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世界最長壽老人慶生 如何保持健康長壽

世界最長壽老人慶生 如何保持健康長壽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界最長壽老人慶生 如何保持健康長壽

據日本媒體報道,家住大阪市東住吉區、獲吉尼斯世界紀錄公司認定爲世界上最長壽者的大川美佐緒(音譯)本月5日即將迎來117歲生日,該區區長小倉健宏4日前往大川生活的特別養老院,對其獻花並祝福。

據報道,當天,大川高興地表示“好棒的花”,在家人的簇擁下笑着說“啊,好幸福”。養老院方面還計劃在5日爲她舉行慶生會。

據該養老院介紹,大川的聽力已不如以前,用輪椅在走廊活動的次數也有所減少,但健康狀況良好,2014年夏天雖食慾不振,但最近已經有所恢復。

據瞭解,大川於2013年114歲時被吉尼斯認定爲最長壽女性,之後又成爲世界最長壽老人。她於1898年出生於大阪市,是和服店老闆的四女兒,共育有3個子女。

如何保持健康長壽

1、合理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雜糧。民以食爲天,每個人都離不開吃。據科學統計數據顯示,一個人一生中,要往肚子裏塞進大約25200斤糧食!8500斤肉!10000斤蔬菜水果!2000多斤各類零食!100多斤調味品!統統塞進胃裏後,怕噎着,還得至少喝進去50000斤各種液體。吃,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是如此的重要,研究世界五大長壽村的居民食譜具有鮮明的特點,按照現代營養學的解釋是:他們的膳食科學合理,主要攝入的是大量蔬菜水果,並以粗糧穀物爲主食,食譜雜而廣。世界長壽村的人們一代一代地傳承了喜歡清淡、素雅、新鮮的健康飲食習慣。

2、科學的運動:勞動一生,運動一生。對世界五大長壽村的跟蹤研究表明:每天堅持做科學的有氧運動是健康長壽的關鍵。傳統的沖繩人幾乎都是農夫和漁夫,每天做大量的戶外勞動,耕種農作物、出海打魚,不經意間就做了大量的運動,就算活到80歲他們仍然堅持下地幹活。身處地中海的西米人除了要出海打魚外,每天還要在387級石階上上下幾個來回。亞平寧半島上的凱姆波帝邁勒人則是通過收割農作物和伐木等運動保證自己獲得足夠的運動量,在凱姆波帝邁勒經常有80歲的老人還參加野外的狩獵。位於喀喇崑崙山脈的罕沙人最流行傳動的馬球運動,這項運動可以讓人全身都得到鍛鍊,是他們流傳千年的傳統,也是他們獲取健康的武器。位於中國廣西的巴馬四面環繞大山,這裏的人每天要翻山越嶺去耕作莊稼,每天勞作至少8個小時,能夠保證充足的有氧運動。

3、平和的心態:樂觀的生活態度及充滿愛心。2010年美國科學家公佈了一項長達三年的科學研究結果,他們對700名100歲以上的健康壽星的研究解開了他們長壽的祕密:性格開朗,很少發愁,基本不發火,一輩子心平氣和。可見,長壽之道不分中外。今年84歲高齡的國醫大師陸廣莘滿頭烏髮,從相貌上看也就50歲左右,他總結自己的養生祕訣時說:"我就是個沒心沒肺的人,什麼事情都不往心裏去。"世界五大長壽村的人無一例外的具有良好樂觀的心態、生活中充滿愛心、遇事不往心裏去是他們的生活哲學!

沖繩人喜歡低壓力慢半拍的生活方式,緊密的社團關係能保證他們在一個溫暖關愛的氛圍中生活。西米人非常注重家庭生活,龐大的家族親密聯繫,善於表達情感和釋放情緒是他們最大的特點,幸福的家庭和低壓力的生活讓他們心情愉悅。凱姆波帝邁勒人平靜而低壓力的生活很少被打破,他們不會因人因事來改變自己喜歡的生活節奏。活在當下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罕沙人的生活信條,無憂無慮是他們的生活狀態。身處中國民歌之鄉的巴馬人,喜歡在曠野中唱山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的生活不匆忙也不緊張,閒暇時喜歡打麻將、下棋、練書法,還經常全家聚在一起舉行大合唱。這些都是他們生活中的習慣,這些習慣幫助他們釋放精神壓力,保持頭腦靈活,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心情的愉悅,是促進他們健康長壽的關鍵!

4、優越的自然環境:負氧離子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強。科學家研究後得出結論: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使人的壽命增加10—20年。蔥鬱的草木、良好的氣候、清新的空氣、充足的氧氣、無污染的水源、向陽通風的居所等都是長壽的因素。考察全球長壽之鄉,無一不是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存在,無論是隱於大山的巴馬、罕沙和凱姆波帝邁勒,還是身處海邊的沖繩和西米,自然環境都保持了原生態,沒有受到任何污染,每立方空氣中負氧離子的含量很高,被譽爲"天然氧吧"。再觀長壽老人們的居所,人野相近,心遠地偏,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讓人與居所相忘於自然,實現居所與山水的和諧共生,生命在如此的浸潤中更加鮮活持久。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過,人應當詩意地安居。如今,"詩意的棲居"已經是人類的一種居住嚮往,在青山綠水之間,在沒有污染的陽光和空氣之中,沒有世俗的束縛與羈絆,將生命融於自然,保持着生命最初自由自在的形態,這是追求長壽人生的極致。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