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膀胱腫瘤經尿道電切術後的護理

膀胱腫瘤經尿道電切術後的護理

來源:美型男    閱讀: 5.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膀胱腫瘤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腫瘤之一,世界範圍內,膀胱癌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的第九位。其中,70%~80%爲表淺性膀胱癌。有研究表明,膀胱腫瘤經尿道電切術(TURBT)術後1年以內腫瘤複發率爲30%~50%,其中5%~20%會發展爲浸潤性膀胱癌。

膀胱腫瘤經尿道電切術後的護理

在我國,男性膀胱癌發病率位居全身腫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後,發病率遠低於西方國家。近年來。我國部分城市腫瘤發病率報告顯示膀胱癌發病率有增高趨勢。術後膀胱內灌注藥物治療,可消除殘餘病變及原位癌,降低和延緩腫瘤復發,防止腫瘤浸潤,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量。因此,TURBT術後採用細胞毒性藥物定期進行膀胱灌注化療,對於預防腫瘤復發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

1 常用的化療藥物作用機制  理想的膀胱內灌注藥物應具有對腫瘤細胞敏感性高,能在腫瘤上皮內迅速達到有效藥物濃度,全身吸收少、不良反應小的特點。噻替哌、阿黴素不良反應大,療效不確切,現已較少用於臨牀。6種常用化療藥物表阿黴素(EPI)、米託蒽醌(MTZ)、吡柔比星(THP)、絲裂黴素(MMC)、羥基喜樹鹼(HCTP),卡介苗的作用機制如下。

1.1表阿黴素(EPI) 表阿黴素是蒽環類抗腫瘤藥物阿黴素的衍生物,相對分子質量579.98,能進入腫瘤細胞核與DNA結合而抑制核酸合成和細胞有絲分裂。使其死亡。其抗瘤作用和抗瘤譜與阿黴素相似而毒性較低且親脂性高。

這種非離子化脂溶性形成有利於粘膜局部發揮作用  1.2米託蒽醌(MTZ)米託蒽醌是由蒽環類類似物衍生物的蒽二酮類抗腫瘤藥物,相對分子質量517.41,通過平面型芳香環與鹼基結合嵌入DNA雙鏈,引起DNA鹼基對分開。使DNA鏈斷裂致腫瘤細胞凋亡:對RNA聚合酶有抑制作用。抑制核酸形成導致細胞死亡。

1.3毗柔比星(THp)毗柔比星是一代半合成蒽環類抗腫瘤藥物,相對分子質量664.1,是在阿黴素的氨基糖4端加了一個吡喃環,使其抗腫瘤活性明顯提高,能進入細胞核嵌入DNA的雙螺旋鏈抑制DNA聚合酶α和B,阻止核酸合成,使腫瘤細胞在增殖週期的G2期終止,不能進行細胞分裂而導致腫瘤細胞死亡。

1.4絲裂黴素(MMC) 絲裂黴素爲抗生素類烷化劑,爲細胞週期非特異性藥物,相對分子質量334.34,對腫瘤細胞G1期,特別是晚G1期及早S期最敏感,它與DNA結合致DNA斷裂,抑制DNA合成最終產生細胞毒作用,對RNA及蛋白合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5羥基喜樹鹼(HCTP) 羥基喜樹鹼是我國特有的珙桐科植物喜樹中提取的一種純天然生物鹼抗腫瘤藥物。相對分子質量364.34。屬拓撲異構酶Ⅰ(Topo I)抑制劑,主要作用於細胞週期的S期干擾DNA的複製,導致腫瘤細胞凋亡,通過現代細胞與分子生物學檢測手段。證實羥基喜樹鹼確對體外培養人膀胱癌細胞有急性殺傷作用,明顯抑制C-myc癌基因的表達

1.6卡介苗(BCG) BCG膀胱腔內灌注可通過激活體液免疫反應產生大量J抗體直接導致腫瘤細胞凋亡和通過激活細胞免疫反應產生干擾素及白細胞介素-2(IL-2)等淋巴因子,而上述淋巴因子通過再激活體內免疫效應細胞的機制殺傷腫瘤。

