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男子打不起出租買不起飯菜 終踏上搶劫殺人不歸路

男子打不起出租買不起飯菜 終踏上搶劫殺人不歸路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標題:打不起出租買不起飯菜 “好爸爸”最終踏上搶劫殺人不歸路

性格內向,自尊心極強,要面子,溝通能力差……在巨大經濟壓力下,被告人性格缺點被放大,並最終將他引領上——

搶劫殺人不歸路

男子打不起出租買不起飯菜 終踏上搶劫殺人不歸路
大圖:民警帶陳茂指認犯罪現場;小圖:案發前被害人散步的路段

因搶劫殺人,被告人陳茂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日前,筆者在江蘇省常州市溧陽看守所見到了等待複覈的陳茂。他說:“我想寫本書,寫寫自己失敗的人生,給那些進城打拼的人看看……”

被害人遇害

2016年1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陳茂與妻子蕭曼靠在牀頭,各看各的微信。蕭曼突然“哎呀”一聲,把自己的手機拿給丈夫看,“一個女的晚上出去散步被殺了,就在我們這個地段,真嚇人。這人還是你們江西老鄉呢。”陳茂一驚,木頭般愣在那兒。蕭曼扭頭看他,“咋了你,認識她啊?”陳茂推開蕭曼,“別瞎說,微信都是瞎傳的,不可信。”

蕭曼在微信上看到的信息是真實的,被害人湯冬妹來自江西,外出散步時遇害。湯冬妹的丈夫小黎回憶說:“2016年12月4日,晚飯後我帶兒子去浴池洗澡,回家時快9點了,發現家務都已做好,老婆卻不在家,打她手機也不通。我看車不在,她應該是開車出去了。等了一晚上,她都沒回,我到派出所報失蹤,然後親戚都趕過來,沿着她平時散步的路線找,在河邊找到她,脖子上勒着繩子,人已經……”

31歲的湯冬妹和小黎都是江西萍鄉市人,在常州市區小商品市場租賃攤位做百貨生意,辛苦打拼收入穩定,兒子剛上小學,去年爲接送兒子買了輛轎車,生活安寧幸福。看着警方打撈上來的妻子屍體,小黎癱倒在河邊。經法醫鑑定,湯冬妹系被人扼頸導致窒息死亡。死者身上金項鍊、金戒指都在,也沒發現性侵跡象。

不劫財不爲色,難道是有情感糾葛?

鎖定犯罪嫌疑人

警方調取案發現場監控視頻發現,案發時段有一男子騎電動自行車進入過該地段,逗留一整夜後,第二天凌晨6時許離開。該男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根據電動自行車車牌號拉網偵查,最終確認騎車男子是居住在案發地附近的江西吉安人陳茂,很快在居住地將其抓獲歸案。

陳茂與被害人都是江西人,警方一開始懷疑兩人有情感糾葛,但陳茂堅稱自己與湯冬妹素不相識,那晚去案發地段是爲了偷菜,因爲身上沒錢買菜了。案發地段是開放式公園的外圍,周邊很多居民在河邊樹旁開墾土地種植蔬菜,紅黃綠各色蔬菜小片小片地連着,小有規模。

監控視頻顯示,以前陳茂經常到該地段溜達,每次逗留半小時左右即離開,被害人並沒有和他一起出現過,他手機裏也沒任何與被害人聯繫的記錄。他經常去那裏真是爲偷菜?但爲何這次要偷一整夜?

