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師生戀是怎麼回事

師生戀是怎麼回事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瓊瑤的小說《窗外》:江雁容愛上了語文老師,老師由原先的疑惑、拒絕,到後來的接受和投入。但臨近高考的學生和已婚的老師之間,註定是一場面臨家庭和社會道德非議的戀愛。

師生戀是怎麼回事

日劇《魔女之條件》:女老師未知在凜冽的清晨和一個男生相撞,而這,就是緣分的開始。但兩人的相愛遭到了學校、男孩母親、女老師男友甚至法律的阻礙。

瑞典電影《教室別戀》:37歲的女老師與14歲的男學生,兩人完全沉浸在情慾的感官刺激中。

以上是小說和影視劇中演繹的師生戀故事,在當代中國,人們的心理、情感、思維等都承受着社會變化的影響,內心涌動着的情感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第一,短短數年內,一些人已從壓抑情感的極端走到放縱情慾的另一個極端。當代青少年是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讓我一次愛個夠”、“跟着感覺走,拉着夢的手”等觀念,使他們爲愛情不顧一切,當然也就不會計較所愛的對象有無家庭等。

第二,當代中國人的婚戀觀不是某種單一思潮的產物,有壓抑多年的古老慾望的釋放,有西方某些社會觀念的移植,也有社會轉型的催化作用。當情感與慾望衝破了角色的束縛,學生與老師的身份便不再是障礙。

第三,人們變得急功近利,目的決定着行爲,左右着情感,於是就有了爲了目的的愛情,師生戀也不例外。

第四,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把自我的幸福感情放到重要位置

社會的發展註定了我們要重新審視許多事物。師生戀現象有其社會性的一面,也有青少年自身心理髮展規律的一面,以下我們從心理、社會兩方面來剖析其成因。

首先,戀師現象是青少年性意識、性行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奇特現象,它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但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感。青少年時期是人的性心理髮育的關鍵時期,國外的心理學家把這一時期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性的反感時期;第二階段,對異性的狂熱時期;第三階段,浪漫的戀愛時期。戀師是嚮往年長者時期。由於在青少年後期,他們心中的父母形象變得從未有過的渺小,他們的獨立意識變得強烈,逃脫家庭、遠離父母監護的願望膨脹,渴望着能重新選擇一種活法。但因爲自己的能力有限、經驗不足,束手無策的感覺縈繞着他們,他們渴望理解與幫助。環顧周圍他們發現,與自己朝夕相處,關愛關心自己成長,傳道解惑的老師,有閱歷,有才華,有智慧,充滿成熟之美,很容易地佔據了他們的心靈,成爲他們崇拜的偶像。於是有一些學生對異性老師產生愛慕之情,執著地追求。在學生已經認爲師生戀是違背社會道德時,熾熱、痛苦的感情會影響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以致不能自拔。

第二,青少年中出現的戀師現象,是戀母或戀父情結的另一種體現方式。人們的社會化過程是由家庭、社會、學校共同來完成的,性格的形成受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愛撫、家庭氛圍的影響深刻,父母的過分溺愛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心理依賴,沒有很好地完成自我成長。他們在潛意識中渴望得到父母般的關愛,對父母的愛很容易轉移到關心愛護他的老師身上,並誤把它當成一種愛情。

第三,戀生現象的出現,似乎在社會中有違師德。因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地位不平等,老師對學生的情感佔有變得輕而易舉。因爲老師在學生心裏的地位比較高,老師的形象代表着高尚,老師是成功的化身,一旦老師追求學生,學生有被寵愛的喜悅,能夠很快產生反應。另外,人有支配慾望,由於地位的不同,學生處於被支配的位置上,老師易對學生產生同情、佔有的心理,於是就可以跨越年齡,衝破角色的規定。如果沒有外界的阻力,這種關係就發展爲婚姻。在學校中,由於老師戀學生而發展的婚姻成功率比較高。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