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日本承認福島輻射致癌 核輻射有何危害

日本承認福島輻射致癌 核輻射有何危害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本承認福島輻射致癌 核輻射有何危害

日本厚生勞動省20日證實,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名工人罹患白血病與遭受輻射有關。這是自2011年福島核泄漏以來,日本當局首次承認福島核泄漏事故致癌症病例。

首次承認致癌

日本厚生勞動省一名官員20日向媒體通報,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名男性員工罹患白血病,已被證實與遭受輻射有關,將按照工傷相關政策予以補償。

“這個人感到身體不適,便去看病,結果被醫生診斷爲白血病,”這名官員說。日本當局認爲無法排除其致病因素與福島核泄漏有關。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遭遇大地震及強烈海嘯。因海水灌入導致斷電,福島第一核電站的4個核反應堆中有3個先後發生爆炸和堆芯熔燬,造成災難性核泄漏。

核泄漏發生後,東京電力公司在受損反應堆建築外安裝隔離罩,以防放射物質進一步泄漏到更遠範圍。據厚生勞動省官員介紹,這名男子現年41歲,是建築工人,曾爲受損反應堆安裝隔離罩,施工時間長達一年多。儘管該男子施工時身穿防護服,但仍受到少量輻射。他總共遭受19.8毫西弗特輻射,其中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工作期間遭受15.7毫西輻射。

質疑安全標準

日本政府先前一直否認福島核電站員工及附近居民的癌症病例與核泄漏存在任何關聯。

日本獨協醫科大學放射學教授木村晉三認爲,日本政府首次承認癌症病例與輻射有關,“對維護員工權益而言,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

木村指出,這名男子所受輻射量低於50毫西的安全標準上限,但仍然罹患癌症。不少人質疑日本當局以及東電所設定的安全標準上限是否合理。

按照厚生勞動省官員的說法,“該男子所受輻射量與所患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尚不清楚,我們出於讓員工獲得工傷補償的考慮”,決定承認其白血病與核事故有關。東電則表示,對政府最新表態“不便作出迴應”,但對患病男子表示同情。這家公司承諾會減少旗下員工所受的輻射量。

更多病例待查

厚生勞動省官員沒有透露這名患病工人的具體獲賠額度,只是表示會覆蓋醫療費和失去勞動能力的相關補償。

目前,還有3起類似的福島核電站員工罹患癌症病例,尚待日本當局鑑定是否與核泄漏有關。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報道,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共有大約4.5萬人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參與善後清理工作。福島第一核電站站長吉田昌郎2013年7月因食道癌去世,時年58歲,而東電否認吉田患癌與遭受輻射有關。知情人士稱,吉田生前堅守核電站,努力挽救受損反應堆。

核輻射對人體的損傷

1、急性核輻射性損傷

照射劑量超過1Gy(單位:戈)時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損傷;在劑量低於1Gy時,少數人可出現頭暈、乏力、食慾下降等輕微症狀;劑量在1-10Gy時,出現以造血系統損傷爲主;劑量在10-50Gy時,出現以消化道爲主症狀,若不經治療,在兩週內100%死亡;50Gy以上出現腦損傷爲主症狀,可在2天死亡。急性損傷多見於核輻射事故。

2、慢性核輻射損傷

全身長期超劑量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病。局部大劑量照射,可產生局部慢性損傷,如慢性皮膚損傷、造血障礙、白內障等。慢性損傷常見於核輻射工作的職業人羣。

3、胚胎與胎兒的損傷

胚胎和胎兒對輻射比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觸輻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觸,可使胎兒畸形率升高,新生兒死亡率也相應升高。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胎兒期受照射的兒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發生率較對照組爲高。

4、遠期效應

在中等或大劑量範圍內,核輻射致癌已爲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所證實。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羣中,白細胞嚴重下降,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種癌症的發生率隨照射劑量增加而增高。

核能外泄:內外照射可傷人 核能外泄又稱爲核熔燬,主要發生在覈電站,核能外泄所發出的核輻射雖遠比核子武器威力與範圍小,但是劑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也能造成生物傷亡。 核泄漏發生後,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內,引起內輻射,而γ(伽馬)輻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照射傷害。

福島核電站泄漏後,周邊測得的輻射量昨天已降至100微西弗/小時以下,不到致死或者嚴重致病的當量劑量。 急性初期症狀:噁心嘔吐發熱腹瀉 短時間內大劑量電離輻射引起的放射性損傷,稱急性放射病。較長時間超過允許劑量的輻射損傷,稱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見於接受過量射線的工作人員、公衆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難者,主要引發造血功能障礙、內臟出血、組織壞死、感染及惡性變等。

其中,核輻射導致的全身外照射損傷主要出現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現爲噁心、嘔吐、疲勞、發熱和腹瀉。“假愈期”患者持續時間長短不同,症狀有所緩解。嚴重的發展到了極期則有感染、出血和胃腸症狀。經恰當治療後上述症狀逐漸緩解。

而局部照射損傷是隨受照劑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現紅斑、水腫、乾性脫皮和溼性脫皮、起水泡、疼痛、壞死、壞疽或脫髮等症狀。局部皮膚損傷通常持續幾周到幾個月,嚴重者常規方法難以治癒。不過,外照射多見於核電站工作人員。

體內污染引起的內照射一般沒有明顯的早期症狀,除非攝入量很高,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國外發生的核輻射致病事件中,患者多表現爲疲勞、頭昏、失眠、皮膚髮紅、潰瘍、出血、脫髮、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一般來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也越大。

4000毫西弗/次輻射可致死 “當量劑量”是反映各種射線或粒子被吸收後引起的生物效應強弱的輻射量。其國際標準單位是“西弗”,定義是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爲1西弗。西弗是個非常大的單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對日常工作中不接觸輻射性工作的人來說,每年正常的天然輻射(主要是因爲空氣中的氡輻射)爲1000~2000微西弗。一次小於100微西弗的輻射,對人體無影響。與放射相關的工人,一年最高輻射量爲50000微西弗。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會致死。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