陳茂的女兒證實:“那晚媽媽出差不在家,爸爸做飯給我吃。晚飯後爸爸出去了,我做完作業快十一點了他還沒回來,我就先睡了。第二天早上我被鬧鐘叫醒,爸爸不在家,我熱了點粥吃,這時爸爸纔回來,送我上學。”

陳茂不肯正面回答問題,警方加大了偵查力度並改變審訊策略。面對證據以及強大的政策攻心,陳茂最終交代了殺害湯冬妹的事實。

不善溝通的“悶葫蘆”

陳茂現年41歲,高中文化,20年前到常州打工,結識了江蘇東臺人蕭曼,2002年10月,兩人結婚。陳茂出身農村,家境貧困,父母拿不出錢爲兒子操辦婚事。蕭曼是獨生女,婚禮由蕭家操辦。當時,陳茂的老丈人理直氣壯地說生了孩子隨我家姓蕭。陳茂心裏憋屈,但還是無奈地答應了。2004年1月,蕭曼生下一女,取名蕭苗苗。陳茂心有不甘,發誓一定混出樣子來,在老丈人面前揚眉吐氣。

陳茂辭掉工作開始做生意,收入還不錯。2006年,陳茂在市中心買了一套兩居室二手房,一家三口戶籍遷進市區。那年春節,陳茂攜妻女回老丈人家過年,老丈人對他客氣了許多。

安居市區沒幾年,蕭曼又想改善居住環境。陳茂本不想這麼快換房,擔心還貸壓力影響生活質量,可架不住老婆一再要求,2013年,他賣掉老小區的房子,得款38萬元,又貸款40萬元買了附近環境更好的某小區兩居室。不久,蕭曼買了輛二手車,感覺徹底轉型爲城裏人。這個新市民之家最大的幸福是獨生女蕭苗苗。苗苗學習成績優異,獎狀掛滿一牆。

蕭曼三天兩頭出差,家裏男主內女主外。陳茂每天早上爲女兒做早餐,準時接送女兒上下學,晚上等女兒做完作業再下廚變着花樣做夜宵。女兒是他的珍寶,是他掙錢打拼的理由,他一直努力做個好爸爸。而在妻女眼中,他也的確是個好爸爸。

2016年9月,苗苗考入常州市區排名第一的中學。沉浸在巨大幸福中的同時,陳茂也感到不安:“每天早上送女兒上學,是我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但只要女兒消失在視線裏,我就頃刻感覺內心空虛,想爬卻爬不出來。”

原來,陳茂的生意出了問題。最近幾年,他的生意並不好,不少交易都是客戶賒賬完成,累計下來,數額已經不小。陳茂性格內向,不太會要債,很多客戶就一拖再拖。到2016年12月案發時,共有31名客戶合計欠他款項13.8萬元。

2014年5月,陳茂瞞着妻子向一家銀行貸款8萬元支付房貸及家庭開支、女兒學費等。2016年1月,蕭曼要陳茂放棄生意到她表哥的單位上班。陳茂不想承認生意失敗,死要面子硬撐,蕭曼表示自己將不再和陳茂一起還房貸。蕭曼的本意,是想逼迫丈夫停掉生意。她並不知道,陳茂的經濟狀況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就這樣,陳茂每月獨自承擔房貸及銀行貸款的月供總計7300元,除此之外還有家庭日常開銷及女兒上學費用。撐到2016年5月,他實在還不起房貸及銀行貸款,開始借債度日,拆東牆補西牆。截至案發時,他共向17名親朋好友借款36.9萬元。

離2017年春節還有些日子,陳茂早已打定主意,自己一個人在常州過年,因爲“沒臉見老丈人”。他性格內向且自尊心極強,很少主動跟妻子溝通,夫妻倆平時各顧各的,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陳茂負債累累精神已近崩潰,妻子卻沒有絲毫察覺。

平時,陳茂除了接送女兒很少出門,因爲債主大多住同一小區,碰上了他會心虛臉紅。“年底了,銀行連發多份催繳房貸通知書,一些債主也催債,但能借的親戚熟人都借遍了,兄弟姐妹條件不如我,他們的錢我不忍心再借,老婆出差在外家裏連買菜的錢都沒了……”據陳茂供述,案發前兩天,他厚着臉皮向小區一個阿姨借了100元。這100元,讓他撐了兩天。

走上不歸路

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但陳茂在女兒身上花錢從不含糊。遇到雨雪天氣或放學晚了,他就打出租接女兒回家,不捨得讓女兒受風淋雨,也不捨得她擠公交車。他自己每天中午吃泡麪,給女兒做飯卻始終營養當先。

