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腦血管痙攣容易與哪些症狀混淆?

腦血管痙攣容易與哪些症狀混淆?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需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腦血管痙攣容易與哪些症狀混淆?

一、局竈性癲癇各種類型局竈性癲癇發作的表現與TIA有相似性,如癲癇感覺性發作或運動性發作易與TIA混淆。無張力性癲癇發作與猝倒發作相似。較可的是進行24小時腦電Holter監測,如有局竈性癲癇放電則可確診爲癲癇,如無異常則考慮爲TIA的可能。CT或MRI檢查發現腦內有局竈性非梗死性病竈,也可考慮爲癲癇。

二、美尼爾病眩暈發作持續時間較長(可達2-3天),伴有耳鳴,多次發作後聽力減退,且無其他神經系統定位體徵。

三、暈厥病前多有眼發黑、頭昏和站立不穩,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脈細和血壓下降,和一過性意識障礙但倒地後很快恢復,且無神經定位體徵。多於直立位發生。

四、偏頭痛多起病於青春期,常有家族史,發作以偏側頭痛、嘔吐等植物神經症狀爲主,較少出現局竈性神經功能喪失,發作時間也較長。無論何種因素所致TIA都應看作是發生完全性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短時間內反覆多次發作者。本病可自行緩解,治療着重於預防復發。

腦血管痙攣常用的診斷方法包括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和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TCD)等。

CT診斷髮現SAH準確率達99%以上,但對於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的檢出率僅爲34%,因此不能作爲病因診斷的唯一手段。

在臨牀上,可以根據CT顯示的出血量估計腦血管痙攣的嚴重程度,即Fischer分級。根據該標準,0級爲未見出血,腦血管痙攣發生率約爲3%,1級爲僅見基底池出血,血管痙攣發生率14%,2級爲周邊腦池或側裂池出血,血管痙攣發生率38%,3級爲廣泛SAH伴腦實質內血腫,4級爲基底池和周邊腦池、側裂池較厚積血,相應的血管痙攣發生率均超過50%。

全腦血管造影對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的陽性檢出率很高,可以清晰顯示腦血管各級分支,動脈瘤的位置大小或畸形血管的形態分佈,爲治療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因此一直被作爲判斷腦血管痙攣的金標準。但也有一定缺點,如,屬於一項有創性檢查,而且價格相對昂貴,操作複雜,有時不被病人接受。

TCD也是監測SAH後腦血管痙攣的一種較好的方法,特別是可以在一天內多次監測,動態觀察SAH後腦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對腦血管痙攣的診斷及預後判斷均具有重要價值。其基本原理爲通過血流速度的變化估計管腔狹窄的程度,最重要的檢測部位通常爲雙側MCA,也可監測顱外段頸內動脈的血流狀況。

正常MCA血流速度爲30~80 cm/s,一般腦血管痙攣的診斷標準爲血流速度超過120 cm/s。 TCD的優點爲操作簡便,價格便宜,對病人無創傷,但通過血流速度間接診斷腦血管痙攣,特異性較高而敏感性相對較低,因此有人提出,將TCD診斷血管痙攣的標準從120 cm/s降低到80 cm/s。如懷疑存在血管痙攣,整個治療期間均持續動態行TCD檢查。

對於微血管痙攣,出現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即正交極化光譜成像。這種方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大腦皮層的微循環,相關文獻報告,在SAH早期即可見到毛細血管密度顯著降低,大腦皮層小動脈和微動脈發生血管痙攣。

SAH早期有55%的患者發生節段性微血管痙攣,血管直徑減少可多達75%,由此可引起臨牀症狀,並最終影響臨牀轉歸。基於以上發現,該研究作者認爲,SAH早期,即使腦血管造影或TCD尚未發現血管痙攣,也應儘早開始治療。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