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六味地黃丸真的好用嗎?

六味地黃丸真的好用嗎?

來源:美型男    閱讀: 5.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六味地黃丸真的好用嗎?

相傳清道光年間,一個大年初一,湖北蘄水名士李士彬去給老師拜年。老師見他穿着一身藍色綢緞衣服,便指着他的衣服出了一個上聯 “三尺天藍緞”,並示意要他對下聯。李士彬想起從家裏出來時,路上有一家藥鋪的招牌上寫有幾種方藥正好用上,便隨口答道 “六味地黃丸”。

“六味”對“三尺”、“地黃”對“天藍”、“緞”對“丸”,就連老師也點頭稱讚他對得切貼工巧。這個故事固然說明李士彬和老師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但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了六味地黃丸在清朝就已經廣泛應用。

儘管六味地黃丸在清朝被廣泛應用,但它卻起源於宋朝。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是宋代著名兒科醫學家錢仲陽在《小兒藥證直訣》中所擬的一首方劑。將方劑中的藥物研爲細末,加煉蜜製成丸劑即爲六味地黃丸。

從方劑的命名規律可知,組成該方的中藥有六味,其中最重要的藥物是“地黃”。現將原方列出供參考(編者注 其中中藥用量已換算爲現行劑量單位)

熟地黃24克,山茱萸、山藥各12克,茯苓、澤瀉、牡丹皮各9克。

六味地黃丸的功能與適應症

六味地黃丸用途廣泛,但主要是針對腎陰虛證而廣泛應用的。本方配伍用藥嚴謹,用於腎陰虛證不是單純的滋補,而是既滋補其陰虛,也注意制約因陰虛(水虛)而產生的陽亢(火旺),使人體陰陽趨於平衡同時在方中應用茯苓、澤瀉的健脾和滲利作用減少了因滋補而助溼的弊病。所以古代醫家如薛立齋、趙獻可等把它譽爲“直補真陰(腎陰)之聖藥”。#p#副標題#e#

腎陰虛的具體表現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痠軟、手足心熱或潮熱骨蒸、盜汗遺精、口燥咽乾,也可見消渴多飲、虛火牙痛,亦可見舌紅少苔、脈細而快等。我們將這些腎陰虛的症狀分爲以下五組,只要具備了其中的一組症狀,就可以視爲腎陰虛。

◆腰膝痠軟,五心煩熱(手足心和胸口)或潮熱骨蒸,盜汗遺精,舌紅少苔,脈細而快。

◆眩暈耳鳴,頭痛面赤,或頭腦烘熱,或精神興奮,腰膝痠軟,舌紅少苔,脈細弦(繃緊如弦稱爲弦脈)。

◆消渴病(相當於糖尿病),咽乾口渴,飲水多,小便多,舌紅少苔或少津。

◆腰膝痠軟,疲倦乏力,浮腫,小便不利,或小便異常(蛋白尿、血尿等),舌紅少苔。

◆虛火牙痛,牙痛不嚴重,牙齦充血,紅腫不明顯,口燥咽乾,或腰膝痠軟,或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凡服用六味地黃丸者皆應有上述的一組或多組腎陰虛的症狀,無論是上述何種情況,都應兼有口燥咽乾、舌紅少苔或少津、脈細的表現。#p#副標題#e#

六味地黃丸的用法及注意事項

1.六味地黃丸用於腎陰虛的服用劑量、次數、時間,因病證、體質、年齡等因素而異。

2.傳統蜜丸,成人1次服1丸/15克 1日服2~3次,須持續服用2~4周。

3.慢性疾病大多1日服2次,服用時間可達2至數月,陰虛體質者較易耐受。

4.目前一般都服用國家批准生產的中成藥製劑,因製劑類型不同,其用量稍有差別,但一般都較傳統蜜丸用量小,可按藥品標籤或說明書服用,或遵醫囑服用。

5.六味地黃丸雖然補中有瀉,但畢竟是滋補的藥品。凡滋補藥品都有“滋膩”的副作用,久服會妨礙脾胃的運化(影響消化吸收等),出現舌苔濁膩,口中不爽,或口涎多痰,食慾不振,胸脘痞悶,或大便稀爛等症狀。若出現上述情況須暫時停藥。服藥前就有這些症狀者,更不適宜用本品。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