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對於癌痛治療有哪些新誤區

對於癌痛治療有哪些新誤區

來源:美型男    閱讀: 4.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疼痛患者不會自行減少鎮痛藥物的服藥次數

對於癌痛治療有哪些新誤區

一旦連續幾天內疼痛得到控制,患者常常會嘗試減少短效阿片類藥物的服藥次數,一方面是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另一方面可能來自家庭和朋友對藥物作用的擔心。如果能減少用藥頻率,則長期依從性可以大大提高。因此,如果是慢性患者,應該考慮使用長效劑型以減少用藥次數,增加用藥的方便性。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如此,還應在處方藥物時對患者強調自行停藥的可能危害。

2.對持續性疼痛患者只給予長效阿片即可

應該採用定期阿片劑量維持鎮痛,同時,需要時應該每2 小時給予4 小時劑量的1 / 2 ( 每12小時劑量的1 / 6 ) 用於治療突發性疼痛。如果每天需要》2 次的解救劑量超過2天,則應該提高維持劑量。

3.阿片類藥物會抑制呼吸

急性期使用阿片類藥物時可能產生明顯的呼吸抑制,尤其是未接受過阿片類治療的患者更爲嚴重。但連續治療5~7天后,患者通常可以對呼吸抑制作用產生耐受,同時並不會產生鎮痛耐受,這也是阿片類藥物適合長期治療的特點之一。而疼痛本身也是呼吸抑制的天然拮抗劑。

4.對阿片劑量的增加應該有所保留

如果劑量不足,只會帶來沒有任何收益的風險。有證據顯示,長期鎮痛不足會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形成疼痛記憶,並建立病理性背角反射( 神經的逆向放電 ),導致外周傷害性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強,進一步使疼痛加重,甚至形成神經病理性疼痛。從而使疼痛的控制更加困難,形成惡性循環。而在癌症患者中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疼痛可以縮短患者的生存時間。

患者對阿片需求的個體差異非常大。劑量不足可能會產生阿片治療無效的誤解,劑量不足也是很多醫師認爲阿片治療無效的常見原因。阿片類藥物作用沒有封頂效應,劑量的增加應該持續進行,直至達到鎮痛效果與可耐受不良反應之間的平衡狀態。

5.靜脈用阿片類藥比口服 ( 透皮 ) 阿片有效

決定療效的是阿片受體水平的藥物濃度,而非給藥途徑。靜脈給藥的優勢在於首劑起效更快或用於劑量滴定。只要劑量相同,口服( 透皮 )阿片與靜脈給藥同樣有效,但不良反應的特點可能不同。靜脈用藥更容易產生噁心,可能增加患者對嗎啡的耐受。而透皮吸收劑型的便祕發生率更低。

6.如果患者要求增加阿片劑量即表明其產生耐受或成癮

當患者要求增加阿片劑量的時候,的確可能是因爲對藥物產生了耐藥,但這種現象非常少見。患者對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很容易產生耐受,但對鎮痛作用的耐受少見,而且與成癮完全無關。更多情況下,患者要求加大劑量是假性耐受或假性成癮的結果。即可 能是醫師的治療劑量本身偏低,無法提供充分鎮痛,或是疾病進展、活動過度、藥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導致藥物需求增加或有效劑量減少,臨牀上應該仔細觀察、注意鑑別。假性成癮的患者常常有憤怒和敵意情緒,可以適當增加劑量觀察效果。這些患者在獲得充分鎮痛後一般即可恢復常態。

7.阿片類藥物不能用於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

儘管並不如對急性或炎症性/傷害感受性慢性疼痛中那樣普遍有效,但已有多項研究顯示阿片類藥物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有效。這種並不總是有效的結果促使人們產生一種誤解,即神經病理性疼痛對阿片類藥物不敏感。其實三環類抗抑鬱藥和抗驚厥藥也並非普遍有效。阿片類是其他治療無效的重度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治療藥物。

8.術後鎮痛會影響傷口的癒合

目前並無術後鎮痛影響傷口癒合或增加感染的臨牀試驗結論。相反,有人觀察到良好的術後鎮痛可改善傷口部位的組織氧分壓,這可能和鎮痛可抑制患者的應激反應,降低體內兒茶酚胺的水平,從而改善傷口部位的血液供應有關。

9.術後鎮痛一定會導致腸脹氣和腸運動恢復延遲

術後腸脹氣和胃腸功能恢復延遲的原因很多,阿片類藥物有抑制胃腸蠕動的副作用,但不是導致術後腸脹氣的主要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而其他的術後鎮痛藥物和方法則沒有此類副作用。硬膜外低濃度局麻藥物鎮痛甚至可通過抑制交感神經,促進胃腸的蠕動。

10.疼痛的原因不明時一定不可採取鎮痛措施,以免掩蓋症狀

傳統認爲,鎮痛可以掩蓋病理性臨牀症狀與體徵,但有隨機對照臨牀試驗顯示,早期給予急腹症患者阿片類藥物並不會影響對嚴重病理狀況的發現,反而對病人更有利。

11.術後鎮痛可導致認知功能障礙

非心臟手術的病人大約有20%出現認知功能障礙,10%的病人可持續 3個月以上,原因不明,可能與術後缺氧、睡眠紊亂、鎮靜鎮痛藥物應用有關。目前臨牀試驗結果並不支持術後鎮痛可引起認知障礙,硬膜外和全身鎮痛相比也沒有顯著差異。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