2016年12月4日晚上,看女兒吃完晚飯開始做作業,陳茂出門了。想到明天要下雨,自己卻掏不起打出租的錢,他心急如焚,決定不管怎樣也要去弄點錢來。他騎電動自行車來到公園旁邊,把車停在綠化帶裏,從後備箱取出一根綠色塑料繩,打結做了個活套,想搶點錢。

拐進馬路邊一條林蔭路,一個年輕女子向陳茂這邊走來。陳茂跑過去叫了聲“美女”,然後與其擦身而過。對方罵了句“臭流氓”,繼續散步。陳茂停下來,見這名女子既沒有回頭看,也沒有加快腳步立即離開,於是迅速跑到她身後,將繩套往她頭部套下去。

“她用手機砸我,我一隻腳使勁蹬住她後背,借力拉緊繩套。過了幾分鐘,她癱倒在地。我把她的手機扔進河裏。這時聽見附近有人說話,我趕緊把她拖進路邊樹叢。她嘴裏發出幾聲呻吟,我怕被發現,緊捂住她的嘴。等行人走過離得遠了,我鬆開手,她已經全無反應。我看她手上有金戒指,我沒要,怕不好處理。最後我提起繩套,把她拖到河邊扔進河裏。”從陳茂上述供述中可以看出,整個作案過程他行動果斷,手段殘忍,沒有一絲猶疑。

這次行兇,陳茂只爲現金,卻沒有搶到一分錢。他平時從不網購,也沒有支付寶賬戶,不會用微信轉賬及掃二維碼付款,日常生活及生意都是現金往來,完全不瞭解如今錢包早就被手機取代,不少人出門根本不帶現金。被害人湯冬妹身上沒錢,陳茂一無所獲。

爲掩蓋罪行,陳茂將自己的手套和進入作案現場時戴的帽子、風衣扔進河裏,用河邊的長竹竿將這些物件戳到河底,然後避開監控攝像頭躲進菜地,天亮時看到環衛工人開始清掃馬路才騎車回家,第二天把電動自行車賣給附近車行……他以爲自己罪證銷燬得很乾淨,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警方通過調取監控很快鎖定了他。

遲來的悔恨

案發後,蕭曼賣掉房子歸還銀行貸款及人頭債務,在女兒學校附近租了間小屋陪伴女兒。陳茂的哥哥姐姐湊了30萬元準備賠償給被害人親屬。

“如果當初陳茂向妻子、向兄姐敞開心扉請求幫助,親人們一定不會讓他走上不歸路。”一位辦案人員說。

據陳茂交代,勒死被害人後,他有一種壓力釋放出去的感覺,心裏不再像之前那樣焦灼,只是思維混亂不堪,早上送女兒去學校後就泡在彩票售賣點一整天,幻想獲大獎改變人生。他買的都是十分鐘開獎的彩票,從幾元到十幾元、幾十元不等,不斷買不斷開獎,始終沒有驚喜。當然,買彩票的錢也是借來的。

筆者諮詢了有關專家。專家認爲,從心理學角度看,陳茂的行爲屬於應激障礙。應激障礙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應對突如其來的、給人的心理或生理帶來重大影響的事件。陳茂因生意不順,負債累累引發情緒障礙,失去社會適應能力,在強烈不良情緒影響下實施了過激行爲。當然,其心理問題並不影響他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2017年7月21日,江蘇省常州市檢察院向常州市中級法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底,法院公開宣判,判處被告人陳茂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2018年春節前,鐵窗裏陳茂給女兒寫了封信:“這個新年,爸爸不能陪伴你了,爸爸再沒機會接送你了。你一定要聽媽媽的話,聽老師的話。爸爸希望你好好學習,健康成長,長大後當科學家,沒有爸爸你也一樣能行。爸爸讓你失望了,相信你不會讓所有人失望的。”這封信的落款是“壞爸爸”。

(文中除被告人外均爲化名)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