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人人適合的春季養生茶

人人適合的春季養生茶

來源:美型男    閱讀: 9.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人適合的春季養生茶

茶是中國人傳統的一種飲品,我們現代人不僅充滿了對茶文化的喜愛,血液裏也同樣滿布着對茶的青睞,天氣有四季的變換,喝茶同樣也有季節的變化,那春天適合喝什麼茶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款春季養生茶,供大家參考!

人人適合的春季養生茶

人人適合的春季養生茶: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叫香片,是用綠茶茶坯與茉莉鮮花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在茶葉分類中,茉莉花茶仍屬於綠茶。茉莉花茶,可以用“嫩茶窨花香,芬芳人人誇”來形容茉莉花茶的香氣,其實茉莉花茶不僅香味誘人,其還有驅除寒氣的功能,在初春可以一解我們身上的寒氣,另外還可以振奮精神,消除春困的習慣。喝茉莉花茶除了可以安定情緒、振奮精神,還能清熱解暑、健脾安神、化溼、減輕腸胃不適及經痛、和胃止腹痛;對於女性的生理、生殖機能也有幫助,並能滋潤肌膚、養顏美容。

配方:用二茶匙乾燥的茉莉花加三茶匙的綠茶或一個紅茶包,以開水沖泡。喝之前聞其香味,清香撲鼻。

人人適合的春季養生茶: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性微溫,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具有活血調經、疏肝理氣、平衡內分泌等功效,對肝與胃有調理作用,並能消除疲勞、改善體質,適於春季飲用。此外,其能有效緩解心血管疾病,並能美容養顏,有助改善皮膚乾枯,去除皮膚上的黑斑。

配方:一茶匙乾燥的花瓣,用一杯滾燙開水沖泡,燜約十分鐘後即可;可酌加紅糖或蜂蜜飲用。

人人適合的春季養生茶:蒲公英茶

據《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可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蒲公英是天然的利尿劑和助消化聖品;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不僅能幫助預防缺鐵引起的貧血症,而且它的大量鉀成分還可以和鈉一起共同調節體內的水鹽平衡,並使心率正常;含有豐富的蛋黃素,可以預防肝硬化,增強肝和膽的功能。春季易上火,蒲公英對其有緩解作用。

配方:泡飲時選蒲公英適量,沸水沖泡即可。

人人適合的春季養生茶:菊花茶

菊花茶不僅有清肝明目的作用,而且還有下火、排毒、清熱、消腫等功能,能有效排除體內毒素,增強抵抗力,春天是萬物始發之際,人體也有可能陽氣過剩,所以喝些菊花茶降降火氣也是不錯的。菊花具有養肝平肝、清肝明目的功效,特別適宜春季飲用,尤其適合工作與電腦有密切聯繫的姑娘們。同時,其可排毒健身、驅邪降火、疏風清熱、利咽消腫,對體內積存的有害化學或放射性物質有抵抗、排除的功效,還能抑制多種病菌,增強微血管彈性,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和膽固醇,並有利氣血、潤肌膚、養護頭髮的美容之效。

配方:若眼睛浮腫,可用棉花沾上菊花茶的茶汁,塗在眼睛四周,很快便能消除。每日泡一杯菊花茶來喝,能使眼睛疲勞的症狀消退,對恢復視力也是不錯的選擇。

人人適合的春季養生茶:薄荷茶

春天來了,春困來襲,喝薄荷茶是近來最值得推崇的提神方式。薄荷性味辛涼,主要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爲薄荷醇、薄荷腦、薄荷酮、薄荷脂、茨烯、檸檬烯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給哺乳期、懷孕期的女性、小孩使用。

配方:將剛買來的中藥薄荷葉用冷水洗淨後放到茶杯中,加入熱水200毫升,加蓋15-20分鐘直到藥香散出即可,等涼的時候根據個人的喜好加入冰糖、蜂蜜或者是果汁,可以使茶的口感提升。

喝茶的好處多

1、降低中風危險

荷蘭一項爲期15年的研究發現,常喝不加牛奶紅茶可降低中風危險。美國研究發現,5倍紅茶中的茶多酚可使壞膽固醇降低11%,進而降低中風和心臟病風險。茶多酚還具有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

2、促進消化功能

綠茶(未經過加工處理)有助於刺激腸道蠕動,促進食物消化。綠茶還可以阻止30%的脂肪吸收,具有減肥功效。薄荷茶可促進消化,薑茶可治反胃(特別是妊娠反應),茴香茶可防止便祕、胃腸脹氣和腹絞痛。

3、腦子更靈活

英國研究發現,紅茶中的咖啡因和L-茶氨酸可提高認知能力,喝兩倍紅茶即可改善注意力。另外,每天喝茶(或咖啡)100毫升以上,可以使用神經膠質瘤(最常見的腦腫瘤)危險降低34%。

4、降低癌風險

茶葉(尤其是綠茶)中多酚類抗氧化劑含量是水果蔬菜的8倍,該物質可阻止癌細胞生長。臺灣研究發現,每天1杯綠茶可降低肺癌危險。另外喝茶還可減緩前列腺癌進程,降低胃癌風險。

5、增強免疫力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喝茶5—6杯的人免疫力會明顯改善,新陳代謝和皮膚健康也更好。喝茶還有助人體識別並抗擊細菌和寄生蟲。薑茶具有抗炎、鎮痛和刺激循環作用,可緩解偏頭痛。

6、治療失眠焦慮

紅茶中咖啡因含量較高,睡前最好別喝。但大多數草藥茶不含咖啡因。甘菊茶中的色氨酸和氨基酸可發揮鎮定作用,另一種物質柯因(chrysin)可緩解焦慮促進睡眠,治療失眠症。另外,薰衣草花茶可緩解放鬆身心。羅勒葉茶具有鎮靜作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