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血荒背後傾聽獻血者心聲:血的去向需公開透明

血荒背後傾聽獻血者心聲:血的去向需公開透明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開欄的話

血荒背後傾聽獻血者心聲:血的去向需公開透明

但是,季節性“血荒”爲何屢屢出現?據統計,我國人口獻血率僅爲0.84%,遠遠低於世界高收入國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國家的1.01%。即使本輪血庫告急得以緩解,我們也不能不思考:如何點燃公衆持續獻血的熱情,讓血庫不再告急?

本版從今日起推出“血荒的背後”系列報道,試圖爲此求解。

11月8日,立冬第二天。

從節氣上講,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來,而對血液收集來說,常常也意味着獻血淡季的來臨。人們戶外活動減少,走進街頭採血車的獻血者數量也隨之降低。血庫告急,有可能隨天氣的日漸寒冷而更趨棘手。

“重慶的全血收集前段時間很緊張,這兩天稍好些,成分血收集則是一直都很緊張。總體來說,形勢依然很嚴峻。”在重慶市血液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不過在這裏,記者卻結識了一位“資深”的獻血者。他叫李建輝,30歲,自由職業者,自2005年第一次獻血以來,短短5年間他在重慶的獻血次數已達35次——這還不算他出差時在外地獻血的次數。

“用我自己的血去救別人,不管結局如何,至少我盡力了。”

記者見到李建輝時,他正躺在採血室的牀上。通過導管,他的血液被輸入血細胞分離機,分離機過濾分離出需要捐獻的血小板,血液中的其他部分則輸回體內,這就是獻成分血。“沒什麼感覺,在這裏看看電視,看看報紙,時間一會兒就過去了。”李建輝說。

說起第一次獻血的經歷,李建輝記得很清晰:“那是2005年,我到蘭州出差,看到蘭州西站外面的獻血車,覺得有些好奇,就走了進去,獻完之後也沒什麼反應。”

李建輝的“獻血之路”從那時便開始了。根據有關規定,兩次獻全血的時間間隔不能短於6個月,獻成分血的時間間隔不能短於1個月。“前兩年都是在獻全血,間隔都滿了6個月,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用血者負責嘛。”李建輝說。

自2007年開始,李建輝開始捐獻成分血。一天,他和愛人到重慶的解放碑去逛街,在路邊看見採血車就走了進去,採血人員在對他的血液進行初檢之後,建議他捐獻白細胞。得知重慶的血庫中白細胞比較緊缺,李建輝便跟着採血人員來到重慶市血液中心捐獻白細胞。

“一開始心裏還是有點害怕,大家都躺在那裏,採集過程得花1個小時。當時我想,既然來了就獻吧,獻完之後身體也沒啥子不舒服,也就放下了心。”李建輝笑着說。

從那之後,李建輝基本上每個月都來血液中心獻一次成分血。“去年耽誤了一個月,今年因爲出國耽誤了兩個月。”記者注意到,在李建輝看來,沒有完成獻血是“耽誤”。

對於如此頻繁的獻血,李建輝身邊有些朋友很難理解。但李建輝說,“用我自己的血去救別人,不管結局如何,至少我盡力了。僅此而已。”2008年之後,他獻血時便不再辦理獻血證了,獻血不留名,不爲利。  

“我們現在的宣傳還是不到位,只喊口號,什麼‘獻血無害’啦,過於簡單。”

“這裏工作很規範,針頭用完了就燒掉,血袋什麼的也都是一次性的,根本不用擔心什麼衛生健康問題。”對重慶市血液中心的工作,李建輝很是放心。

和以前相比,現在的採血輸血條件有了很大的進步。“上世紀90年代還不一樣,那時候很不規範。有次母親做手術需要輸血,就到處臨時找血源。找到了輸血者後,連上導管就開始輸,必要的檢驗都沒有。”李建輝說。

說到社會上有些人擔心獻血會對自身健康帶來影響,李建輝以自己爲案例反駁了這樣的觀點。“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獻血還對人身體有好處呢,加速新陳代謝嘛。我現在身體就好得很。”這話不假,李建輝最喜歡的休閒方式是自駕遊,去年他還曾經和朋友一起開車到中國和尼泊爾的邊境去過。

然而,李建輝同時也認爲,社會上存在那些擔心,也有客觀原因。“我們現在的宣傳還是不到位,只喊口號,什麼‘獻血無害’啦,過於簡單。必須要認真細緻地解釋清楚,相信大家明白了之後,自然會對獻血打消顧慮。”

“讓獻血者明白血的去向和用途,才能讓獻血者放心地把血捐獻出去。”

對於“血荒”,對於獻血熱情不高的問題,李建輝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獻血者獻完了血,他必然想了解這個血去了哪裏,怎麼用了,有沒有起到作用,會不會被浪費等等。這就需要有個公開透明的機制,讓獻血者明白血的去向和用途,才能讓獻血者放心地把血捐獻出去。”李建輝說,“羣衆如果對此不瞭解,決定是否獻血時便會有很多顧慮。”

對此,重慶市血液中心獻血服務科主任夏代全解釋,“對於獻血者獻出的血,我們現在是有一個追蹤機制的。具體到每一袋血,流向了哪個醫院,這些都能查得到。至於醫院用在了哪位患者身上,由於涉及到患者的隱私,並不方便繼續追蹤。”

根據有關規定,獻血1000毫升以下時,本人3倍報銷醫療用血;獻血1000毫升以上時,本人可無限量用血;父母、子女和配偶可以報銷獻血等量的醫療用血費用。李建輝認爲,國家對無償獻血者的政策是好的,不過現在的報銷程序過於複雜。“獻血者是帶着無私的精神做了貢獻的,但當他享受權利的時候卻要遇到很多門檻。”

由於不同地區血庫之間並未建立聯網系統,信息無法共享,獻血者在獻血當地可以查到獻血記錄,但在異地用血就會遇到很多麻煩。李建輝告訴記者,有些獻過血的朋友去報銷醫療用血費用時,要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門之間跑來跑去,不僅花了很多錢,還遭到很多冷遇。

在韓國、日本旅遊的時候,李建輝還曾走進當地的血液中心參觀。“他們的獻血點,讓人覺得特別溫馨親切,有一種回家的感覺。而且從頭到尾都是一對一服務,真正讓獻血者感覺受到了尊敬和重視,這纔是激勵大家無償獻血的根本所在吧。”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