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社會學視野下的自殺行爲

社會學視野下的自殺行爲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Durkheim社會學理論認爲,社會壓力與影響是自殺行爲的主要決定因素。社會是個體成長的宏觀環境,包括社會制度、政策導向、社會風氣、法制建設等。個體的成長離不開生活的社會環境。弗洛姆在《健全的社會》中闡明,個體是否健康並非個人的事情,而取決於他所在社會的結構。社會具有兩中功能,他既能促進人的健康發展,也能阻礙人的健康發展。一個健康的社會能夠提高人的愛自己同胞的能力,去享有創造性的工作,發展他的理性和客觀性,具有一種建立在自身的生產經驗基礎上的自我意識。一個不夠健全的社會是一個製造相互敵意和猜疑的社會,他把人變成供他人利用和剝奪的工具,他剝奪了人的自我意識,使人除了屈從於他人或變成一個機器人之外別無選擇。實際上,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就會造就什麼樣的時代青年。社會環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旦進入人的思維空間,將會產生深刻的影響。有人說,社會是大染缸,不管你如何,進入社會後,就會成爲一個色調。其實這裏強調了社會的負面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是個體心靈的污染本源。但我們也應看到,這裏也有個體適應環境、個人適應社會的問題。

社會學視野下的自殺行爲

當前,社會中一種浮躁之風在各個領域蔓延、瀰漫,這是現代社會中的瘴氣,它會侵蝕社會中每一個體健康的肌體。一顆騷動的心無法平靜,一個逐利的心無法停留,一個不安的靈魂一直在期盼,浮躁之氣瀰漫在社會的上空,揮之不去。其實,社會本身也會“生病”,不管其社會制度如何。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滿》中提出:“人性和社會會存在互相沖突的要求,所以整個社會會生病。”社會生病的根源在於異化的生活方式。異化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單調與乏味也是導致自殺率增高的一個因素。在現代社會,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面對各種壓力,有內在的心理壓力,也有外在的競爭壓力。競爭無所不在。學業競爭、就業競爭、情感競爭等無不在刺激着大學生那敏感的神經。競爭中有失敗,有成功,如何緩解壓力,如何對待得與失,榮與辱,是每一個社會個體需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一個國家存在的高自殺率本身就是缺乏心理和精神健康的表現。今天,我們的身邊有電視、電影、廣播、網絡、報紙、電話等,然而這些傳統媒介並沒有給予我們過去與現在最優秀的文學和音樂作品,而是被廣告所充斥,用廉價而缺乏絲毫真實性的垃圾和虛假的幻想來填充人們的心靈。這樣每一個心靈都在歡天喜地的被慢慢毒害。人們的心理健康也在受到嚴重侵害。

另外,社會公理的局部失衡也嚴重腐蝕和衝擊着社會的良知,沒有哪一個社會不把公平公正放在執政的首位。如何維護穩定的社會局面,如何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執政黨都要考慮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迴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公民的民主意識有待提高,人本政策的執行上還有不到位之處,社會不正之風依然存在,法制建設有待加強,社會分配需要進一步體現公正公平。當前,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如何把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落實到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上,落實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具體層面上,以人爲本,執政爲民,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法制進程,爲個體的健康、茁壯成長,構建一個制度和諧、人際和諧、環境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是黨和國家的執政之要。我們欣慰的看到,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七大已經明確提出了上述發展建構。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