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常識 > “超級細菌”到底是什麼 人類需停止抗生素濫用

“超級細菌”到底是什麼 人類需停止抗生素濫用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聞背景

“超級細菌”到底是什麼 人類需停止抗生素濫用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一個國際研究小組8月11日在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上報告說,南亞發現新型超級病菌,抗藥性極強可全球蔓延。一些赴印度接受治療的患者感染了一種新型“超級細菌”,這種細菌對現有的絕大多數抗生素都“刀槍不入”,甚至對被認爲是緊急治療抗藥性病症最後方法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也具有耐藥性。蒂莫西·沃爾什在同一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寫道:“NDM-1很可能成爲一個世界範圍的公共衛生問題,並且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監督。”美國、加拿大、瑞典、荷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有專家甚至認爲,該細菌有可能進一步在全世界蔓延,這可能預示着人類抗生素時代的終結,醫生將難以治療受到細菌感染的病人。英國《金融時報》8月11日文章警告說,對大部分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的新型細菌正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這些發現顯示,NDM-1基因能改變細菌,使它們對大部分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

關於“超級細菌”NDM-1

世界衛生組織剛剛宣佈了甲型流感大流行的結束,就有媒體報道英國醫學界宣言南亞出現了一種新型細菌,所有的抗生素對它都束手無策,有可能就此蔓延世界。近幾天這則報道也成爲國內各網站的熱門話題之一,它傳遞出一個信息:在疾病面前“資訊的公開透明”已得到廣泛地關注,我們的百姓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越來越關注公共衛生事件對自己的影響。

本次關於“超級細菌”NDM-1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基本都是源自《柳葉刀——傳染病》期刊上英國卡迪夫大學醫學院蒂莫西·沃什發表的一篇論文,文中表示印度次大陸的許多患者有這種名爲NDM-1的基因,這種基因會改變細菌,使它們對多數抗生素產生抗藥性,至於以何種方式進行傳播,文章中沒有太多引述。抗生素耐藥性領域的醫學專家將這種變種基因命名爲NDM-1,最早出現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後來有不少英美等國的遊客前往這些南亞國家接受價格低廉的整形手術,使得這種基因得以傳播。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今年1月至6月間發現3例這種病例,並對NDM-1的出現感到“擔憂”,擔心它會在全球蔓延,因爲這種細菌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它對人的殺傷力,而是它對普通殺菌藥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抗生素藥物對它不起作用。

其實這個出現在南亞、已經蔓延至英、美、加等國的所謂的“超級細菌”NDM-1不是一種新的細菌,過去就已經在世界上某些地區,包括我國香港地區出現過。以前國內外也報道過,2007年底,一個印度籍的瑞典人生病後,在他身上發現一種細菌,好多抗生素都對它沒有作用,它檢測出來的基因不一樣,醫學專家把這種基因命名爲NDM-1。這種細菌很常見,實際上是一種酶的基因變化,很容易和細菌夾雜在一起,成爲細菌的載體,可以複製,可以傳播。這次報道的超級細菌是革蘭氏陰性菌的一種,在臨牀上並不罕見,是常見致病菌的一種,只不過現在其基因在長期接觸廣譜抗生素過程中發生基因突變,產生了β內酰氨酶,它是一種具有分解、破壞青黴素類抗生素功能的水解酶。

人之所以有遺傳,就是因爲基因。這個基因從研究情況來看屬於可移動遺傳因子,就是說它可以在細菌中傳遞,使更多的細菌變得耐藥,而且耐藥範圍比較廣,從這些意義上說這個所謂的“超級細菌”是非常重要的發現。細菌殺傷力很大,但它是病毒的敵人,它即使是一個新的物種,也並不會產生新的疾病。比如病毒會造成流感,細菌只是耐藥,不能造成疾病,只能說別人感染的時候不好治。而且流感是在人和人、人和動物之間傳遞,而細菌只在細菌之間傳遞。細菌給我們的感覺是它有更強的抵抗外界的能力,但不會產生新的疾病。

