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人際心理 > 揭開六歲女孩自殘的真相

揭開六歲女孩自殘的真相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江蘇省宿遷市一名13歲女孩,因四川大地震期間捐款50元,而被媽媽用擀麪杖打死。此前,據多家媒體報道,重慶綦江縣一名6歲女孩樂樂,被媽媽冤枉偷了家裏5毛錢而用菜刀自斷手指以示清白。
  
  這兩起新聞令人難過不已,而它們都有類似的地方——媽媽與女兒發生衝突而導致慘劇發生。
  
  這是爲什麼?這類新聞的背後有更深層的心理因素嗎?
  
  6歲小女孩自斷手指的慘劇發生在11月29日上午。據樂樂的父親張臺說,當日10時左右,其妻發現家中少了5毛錢,懷疑是樂樂拿的。對此,樂樂堅決否認。張妻很生氣,覺得女兒太倔了,撂下一句狠話說“沒有拿你就把手宰了”,然後離開房間。
  
  不久後,張妻返回廚房,看到樂樂站在廚房,左手鮮血直流,一根斷指放在竈臺上。並且,樂樂不僅不喊痛,還一聲不吭。張妻被嚇得跪在地上大哭,引來了鄰居,鄰居馬上通知了張臺,張臺立即將女兒送到當地縣醫院,隨後又轉送重慶市紅嶺醫院治療。所幸的是,樂樂的斷指被成功地接上了,但想恢復到原來的功能是很難了。
  
  沒有什麼事情是偶然的,樂樂悲劇的發生,以及類似慘劇在我們這個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都有着更深層的原因,這可以在樂樂家人、醫生、媒體和一些所謂專業人員的言談中看到這些原因。
  #p#副標題#e#
  樂樂媽媽:
  
  沒有拿你就把手宰了
  
  張臺說,樂樂“太要強了”,因媽媽一句氣話,她竟然砍下手指,但這種要強並不難理解。
  
  樂樂在“很小的時候”就成爲一個“超級乖小孩”,這是做了巨大的犧牲的,她壓下了一個孩子的天性,而去迎合家裏的大人,這不過是用“我是一個好孩子”的方式來換取父母的一點關注與認可。她的付出是如此之多,可以說,她已拼盡了一個孩子的所有資本,已無其他資本可以利用。媽媽的質疑讓她發現,原來這樣還不夠,原來即便這樣也不能獲得愛與認可,反而會被無端猜疑。這時,再沒有其他資本的她,就會走到自暴自棄的路上來。
  
  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有不少人對我說,當他們終於明白,無論自己怎麼努力也不能讓父母滿意時,他們就會選擇自暴自棄。
  
  樂樂連砍數刀砍掉自己的小手指,這看上去太匪夷所思了,但類似的這種自我傷害的事情,在女孩中並不是多麼罕見的事,有很多很多女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自傷了,最常見的就是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腕和胳膊,有的女子因爲手腕和胳膊上的傷痕太多了,以至於都不敢在夏天穿短袖的衣服。
  
  這些自傷都有同樣的含義,可以說,這是她們的“內在的父母”傷害“內在的小女孩”,也可以說,這是她們在通過自傷來向父母——多是媽媽——發出痛訴,你總說,我是你生下來的一塊肉,好像僅僅因爲生了我我就永遠欠你,但你知道嗎,我不想被你生下來,我不想做你生下來的一塊肉。
  
  這是樂樂可能的心理邏輯,而她媽媽那句話“沒有拿你就把手宰了”,也反映了她媽媽有很大問題。
  
  首先是,這句話貌似不通。假若說“如果證明是你拿了,小心我會把你手剁了”,這個邏輯是通順的,而“如果不是你拿的,你就把你的手剁了”這樣的話就大有問題。
  
  這句話是一把雙刃劍,而且無論哪一面,試圖割傷的都是對方。樂樂要麼承認是自己偷了錢,要麼就把自己的手“宰”了,這兩個方面都是試圖傷害樂樂的。前者是名譽傷害,後者是肉體傷害,看你要哪個吧。媽媽給女兒出了一道殘忍的選擇題,而樂樂選擇了肉體傷害。
  
  中國父母誇孩子時,最喜歡用的一句話是“聽話”。顯然,在張妻這裏,聽話比什麼都重要,爲了追求讓孩子聽話,她不惜給孩子出了如此殘忍的選擇題。
  
  並且,張妻讓樂樂聽的話更是大有問題。很多網友說,這個故事說明“錢太重要了,這個家真是太窮了”。他們是說,5毛錢對於這個家庭很重要,所以張妻爲了這重要的5毛錢發了狠,如果這個家庭富有,張妻就不必在乎這5毛錢了,那麼悲劇就不會發生。
  
