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問題氣體致盲事件:還有多少盲點待解

問題氣體致盲事件:還有多少盲點待解

來源:美型男    閱讀: 9.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問題氣體致盲事件:還有多少盲點待解

發生於去年六七月的“氣體致盲”事件受到輿論關注。據統計,目前該批次眼用全氟丙烷氣體不良反應患者數量,僅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就分別達到26例和45例,共計71例患者。部分人已經單眼致盲。衛計委新聞發言人迴應稱:已經關注到此事,目前正在對事件開會研究中(4月15日《法制晚報》)。

眼睛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這起事件的受害者,本來爲了治療某種眼病去醫院,沒想到醫院採用此批次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後,非但沒有治好眼病,反而讓自己變成了單眼盲。在某媒體聯繫到的19名患者中,除一人視力僅爲0.01外,其餘18人已經單眼致盲。可見,此事件造成的後果相當嚴重,值得輿論關注和追問。

種種跡象顯示,單眼致盲的原因不在手術環節,而是出在這種問題氣體,然而詭異的是,廠方發貨單卻顯示該批次全氟丙烷氣體檢驗結果全部合格。更不可理解的是,事發至今已逾九個月,有關方面對該氣體有害成分仍搞不清楚,導致受損眼球一直無法進行鍼對性治療。筆者以爲,該事件存在不少盲點有待解開。

其一,如今連成分都搞不清楚的東西當初是如何拿到“出生證”的?

進入臨牀應用的醫療設備必須要拿到相關證件。2014年,生產這種氣體的天津一家公司拿到了食藥監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那麼,相關部門在發放證件之前,是否嚴格按照審批程序對該產品的安全性進行了把關呢?

可能有人會說,只是該批次產品有問題。但任何一種醫療產品都關乎患者生命健康,都應該把產品各種成分以及可能造成的影響研究得透透的,再讓其拿到“出生證”。因此,解決這一事件應該從源頭入手,對產品研究、臨牀試驗、審批程序等環節進行全面審視,其中,審批程序作爲把關環節,應成爲重點。

其二,致人單眼盲的這一批次產品爲何檢驗結果是合格?

如果說此產品審批環節沒有任何問題,只是此批次產品有問題,責任應該主要在廠方,那麼,我們就有必要追問,廠方發貨單顯示檢驗結果全部合格是如何出爐的?廠方自檢過程是否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操作?因爲受害者不是個例,至少有七十多人。

其三,事發後至今爲何仍搞不清問題產品的有害成分?

不可否認,有些問題隨着時間推移會變成“世紀之謎”,但現代人研究生產的這種醫療產品,不應該變成難解之題。即使企業搞不清楚,專業檢驗或研究機構也搞不清楚嗎?如果國內搞不清楚,有沒有尋求國外研究機構來共同破解?試問,究竟爲破解有害成分做了什麼?

其四,廠家的態度爲何令人失望?

如果說破解有害成分只是考驗技術,而廠家在事發之後如何對待患者與醫院,則是考驗其態度。據相關報道,事發近一年來,患者找醫院,醫院找廠家,廠家的態度卻令醫院和患者倍感失望,比如廠家迄今僅給南通大學附院墊付3萬元醫療費,醫院由此認爲廠家毫無誠意解決問題。

另外,去年已經發生的事件爲何今天才對此開會研究,令人不解。雖然有關方面在事發後,既對事件進行實地調查,發佈了調查報告,也積極迴應患者訴求,對生產企業進行經濟處罰,但是,至今似乎沒有正式對媒體發佈過問題氣體致盲事件。當外部監督在這類事件中不能及時發揮作用,自然會影響事件的解決效率。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