不腐奧祕,連雲港博物館館長劉政說,這是千古之謎。發現淩惠平的時候,她仰面漂在棕褐色的棺液中,古墓堪稱簡陋,槨板上只有一層白膏泥,並無木炭。對棺液樣本的分析,發現其pH值爲7.55,呈弱鹼性,棺液中還含有血紅蛋白,與pH值爲5.18的長沙馬王堆墓棺裏的酸性棺液不同。

泰州明代女屍

去年,泰州發現一具明代不腐女屍,女屍皮膚有彈性,關節還能活動。泰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郭正軍認爲,這和墓葬結構、古棺內的石灰漿以及燈芯草等有關。燈芯草就像活性炭一樣,不僅可吸附一些氧氣,也吸附微生物,這樣空氣當中的微生物不容易進入到人體,不容易造成腐爛變質。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