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關於慢性腎衰有哪些常識

關於慢性腎衰有哪些常識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慢性腎功能衰竭簡稱慢性腎衰,其終末期又稱尿毒症,可由各種病因引起,主要是慢性腎炎,其次是腎盂腎炎、高血壓、系統性紅斑狼瘡、糖尿病等。我國每年死於尿毒症者約佔人口的萬分之一,原發病多發生在青少年,終末期尿毒症多見於壯年,因而給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本病初期可以沒有症狀,常於感染、失血、失水、外傷及手術時突然發現。過去認爲本症爲不治之症,近年來,由於醫學的發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使病人的生存期明顯延長,透析療法和成功的腎移植,已可使病人重新獲得比較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關於慢性腎衰有哪些常識

臨牀表現

1.消化系統:表現厭食,噁心,嘔吐,腹瀉,口有尿味,消化道出血等。 2.精神神經系統:表現精神萎靡不振,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失眠,四肢麻木及癢痛式的“不安寧腿”綜合徵,並可有嗅覺異常,排尿困難等,嚴重者可昏迷。 3.心血管系統:常有高血壓,心力衰竭,心悸,氣喘不能平臥,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出現心包積液,甚至發生心包填塞。 4.造血系統:表現嚴重貧血,晚期可有各器官出血傾向。 5.呼吸系統:呼出的氣體有尿味,可出現代謝性酸中毒的呼吸。 6.皮膚表現:乾燥,脫屑,無光澤,並可有黑色素沉着致皮膚較黑,皮膚瘙癢,也可以有水腫,皮膚感染等。 7.骨骼系統:可出現腎性骨病,表現骨關節疼痛。 8.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易繼發各種感染,如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皮膚癤腫,泌尿系統感染等。 9.代謝紊亂: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可致水腫或脫水,手足抽搐。

診斷依據

1.根據病史有腎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尿路結石、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病史。 2.臨牀症狀,見上述。 3.腎功能檢查不正常:內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升高。 4.B超顯示雙腎縮小,或有雙側尿路結石梗阻,或腎先天性畸形,多囊腎,馬蹄腎等。

治療原則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消除誘因:如感染、發熱、出血、脫水、高血壓,避免應用損害腎臟的藥物等。 3.飲食治療:給予優質低蛋白、高熱能、富於維生素的飲食。 4.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平衡失調。 5.防治感染。 6.對症治療:如抗高血壓,抗心衰,治療出血傾向等。 7.中醫中藥治療。 8.透析療法: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9.腎移植。

用藥原則

一般慢性腎功能衰竭按A、B項用藥即可,但如果有頑固性感染,A、B項藥物未能解決,可考慮C項,選用時儘可能選用對腎臟無損害的,同時注意劑量要適當減少。抗高血壓的新藥可用洛汀新等,此藥對腎功能恢復有一定作用。

輔助檢查

病因明確可作“A”項檢查給予診斷,若要進一步鑑別診斷,需作“B”項或“C”項檢查。

療效評價

慢性腎衰除成功的腎移植後可以治癒外,餘均不能治癒。

專家提示

此病是慢性疾病,需要樹立信心,耐心地治療。注意去除誘因,合理飲食(可進行低蛋白加必需氨基酸飲食)。預防過度疲勞,防止受涼,治療主要對症治療,伴以中藥調理。尿毒症時應以透析治療爲主。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藥,防止使用損害腎臟的藥物以加重腎功能損害。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