2 藥物的臨牀應用  2.1灌注方法 灌注前4h禁水,並排空膀胱內尿液,將化療藥物加入注射用水50ml或20ml,混合均勻經導尿管注入膀胱內。患者取不同體位各一段時間(約10min),使藥物與膀胱內壁充分接觸,按說明時間後自主排出體外。

2.2灌注療程膀胱腫瘤具有多竈性、種植性、尿源性的特點。爲防止術中播散轉移,術後6h內灌注化療藥物尤爲重要。術後長期灌注爲主流治療思路,但近來也有一些學者通過臨牀試驗表明:淺表性膀胱癌術後短期應用吡柔比星腔內灌注與長期應用相比,術後腫瘤的近期複發率相似,而短期應用局部不良反應明顯減少。短期灌注治療療效尚未被廣泛接受,需臨牀進一步驗證。短期治療爲每週1次,共12次。

長期治療爲前12次灌注同前,以後改爲每兩週1次,連用9個月。總療程12個月。具體灌注方法可根據病人情況而定:如果病人身體狀況尚可,灌注後不良反應小,摧薦長期治療,反之,短期集中給藥治療。

2.3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評價 BCG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預防膀胱癌術後復發的生物製劑,灌注治療複發率較低,但其發熱、膀胱刺激症狀等不良反應較重,患者的耐受性較差。MMC複發率較高,但其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THP複發率低,不良反應比較小。與MMC相近。因此THP膀胱灌注預防淺表性膀胱腫瘤術後復發的療效確切,患者耐受性好,是目前臨牀上較爲理想的預防淺表性膀胱腫瘤術後復發的灌注化療藥物,但要警惕其嚴重的肉眼血尿副作用。

HCTP作爲膀胱灌注化療藥物,具有不良反應小,恢復時間快,膀胱腫瘤複發率低以及具有強大的抗腫瘤作用的特點,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膀胱局部化療藥物。EPI效率不高於以上四種,具有膀胱炎、胃腸道反應、發熱等不良反應,應用率不高。MTZ亦少有應用於臨牀。

2.4聯合用藥 有學者報道應用沙培林(OK-432)聯合HCPT灌注預防膀胱癌術後復發療效滿意,近期效果明顯。是一種有效安全的膀胱免疫化療方法。對於復發的、多發的或單一應用藥物灌注療效不佳者,值得推薦使用,遠期療效尚需進一步觀察。

亦有臨牀觀察顯示BCG與MMC序聯灌注的免疫化學療法預防淺表性膀胱癌術後復發明顯降低了膀胱癌術後複發率。免疫化學療法在降低腫瘤複發率和延長無瘤生存率方面優於單用免疫藥物或單用化療藥物,二者聯合應用可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起到良好的預防復發效果。

還有報道HCPT和THP序慣給藥對體外培養膀胱癌細胞的生長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這種聯合用藥的方式能否在臨牀中取得較好的療效,以及產生這種效應的作用機制,有待我們在今後的研究中進一步探討。總之,聯合用藥是膀胱腫瘤術後灌注的新的研究方向,需要我們進一步的臨牀觀察與探討並將好的方法用於臨牀。

3 灌注療程中不良反應的監測與定期體檢  對膀胱灌注的發熱、噁心、皮疹、血尿等不良反應嚴密觀察,對症處理。根據病人情況按照個體化原則選用合適的藥物及療程。在膀胱灌注整個療程中,定期複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可每月複查一次,若病人情況不良,可隨時複查。術後每3個月複查膀胱鏡。連查4次,之後每半年複查1次,連查4次。共計3年,以後是否複查,視病人情況而定。

4 心理干預在膀胱腫瘤治療方案中的重要作用  隨着現代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爲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心理學已廣泛應用於臨牀。膀胱腫瘤心理干預的機制是增加患者的合作性,大大增強了患者的自信心,消除疑慮和擔憂。

對膀胱腫瘤疾病理性對待:膀胱淺表腫瘤惡性程度低。早期發現並治療,長期生存率比較高,這樣患者配合治療,依從性好,完全可以受到良好效果。醫務工作者和家屬要對患者真摯的關心,協助患者確定明確的生活目標,幫助患者樹立生活的信念。合理的心理干預措施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的軀體症狀,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