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閒談 >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教學 把學生分等級到底對不對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教學 把學生分等級到底對不對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某學校學生被分三六九等來教學,這樣的等級惹來很多的不同聲音。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之後真的就可以將他們的成績調高嗎?這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在崇尚平等的時代,被分等級無疑是不可取的,把學生分等級對不對,跟隨本站小編視覺一起來看下吧。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教學 把學生分等級到底對不對

將學生人爲地分爲三六九等,這事兒危害極大。我們一直詬病的,就是個別人因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享受某些“特權”的做法,去遊覽景區不買票、去醫院看病不掛號、試駕車也可以違規停放……而正是因爲這樣的現象在個別一些地方始終存在,才導致長久以來,社會上的人才觀仍不夠理性與健康,家長們都想把孩子往好學校送、往大單位送,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考職業院校,更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做一名藍領工人。這看起來是擇業觀念的問題,背後深層次的,其實是人才觀和價值觀所致。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們自小就被劃分爲三六九等,這將會在他們小小的心中埋下怎樣的種子,又會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帶來怎樣惡劣的影響。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因爲孩子的智力發育有早有遲、天賦各有不同,單憑主觀臆斷或是一紙試卷就將學生分成好生和差生並不科學。對學習好的學生給予特殊照顧,對“差生”則冷眼看待,教育豈能如此市儈?至於少數老師當衆體罰、羞辱不喜歡的學生,更是一種殘酷的傷害。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教學 把學生分等級到底對不對 第2張

以往,人們對校園歧視每每義憤填膺,但也止於口頭上的敲打、輿論上的譴責,這雖有一定作用,但力度不夠,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際上,不歧視、不嘲諷、不羞辱學生既是起碼的師德,也是法律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爲。”嚴格意義上講,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之類的歧視行爲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對類似行爲教育主管部門應靈敏反應、及時介入。對造成一定法律後果的歧視行爲,更應依法追責,不能總是“民不舉,官不究”或“下不爲例”。每個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面對歧視,學生和家長不妨理直氣壯地說“不”,有關部門也應依法介入調查處理,這本身也是一個普法的過程。這將促進教育機構和教師增強法律意識,認識到校園歧視的危害性,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只有不用心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主張依法追究校園歧視,並不是不尊師重教,相反,它恰恰是一種對好老師的熱切期許,一種對教育規律的應有尊重。世界上原本就沒有絕對的“差生”,小時候反應奇慢的愛迪生、四歲纔會說話的愛因斯坦、“資質平庸”的達爾文、因成績太差被退學的托爾斯泰……衆多的案例反覆告誡我們,老師的字典裏不應該有“差生”,每個學生都應得到平等的尊重和愛。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教學 把學生分等級到底對不對 第3張

再換一個角度,學校是依據成績將孩子們劃分爲不同等級,這從教育的科學性而言,是嚴重背離教育規律、有違教育公平的做法。先不說幾千年前孔子就已經倡導教育要有教無類,就說最近一段時間的教育改革,其核心指向就是要杜絕用分數評價學生的做法,讓教育者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優點,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興趣、潛能、特質因材施教,給予個性化的教育,倡導學生的品德修養、人文素養和完善人格,而不是唯分數是論。可教育綜合改革已經進行了這麼久,讓“學生站在教育正中央”的理念提倡了這麼久,依然有學校用分數來評價學生、區分學生,不能不說這是教育科學理念尚未到位、教育改革依然任重道遠的證明。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