  事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5毛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張妻希望在女兒面前有絕對的權威,爲了維護這個權威,她出了這道選擇題,這其中隱藏的一個小算盤是,讓女兒害怕,畢竟誰不心疼自己的身體啊,這樣女兒就可以選擇接受媽媽的栽贓,向媽媽的意志屈從。
  #p#副標題#e#
  樂樂爸爸:
  
 我們忘了她還是個孩子
  
  作爲一個6歲的女孩,自己將自己的左手小手指砍下來,而據醫生分析,她用菜刀至少砍了自己6刀才能做到這一點。對此,很多人覺得難以理解,也難以想象該是什麼樣的小女孩才能對自己這麼狠。知女莫如父,通過樂樂父親張臺的一番話,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樂樂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在接受採訪時,張臺說:“她太懂事了,我們都忘了她還是個孩子。”他還描繪說,家裏經濟條件不好,很小的時候,樂樂就替奶奶揉腳,幫爺爺端水,跑上跑下。每天中午都回家做午飯,收拾好一切後,按時回學校上課。晚上回家,會幫媽媽做一些家務。閒暇時,樂樂就上山割草餵豬。張臺一回家,樂樂就會走過來問:“爸爸,吃飯沒有,我去給你弄。”
  
  看到這一段文字,或許有些人會被感動,但我心中只是一陣陣難過。這樣的描繪,即便放在一個成年女子身上,也未免是太過了,太付出了,太爲別人考慮了,更何況一個6歲的小女孩。
  
  在這段文字中,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個重勞力,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奴隸。6歲的孩子,需要的是愛與呵護,是玩耍與歡樂,而不是去做一個爲大人揉腳、端水、做飯和割豬草等“懂事”行爲的所謂好孩子。
  
  我們習慣說,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我不知道,有誰可以理直氣壯地把這句話說給樂樂聽,又有誰可以把這句話說給被媽媽用擀麪杖活活打死的13歲的女孩。然而,反過來一句話倒是可以成立的,那就是“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
  
  我們都渴望愛與被愛,而對於一個小孩子而言,他的整個世界就是家,他除了渴望愛家人和被家人所愛之外,並沒有其他選擇。並且,這對他而言也是生存需要,如果家人不愛他,這不僅意味着他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也意味着他會死掉。所以,假若家庭環境對他比較惡劣的話,孩子會不惜一切代價去贏得父母哪怕再可憐不過的關注與認可,但讓一個孩子這樣做的主要原因不是愛,而是恐懼。
  
  這是樂樂爲什麼“很小的時候”就爲大人全力付出的原因了。這句“很小的時候”實在太可怕了,6歲已夠小了,真不知道,樂樂到底是從多小的時候就開始去做一個“太懂事”的孩子了。她這樣做,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孩子的生存智慧--既然只有這樣做才能贏得一些可憐的關注與認可,那我就這樣做吧。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如果沒有覺悟,她會發展出“愚孝”來,會繼續不惜一切地奉獻,甚至不管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的利益,而只是一味地對原來的家庭付出,這樣的做法仍然不是因爲愛原來的家人,而仍然是恐懼,是自童年以來積攢的很多恐懼,這種恐懼之上,還有悲傷、憤怒、委屈和怨恨等情緒。
  
  這樣的生存策略,可以形容爲“超級乖小孩”,一個人之所以成爲樂樂這樣的“超級乖小孩”,是因爲她認爲除此以外別無他法可以獲得大人的愛。這個生存策略的底線是非常低的,它很容易被突破,而一旦這個生存策略也沒有效果了,即這個孩子發現自己就算做一個“超級乖小孩”也仍然會被嚴重否定時,他就可能會發展出自暴自棄的邏輯來。
  
  這正是樂樂的悲劇的核心所在。
  #p#副標題#e#
  樂樂:
  
另一種選擇更可怕
  
  張妻非要逼女兒承認偷了5毛錢,其中的一個含義是,讓女兒承認,她是一個壞孩子。前面我講到,做一個“超級乖小孩”可能是樂樂用來贏取大人的關注與認可的唯一方式,她除此以外已沒有別的招數。所以,當媽媽讓她自己承認不是好孩子時,這就是在挑戰女兒最根本的生存策略,是在要女兒的命。
  
