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世間印象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 應用腸道微生物羣,守護人類健康新生態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 應用腸道微生物羣,守護人類健康新生態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中大醫學院)是香港卓越的醫學院之一, 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作爲港中大醫學院院長、腸道微生物羣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身負重任卻不辱使命,始終走在科研前沿!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 應用腸道微生物羣,守護人類健康新生態

陳家亮教授不僅憑藉卓越的學術成果,成爲首位榮獲美國腸胃科醫學院頒發的“國際領 袖大獎”獲得者;更多次率領團隊實現了多項創新性科研突破,發表超過500份極具影響力的醫學研究文獻,成爲國際知名的腸胃病學;在腸道微生物羣研究領域,更是行業先驅,爲推動人類健康事業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重塑健康的腸道微生態,對抗新冠感染

疫情期間,陳教授及其團隊經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病人患有嚴重的腸道微生態失衡,即腸道內致病菌增加,而能抑制病毒入侵的益菌數量卻減少。即使病人康復出院,這種腸道微生態失衡的情況仍然持續。

爲幫助新冠病人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陳教授及其團隊致力於找出腸道細菌的理想組合。通過大數據比對來自COVID-19患者和健康受試者的腸道微生態,他們篩選出了“雙歧桿菌"這種中國人腸道所必需卻又容易缺乏的菌種,進而研發出了微生態配方SIM01。

經過多次大型臨牀雙盲實驗研究,陳教授和團隊證實SIM01能夠幫助患者維持腸道微生態的平衡,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和細菌。SIM01的發現,也爲對抗新冠肺炎和“長新冠”提供了一個嶄新方向。2022年年初,衛健委亦把腸道微生態調節劑(即益生菌)納入了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

以腸道菌羣入手,爲診斷和治療疾病帶來更多可能

一直以來,自閉症都是世界醫學難題,但陳教授團隊卻通過菌羣找到了破解之門。通過分析自閉症兒童的糞便樣本,陳教授團隊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發展較同齡兒童遲緩,與神經遞質活動有關的腸道細菌明顯較少,但卻多了五種較罕見於一般兒童的腸道細菌。

陳家亮教授總結道:“此次研究的重大意義,在於有望彌補目前醫學界診斷自閉症缺乏客觀篩查方法的不足。 利用糞便細菌檢測作爲預測自閉症的非侵入性檢查工具這個發展方向,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間。“

除了利用糞便細菌檢測輔助識別診斷自閉症,陳教授團隊還成功利用了亞洲人宏基因大數據,發現一系列腸道惡菌與大腸癌息息相關,通過檢驗糞便內的細菌組合,能有效作出非入侵性的大腸癌檢測,靈敏度高達94%。

這些突破性的發現爲早期診斷及治療大腸癌、自閉症等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路徑,未來通過有望通過重塑腸道微生態,爲這些患者和家庭帶來希望的曙光。

齊聚羣力,讓“腸道微生態“走入尋常百姓家

研究需要恆心,而爲醫需要仁心。陳教授本着爲醫的仁者之心,廣聚社會各界專家機構,主動承擔起“微生態峯會2023”的發起任務,聚集業界產學研行業精英,在峯會中進行思想碰撞,共同探討利用腸道微生態科研推進人類健康高速發展,包括大衆未來所需菌羣、深入研發方向、生產專利等議題,爲推進腸道生態的健康發展找到更多可能。

同時,陳教授也積力於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成爲改善廣大民衆健康的產品。目前,陳教授和團隊成功研發的微生態配方SIM01已授權GenieBiome製成了專業益生菌製劑——G-NiiB微生態配方免疫+。該產品可作爲日常膳食補充劑,幫助人們維持腸道健康。產品一經上市,便獲得了專業人士和普通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當人類掌握腸道菌羣變化規律,才能規避無法預測的疾病,重享健康人生。”這既是陳家亮教授對腸道健康的期許,更是對全球研發進展的期待。醫者救死扶傷,陳家亮教授從重塑腸道微生態着手,爲人類“治病防病“、保持健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文章來源:互聯網)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每日精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