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32歲漸凍人的“破冰”人生:自學日語翻譯百萬字

32歲漸凍人的“破冰”人生:自學日語翻譯百萬字

來源:美型男    閱讀: 4.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標題:一名漸凍人的“破冰”人生:自學日語翻譯百萬字,熱心公益)

一張靠背椅、一臺電腦桌,“漸凍人”馮錦源32年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一平方米空間裏度過。

1985年,他出生後不久就被發現腿腳無力,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行走,父母帶他四處求醫,有醫生懷疑他缺鈣,也有醫生懷疑他是“重症肌無力”,但診斷和治療仍然無法遏制他的病情發展。

“無力感”逐漸從雙腿擴展到雙臂、雙手,再到頭部,如今他全身上下能活動的只有左手兩根手指以及一雙眼睛。直到2014年,隨着“冰桶挑戰”遊戲從國外傳入中國,他和他的家人才知曉這病有一個廣義的叫法——漸凍症。

身體的缺陷沒讓馮錦源陷入絕望,32年來,他不斷“破冰”,活得異常豐富。7歲起,他就在家庭教師的幫助下逐步完成中小學課程。因爲一本小說,他自學3年考取日語一級,至今靠一臺電腦,一套語音輸入軟件,翻譯了上百萬字的日文書。他還熱心公益,贊助在西藏建校舍,捐助“淋巴瘤”的少年。

“我是從地獄裏爬出來的,別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該有什麼埋怨,現在能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好。”馮錦源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小時候他就認定自己的人生與衆不同。

32歲漸凍人的“破冰”人生:自學日語翻譯百萬字
2017年6月16日,馮錦源家中,保姆用剃鬚刀給他刮鬍子。本文圖片均爲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7歲起母親請家庭教師輔導

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在一天大部分時間裏,馮錦源坐在椅子上幾乎一動不動。梅雨季潮溼悶熱,蚊蟲很多,有時候腿上很癢,但他不能撓癢,一天中,他刷牙、洗臉、喝水、吃飯,都要在家人的幫助下完成。

這一切他早已習慣,他幾乎每天都經歷着痛癢麻,卻無能爲力。他出生後6個月,家人就發現他雙腿無力,四處求醫也沒確診病因,得到有效治療。其父親在20年前留學海外時,曾找歐洲醫生診斷,結果是他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

據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介紹,這是一種神經肌肉疾病,廣義上可以叫做“漸凍人”(狹義上“漸凍人”僅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患者),患者會從四肢到全身肌肉萎縮,最後影響吞嚥功能、呼吸功能,直到最終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這類疾病沒有任何藥物根治,是世界治療難點。

因身體原因受限,32年來,馮錦源去過最遠的地方是蘇州,“那是在小時候去過,我媽媽的故鄉,長大了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福州路的上海書城。”他說,最想去的地方是歐洲,看看那些建築。

上海書城距離馮錦源居住的南京西路里弄約3公里路,天氣好的日子裏,爺爺會推着輪椅帶他去書城看書,學習和閱讀是他最大的愛好,而在家裏的大部分時間,他與外界的聯繫依靠一臺電腦。

與他一同生活的除了85歲高齡的爺爺與奶奶,還有一名24小時住家保姆,照顧他起居。從他七八歲後,就一直有保姆陪伴在他左右,換了好幾個人。由於早晚馮錦源需要2名保姆搬擡上下牀,爺爺又請了一名半小時/天的鐘點工。

他的父母在他十五六歲時因感情問題離異,父親有了新的家,母親如今和外公生活在一起。而這一切都不影響父母對他的愛,以及他對父母的感激。“小時候不懂事或許還有些怨言,但長大了就知道,他們都是人,有自己的選擇,沒必要去譴責他們,現在他們也常常來看我,陪我聊天。”

馮錦源不會忘記母親給自己的那段教育經歷,爲他的人生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從他7歲起,母親就想到請家庭教師輔導,“除了語數外,還有古漢語等其他一些課程,總共五六名老師,完成了中小學課程。”馮錦源回憶,這些教師有媽媽找來的老師,也有奶奶的同事,如今有兩位都年過八旬。在結束中小學課程後,家人還陸續請了一些大學生志願者、退休教師等來給他上課。

32歲漸凍人的“破冰”人生:自學日語翻譯百萬字 第2張
2017年6月16日,馮錦源家中,保姆給他洗臉,因爲他的頭不能移動,所以必須扶牢他的頭部。

自學通過日語一級考試

豐富的學習經歷,讓馮錦源成爲一個內心豐富、興趣廣泛的人。

他一天的生活很忙碌,通過電腦聽歌、玩遊戲、看書、下圍棋、看動漫……時間變得很短暫。他的QQ總共有67個羣組,涵蓋漢化遊戲羣、國際象棋羣、原創小說羣、三國殺交流羣等各個領域,總共幾百個好友,常聯繫的就有幾十個。