《柳葉刀——傳染病》期刊上的那篇論文是符合科學道德的。論文當中的細菌基因發現,價值在於它的耐藥譜範圍比較大,另一個特點就是地域範圍廣。比如說一般的細菌對四種抗生素耐藥,而它有十幾種,說“超級細菌”強大到無藥可治,可能過於危言聳聽,人類肯定會找到對付它的更新的藥物,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耐藥性的細菌也不是第一次出現,過去幾十年中,人類也曾幾次遭遇過“超級細菌”挑戰,後來都研製出了更新的藥物來對付它們。比如上世紀60年代,英國曾發現“廣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接着迅速傳遍全球,當時也號稱無藥可治。可後來科學家研製出萬古黴素、多粘菌素等藥物,猖獗一時的“廣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立即偃旗息鼓。自從抗生素問世以來,抗生素與細菌之間就一直在“鬥爭”着,人類爲了對付致病微生物,不斷研製出新型抗生素,而細菌等微生物爲了生存,會慢慢適應這種藥物環境,並不斷地產生變異,形成新的更強大的細菌,以此循環往復。即使NDM-1對很多抗生素都有耐藥性,不過似乎也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據研究發現,還是有抗菌素能夠對此菌產生作用。#p#分頁標題#e#

我本人反對那種“藝高人膽大”的說法,還有人談到關於“超級抗菌素”萬古黴素的儲備問題。其實這都是不可取的,試想如果哪一天再出現一種對萬古黴素也產生耐藥性的細菌時,人類就沒有藥可用了,我們該怎麼辦?所以問題不在於我們現在有沒有措施或儲備,而在於通過此事件應如何調整我們的用藥思路和策略,以及如何進一步完善相關技術措施,更敏感地發現細菌、病毒在這些方面的變化或變異,及時調整防病治病的策略和措施。我們普通公衆也要學會鑑別信息,不必因“超級細菌”而過度恐慌。其實,近年來醫學界報道此類問題的頻率越來越高,發現的“新問題”也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由於人類活動的不同方式所帶來的新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科學手段不斷進步導致發現的問題增多所致。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球統計報告的死於感染性疾病的人數約爲600-700萬人,而目前全球統計報告該數字則高達2000萬以上,其中各種耐藥菌感染髮生也很常見。對於這些數字,有時候簡單地加以解釋反而會帶來誤導。

最後,我想告訴朋友們:儘管科學總是在和疾病賽跑,但既然這種“超級細菌”(實際上是一種耐藥基因)出現了,我們就不可掉以輕心。科學地認識它、理性地應對它,重視而不失平和,謹慎而不失信心。這種細菌並不能引發一種新的傳染病,但它能對抗生素耐藥,因而會給人類健康帶來新的威脅。面對這種新的威脅,我們能做些什麼呢?一方面,醫療衛生系統着重強化醫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考慮在日常生活中諸如探望病人或在醫院就診過程中對相關規定的遵守和配合,更不要與患者接觸,也就是我以前反覆強調過的“既要講親情,更要講科學”的問題。大家的健康要靠大家自己,公衆的健康要靠公衆的積極參與,採取我們都知道、而且已經過證實的有效措施,才能夠抵禦疾病的傳播,在面臨新的威脅時,這些方法仍然有效。我們給大家提供的建議就是這個理念,就像我常提到的:鞏固已經建立起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把好“病從口入”關和“接觸”關、日常注意做好勤洗手等個人衛生防護很有必要。總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多想想自己能做什麼,而不要老想別人能幫我做什麼,這樣纔是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態度。

延伸閱讀

“超級病菌”是對人類濫用抗生素的警告

“超級細菌”的出現,可以說有其必然原因,即人類抗生素濫用。自從人類發明抗生素以來,細菌等微生物與抗生素之間就不斷博弈。尤其是隨着高檔抗生素生產成本下降、使用人羣迅速增多,細菌出現耐藥性正成爲全球性問題。幾十年前,青黴素是人類最好的抗生素,病人患感冒、發熱等,打一針就立即見效。可現在同樣的病,使用過去幾十倍劑量的青黴素,也不一定有效。目前國內綜合大醫院的統計,青黴素的耐藥性已經高達70%以上。不僅是青黴素這樣老的抗生素,就連近十年研製出的頭孢類、左氧氟沙星類新生代抗生素,細菌的耐藥性也高達30-50%。

19世紀20年代,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鏈球菌;40年代,青黴素開始被廣泛爲抗生素,此後,細菌就開始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這也迫使醫學研究者研發出許多新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濫用和誤用,也導致了許多藥物無法治療的“超級感染”,如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等。60年代,產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鏈球菌成爲醫院感染的主要菌種。耐青黴素的肺炎鏈球菌同時出現;90年代,耐萬古黴素的腸球菌、耐鏈黴素的“食肉鏈球菌”被發現;2000年至今,綠膿桿菌,對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達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對西力欣、復達欣等16種高檔抗生素的耐藥性高達52%-100%。“超級細菌”的頻現,也再次警告人類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p#分頁標題#e#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