  心理學認爲,在任何情景中,我們主動做出的行爲都是在追求好處。這個原則用在樂樂的悲劇上有點殘忍——樂樂自斷手指也是在追求好處。相比砍掉自己的小手指,樂樂認爲,放棄“超級乖小孩”的招數而承認自己是個壞孩子,纔是最可怕的事情,這意味着,她再也沒有什麼招數,可以去贏取家人的愛了,而這意味着再也沒有愛與被愛的空間,也意味着可能會死去,相比之下,自斷一根手指又算什麼呢!自斷手指,這會保住她的好孩子邏輯,而承認自己是壞孩子,那可能意味着綿綿不絕的災難。
  
  這樣分析下來,會顯得這個家庭相當殘酷,但這是一種必然的匹配,一個表面上匪夷所思的行爲,背後總是藏着一個匪夷所思的環境。
  
  最可以給張妻開脫的理由是,假若我們有可能去認識她的個人成長曆史,會發現,她也是在類似的氛圍中長大的,她很可能小時候也是一個超級乖小孩,而且也一樣常被冤枉。
  
  這種情形是一種輪迴,也是我們這個傳統上重男輕女社會的常見的輪迴。太多的媽媽,在自己是孩子時,其價值被否定,精神被打擊,身體被虐待。可惜的是,等她們做了媽媽,有了孩子,她們不是終止那種曾經傷害自己的邏輯,反而是將重男輕女的邏輯繼續延續下去。結果我們常看到,很多家庭中,媽媽溺愛兒子,但對女兒的方式大有問題。
  
  這是一種“替死鬼心理”。傳說中,自殺的人變成了鬼不能超生,如果他想獲得解脫,就得令別人以同樣的方式死去,這樣別人就成了他的替死鬼。
  
  在自己家內,讓孩子做自己的替死鬼而重複自己童年經歷的同樣的苦難,這是極其常見的,而這也是最簡單的辦法,畢竟孩子沒有什麼反抗的空間。
  
  相反,如果想打斷這一輪迴的鏈條就艱難多了,這不僅意味着要去直面自己內心被壓抑已久的憤怒,也意味着要去挑戰社會的成見。
  #p#副標題#e#
  “專家”:
  
 不愛自己身體的人很可怕
  
  關於社會的成見,在媒體報道上可見一斑。一家媒體的記者採訪完要走的時候,對樂樂說,以後要聽話,別再幹傻事,你父親急得飯都吃不下。結果,一直不說餓、不說疼而且不掉眼淚的樂樂眼中立即噙滿淚花。
  
  這句話真厲害,一下子切中了樂樂“想做好孩子而不得”的要害。但是,這又是一句有些殘忍的話,它繼續在將樂樂朝死衚衕逼。如果認真分析的話,到底是讓樂樂聽什麼話呢?別再幹傻事,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這兩句聽起來很普通的話,其實大有問題。
  
  樂樂需要的不是繼續被“教育”,而是理解、溫暖和包容。幾乎我看到的所有關於此事的報道中,都寫到“教育方式不對”。我真不明白,一個媽媽先是逼自己孩子承認偷了錢,隨後又給孩子出一道殘忍的選擇題“要麼承認偷錢,要麼砍掉自己的手”,這是在教育嗎?她究竟要教育孩子什麼呢?
  
  或許,我們可以說,她可能是在教育孩子坦誠。但這並不成立,因張臺說了,“以往女兒覺得自己有理就會堅持,理虧會自己承認錯誤”。這是多麼好的品質。
  
  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是在追求一件事——聽話。事情的對與錯是不重要的,關鍵是“我永遠是對的,你永遠是錯的”,達到這個效果就可以了。
  
  一家電視臺的主持人,在節目結束時說了最後一句話“這孩子真倔”。所謂倔強,其實是一個孩子在對父母說“你沒有道理,我爲什麼非得聽你的”。這個主持人可能覺得,這個女孩寧願吃這麼大苦頭也不願意屈從,實在太不對勁了。這是沒有理解樂樂的生存環境才說出來的話,一個受寵的孩子是願意玩表面認錯而事實上仍然我行我素的遊戲的,因爲他有這個空間,但對於已做牛做馬到奴隸程度的樂樂來說,這個空間不存在。
  
  更可怕的話出於專家口中,當地一個青少年危機干預中心的專家說,樂樂斷指的行爲該批評而不是肯定,“一個連自己身體都不愛的人,是很可怕的”。真不知道這個所謂的專家是怎樣面對諸多割傷自己手腕和胳膊或有其他自傷行爲的青少年的,他這樣的話會將這些孩子進一步推向絕路。
  
  樂樂這樣的故事,以及那個被媽媽打死的13歲女孩的故事,都說明,我們應該真正重視孩子在家庭中的生存環境,而不是繼續集體生活在“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幻覺中。

揭開六歲女孩自殘的真相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