“不少是我從小到大就認識的網友,雖然沒有見過面,但每年都會送祝福,互相幫助互相支持。”10多年前,在馮錦源漸漸失去手部活動能力後,程序員網友“阿姆羅”花了半年時間,爲愛好遊戲的他專門設計了無障礙遊戲軟件,可以完全取代手柄,用兩根手指在鼠標上操作遊戲。

在諸多興趣愛好中,日語成爲了馮錦源鑽研的一項愛好。他回憶說,自己十五六歲時仍然可以寫字翻書,無意中在書店看到了一本痞子蔡的小說《雨衣》,裏面講到一個臺灣青年和日本留學生的故事,兩國的文化交流讓他產生了憧憬,從此開啓日語學習生涯。

“一學就學了三四年,上午看書背單詞、做習題,下午就看些課外書。”他說,一開始沒想過可以一次通過日語一級考,抱着試試的心態去了。

那一年是2004年。馮錦源記得,爺爺當時喊了一輛無障礙出租車送他去考場,他在失去行動能力的前提下艱難完成了考試。這背後他要感謝一名日本外教。

這名外教考前幫他輔導日文,鼓勵他支持他,在國內很難報名日語一級考的前提下,甚至前往日本幫他成功報名。“他幫我去考試中心反映了我的特殊情況,又幫我申請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開闢了單人考場,考場裏面2位老師幫我共同完成考試,一位幫我翻考卷,一位幫我填答題卡。”

考試結果讓馮錦源也感意外,華東地區5000名考生中他的分數排名前20。之後,馮錦源嘗試着網上找翻譯公司、出版社,從翻譯平面排版教材,到後來的動漫書、小說甚至漢化日文軟件,這些年他總共翻譯了百萬字。

32歲漸凍人的“破冰”人生:自學日語翻譯百萬字 第3張
2017年6月28日,馮錦源家中,爺爺給他按摩。

“會跟霍金一樣,用眼球操作電腦”

2002年起,馮錦源通過網絡加入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副教授、同爲“漸凍人”的朱常青發起的中國首個神經肌肉疾病協會,參加一些醫療講座,心理衛生輔導,在社會志願者的照顧下,參觀過金茂大廈等一些上海旅遊景點。

2008年前後,他出行變得越來越難,外出機會也少了。他讀過臺灣漸凍人協會創始人之一沈心慧的一首詩,詩中描述了這一類疾病人羣的生活寫照:“我不是植物人,只是全身漸漸不能動了;我有話要說,只是說不出來了;我很想吃東西,但是不能吞嚥了;我很想抓癢,但是手不能動了;我想活動,但是腳站不起來了;我頭腦很清楚,但只有兩眼會動……”

“有些我已經經歷了,有些我將來要經歷。”他想過自己有一天將不能吞嚥,不能說話,全身上下只有兩眼會動,就像霍金一樣,可能還會需要氣管切開才能呼吸, “那時我也會跟霍金一樣,用眼球的運動來操作電腦,輸出意識。”

對於未來,他沒有過多不安,“走一步算一步,醫生告訴我活過了32年,就已經是一個醫學奇蹟,我很幸運,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比我更加不幸的人。”不放棄生命,在有限的生命內保持積極樂觀,這是馮錦源的人生態度,這一點常常會感動身邊人,而家人對他一心一意的付出,也讓他收穫了自信與快樂。

他的爺爺平時喊他小名“辰辰”,最愛管他“吃”,每天給他買早點,還要每天不重複。馮錦源的爺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從前辰辰咀嚼能力尚可時,他每天會買不同水果給他吃,現在只能每天榨果汁給他,每天上下午各一種,仍是不重樣,“今天上午是蘋果汁,下午就是梨汁,明天就要換成胡蘿蔔汁、番茄汁。”

他眼裏的奶奶最會嘮叨,“每天會問我到底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以前我會回覆下,現在我也輕描淡寫地直接忽略了。”有了爺爺奶奶細心照料,馮錦源每天的生活都很知足。

然而,奶奶在前年因糖尿病引起失明,今年在摔了一跤後骨折,至今仍在醫院康復。一直身體健康的爺爺則在今年5月被診斷出患有肺癌,如今在上海華東醫院接受治療。

在醫學技術侷限的條件下,馮錦源曾嘗試過中醫鍼灸、推拿等治療,但均無顯著療效。“與其把時間花在無效的治療上,不如用多點時間來學習、工作。”他說,每個人的人生都很短暫,需要做點有意義的事。

這些年,他贊助過民間愛心人士在西藏建校舍,捐助過像他一樣無法進入校園讀書患“淋巴瘤”的少年,還曾教孤兒學習日語、讀電子書,幫助他們自學。

比起自己未知的生活境遇,他更憂慮自己翻譯工作的前景。“現在開始有了很多人工智能軟件,可以做到同聲傳譯的翻譯速度,這樣翻譯人員就會慢慢被社會淘汰。”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