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急救知識 > 直擊40度高溫中與時間賽跑的急救人

直擊40度高溫中與時間賽跑的急救人

來源:美型男    閱讀: 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救護車,顧名思義就是救護病人的車子。在上海,人們喜歡把救護車叫作救命車。救護車去到疾病發生的現場,在第一時間將危險降低;用速度縮短病患與醫院之間的距離,爲生命贏取更多的可能。院前急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工作,在臨牀醫療中起到什麼作用?7月23日,攝影師來到閔行醫療急救中心,跟隨其中一輛救護車,用相機記錄了急救人員的一天。當日,中心城區氣溫14時3分達40℃。

直擊40度高溫中與時間賽跑的急救人

據瞭解,在上海每4萬人口要配備一輛救護車,這意味着每一名急救人員需要爲相當量的人口提供120院前急救服務,承擔着守護生命最後一道防線的重任。前不久,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放的《人間世》第二集《理解》中講述了救護車裏的人間百態,引起百姓的高度關注。攝製組跟拍了120的一輛救護車,記錄了車上的三個人,急救醫生、駕駛員、擔架員的日常工作,從中折射出了院前急救資源的緊張和種種無奈。

8:07時,在閔行醫療急救中心調度指揮中心看到,兩名調度員雙眼緊盯着各自的電腦屏幕,接聽着呼叫電話。在他們的正前方的牆上,有閔行區急救站點的分佈圖,更顯眼的是那兩行藍色的字:“呼叫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虹橋急救分站,原本應該8:30時上班的急救醫生、救護員早已整裝待發。

8:16時,調度中心的電話響起:吳中路上一廠區有人“肚子劇烈疼痛”。

9:01時,救護車在待命途中接到指令:青年路有疑似精神疾患的病人。

9:08時,救護車即將到達現場時,接到轉出車指令,更爲危急的患者出現了!新龍路有人從五樓不慎墜落,需要立即前往。

這樣臨時更換指令的情況當天出現了4次。經驗豐富的調度指揮中心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輕重、救護車距離遠近等因素髮出指令。當大家來到靠近事發地時,一下子傻了眼。眼前是一大堆的裝修垃圾和一片小樹林,阻擋了前進的路。

儘管如此,幾位小夥子們二話沒說往前衝,一位身着淡粉色裙子的五旬女子,躺在圍牆邊的草叢中,不斷呻吟。在如此複雜的救護環境下,醫生對患者生命體徵的檢查、右側股骨骨折夾板定位等到用軟擔架擡上救護車,只用了不到10分鐘!

直擊40度高溫中與時間賽跑的急救人 第2張

在急救中,救護車通常會把患者送到就近的公辦醫院。原打算將患者送到閔行中心醫院的,患者親屬要求送至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這時,醫生對患者親屬講明患者情況危急,建議就近醫院及時搶救。患者家屬還是堅持去第六人民醫院。後來,姜志鵬說:“這樣的情況時常發生,但是,我們會把情況講清楚,我們搶救也是有原則的,首先考慮就近醫院,不會送私立醫院和沒有搶救室的醫院。患者或家屬執意要去他們選擇的醫院,只要簽字同意我們也會尊照。”將高空墜落患者送到第六人民醫院後已接近11時。

11:17時,七寶老街白浪新村有老人暈倒。當救護車接近事發地時,青年路上的幾個鐵柱子,阻礙了行駛,無法繼續往前。一位七旬老人正癱坐在距離救護車幾百米的地方。烈日當頭,我們的急救小組一路快跑到老人身邊。醫生將自己的大腿擡高,把老人的手臂放在自己的腿上,以便爲坐在凳子上的老人診斷病情。

當日,中心城區氣溫14時3分達40℃。

13:04時,接到指令:報春路一八旬老人病重。每一次出發登車,急救醫生、救護員幾乎都是在奔跑。來到八旬老人住處,5樓,無電梯,三個小夥子只能用軟擔架從狹窄的樓道里小心翼翼地將老人擡下來。

15時,遠赴位於閔行最南端的江川街道,一位48歲的心臟病患者暈厥。

從接診送至閔行中心醫院,再轉至院瑞金醫院,已接近17時。

18:15時,醫生和救護員的白班結束,但是,三個人都沒急着回家。兩位救護員忙着洗車;急救醫生小姜忙着補藥、換氧氣瓶等,這一干,超過30分鐘。

這一天,呼叫沒有停止,他們也沒有停止!因爲高溫,醫生和救護員的衣服溼了幹,幹了又溼,卻不敢多喝水,因爲過多的喝水對於來往奔波的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

攝影師只是拍攝了一輛救護車和一組急救人員的一天,對於急救人員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場“生與死”的速度較量!無論清晨還是黑夜,他們都隨時會穿梭於大街小巷,爲了一個個生命奔波在途中。有時,接到一個電話,撂下筷子便飛速上車,一頓飯分好幾次吃是常事;有時剛放下擔架,對講機中又傳來了急救指令,一車接一車一整天沒有休息;也有人爲此氣餒過埋怨過,但是一到現場,看到那些疾痛難忍的患者,那顆火熱的心燈又再次被點亮,堅守着“時間就是生命”,在艱苦的環境和疲憊的戰鬥中,體驗着挽救生命的崇高價值。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