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爆料 > 陳曉卿:從舌尖上的中國,走向舌尖上的故鄉

陳曉卿:從舌尖上的中國,走向舌尖上的故鄉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新一期的《奇葩大會》,請來了《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在節目組對這位食神般的人物做了簡要的開場介紹之後,陳曉卿笑容可掬地登場了。之前在竇文濤的《圓桌派》裏領略過這位導演的口才,於是這一次更加期待他又會帶來什麼關於食物的新奇故事。

陳曉卿:從舌尖上的中國,走向舌尖上的故鄉

陳曉卿本次分享的主題爲舌尖上的故鄉。在講述了幾段發生在自己和朋友身上的關於食物的故事之後,他總結式地說道,其實所有關於吃食的最初記憶以及長久習慣,都印刻着故鄉的烙印。

陳曉卿:從舌尖上的中國,走向舌尖上的故鄉 第2張

這位曾經以最廣角的視野拍攝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如今卻細緻到將食物與某一特定的地域相聯繫,這種由宏觀全局把控到微觀對號入座的風格轉化,讓觀衆不由得產生了對吃食與故鄉的回憶與思考。

其實,如果回過頭來看《舌尖上的中國》,就會發現原來“故鄉”的元素早已被伏筆一般地埋寫在其中。雖然整季講述的都是天南海北的吃食大匯聚,但無論是沿海地區漁民們餐桌上的各式海產品,還是內陸平原農民們地頭裏的花樣麪食,其中“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先民智慧不言自明,更將故土對於吃食與味蕾的塑造一一凸顯。

那個帶着女兒在外求學的母親,雖身在異鄉卻仍然惦記家鄉的味道,會在廚房裏將故鄉通過家鄉菜來延續,並將這種與生俱來的“地域味蕾”傳承給女兒。一個個看似展現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故事,實際上是在講述華夏大地上不同地域上的人對於故鄉的味蕾記憶。

所以,陳曉卿導演口中的舌尖上的故鄉,其實早就藏在了那部舌尖上的中國裏了。

陳曉卿:從舌尖上的中國,走向舌尖上的故鄉 第3張

在前一段過後返程高峯的時候,關於離鄉想家的討論再度被熱議。揹着行囊,因着各式各樣的原因不得遠走的人們,在踏上返程的時候,回望故鄉,最是不捨。和返程高峯緊密相連的另一個話題,就是“離家時的後備箱”。不少網友曬出了自己過完春節從老家返回生活工作的城市的時候,父母在自己的後備箱裏放着的東西。土雞蛋、手工饅頭、臘肉、黃酒,或大或小的空間被各式各樣的土特產塞得滿滿的。

父親做的紅燒肉,母親釀的梅子酒,只有在家鄉才能吃到的手磨玉米麪,只有在故土才能嚐到的剛收割的稻米香。這種種故鄉的味道,被親人們整整齊齊地擺好,被遊子們一路顛簸地載向各地,在那些冷暖自知的異鄉,成了治癒鄉愁、抵抗艱辛的良藥。

陳曉卿:從舌尖上的中國,走向舌尖上的故鄉 第4張

而其之所以有此番功效,也許正是源於每個人的味蕾記憶。當我們呱呱墜地之時,除了母乳,關於世界的最原始記憶就是帶着地方特色的各類吃食,以至於多年後,一碗正宗的油潑面能讓陝北漢子陷入回憶,一份夠味的過橋米線會令雲南妹子紅了眼圈。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學着在不同的環境中調整自己的習慣,適應當地的口味,味蕾在接受着大中華多元的美食味道的同時,也在堅守着那種早已寫在了個體基因中的舌尖記憶。

這種舌尖記憶,是舌尖上的故鄉,是每個人成長開始的地方。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