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民間故事 > 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何關係 講述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何關係 講述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裏,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屈原纔出現的節日,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端午祭祀由來已久,所謂的爲了紀念屈原,只不過是端午節中的一些習俗是爲了紀念屈原跳江纔出現的。那麼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何關係?今天本站的小編就來跟大家講述下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吧!

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何關係 講述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

小時候,端午節還沒有成爲國家法定節日,但門上掛艾葉、菖蒲,家裏人親手裹糉子,卻是經年難忘的記憶。那時候最關心的是糉子的口味,赤豆的要撒上白糖吃纔好;紅棗的甜膩膩入口軟糯;而肉糉最有滋味最受歡迎。

後來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屈原忠心事君,卻因奸臣所害,被楚懷王流放,最後投汨羅江自盡殉國,這一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楚國百姓競相盪舟江河尋找屈原後發展爲划龍舟競賽,百姓爲保護屈原屍身而拿米團投江餵食魚蝦,則變成了現在吃糉子的習慣。

只是對這個說法,蘇州和紹興的同學一直很不服氣。一個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因爲伍子胥建了蘇州城,在任時又屢屢勸諫獻策,最後反而被逼自殺,死後還陳屍於水。蘇州百姓感念伍子胥的恩義,又悲嘆伍子胥之死,每年端午節都會有紀念伍子胥的活動,而不少伍氏宗親也會趕到蘇州參加祭祀活動。

另一個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爲父投江而死的孝女曹娥。曹娥的父親溺於舜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並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江。五日後從江中抱出父親屍體。此事傳爲佳話,後人爲紀念曹娥孝節,立曹娥碑,建曹娥廟,改舜江爲曹娥江,曹娥也成爲一個重要的端午人物。

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何關係 講述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 第2張

會出現屈原、伍子胥和曹娥三位歷史人物的端午節代言之爭,主要還是因爲吃糉子、賽龍舟這兩項端午節最重要的民間風俗在歷史上比這三位歷史人物出現得更早或沒有必然關係。

比如,爲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也吃糉子,起源就要比端午食糉早,可見糉子早已有之。聞一多考證端午節是“龍的節日”,也是比屈原早得多,主要起源於南方吳越民族部落舉行圖騰祭的日子,賽龍舟是祭祀中半宗教半社會性的娛樂節目。如此一來,似乎賽龍舟、吃糉子這兩項民俗活動和三個代言人都能搭配。

然而,三位代言人中,顯然還是屈原的影響力最大。端午食糉成爲全國性風俗最早見於西晉周處寫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唐、宋時,糉子成爲端午節的必備食物。唐代文秀的詩《端午》寫道:“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何關係 講述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 第3張

端午節源自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流傳很廣、很久。到了今天,屈原作爲一個才華橫溢、品行高潔的愛國詩人,爲後來的知識分子所推崇,力壓曾“掘墳鞭屍”的伍子胥和“家庭小愛”的曹娥,成爲端午節首席代言,漸漸變成與端午節劃等號的代言人。

端午的真正起源還是衆說紛紜。與“紀念說”競爭的還有“節令說”。端午的其他習俗,比如掛艾葉、菖蒲,喝雄黃酒,除五毒,與屈原並沒有什麼關係,但這些習俗卻凸顯了端午節的節令意義。

古人認爲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此時陰陽二氣爭鬥激烈,宇宙喪失平衡,邪氣叢生,危害生命,因此掛艾葉、菖蒲,是爲了辟邪。這種說法進而還擴展至吃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江紹原《端午競渡考》認爲競渡本來就是驅瘟、送災的活動。至於糉子,最初外纏五色線也是辟邪的意思。

“節令說”下,紀念屈原不過是後人把對屈原的追思附會到了已有的節日上。但毫無疑問,紀念屈原是如今端午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何關係 講述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 第4張

2009年,端午節成爲中國第一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傳統節日,入選理由上寫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餘年歷史。由驅毒辟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各地豐富多彩的祭祀、遊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插艾蒿、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糉子、龍舟競渡、除五毒等。

各種活動因地域差別而略有不同。端午節是蘊涵獨特民族精神和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對中國民俗生活有重大影響。”

如今的端午節,門上的艾葉和菖蒲也漸漸消失不見,屈原或許不是端午節的真正源頭,但屈原卻是現在日漸單薄的端午節最有生命力的故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