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婦科 > 乳腺癌爲什麼會年輕化

乳腺癌爲什麼會年輕化

來源:美型男    閱讀: 9.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沈鎮宙 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研究會副主任委員 亞洲乳腺癌學會常務理事 國際乳腺癌研究會(IABCR)會員

乳腺癌爲什麼會年輕化

“這姑娘真健美!”當我們對一位娉婷婀娜的女子大加讚歎時,她一定是有着傲人的身材,而身材美的焦點之一又體現在豐滿的乳房上。乳房對孩子來說是甘露的源泉,對女性來說是美的元素。可是,現時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上海市在過去的25年中,乳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51%,成爲城市女性的第一殺手。北京、廣州等地也相繼報道乳腺癌發病率上升爲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第一位。

爲什麼在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威脅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也不斷地提高?如今在乳腺癌的治療和預防方面有沒有新的進展呢?爲此,筆者採訪了乳腺癌專家沈鎮宙教授。

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輕化

“沈教授,據說乳腺癌已成爲城市女性的第一殺手,發病率直線上升,已經是女性腫瘤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了。”和沈教授一見面,筆者就開門見山問道。

沈教授嚴肅地說:“是啊,乳腺癌已上升爲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第一位。在上海市,1999年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已達到了52.98/10萬,躍居女性易患腫瘤的首位和所有惡性腫瘤的第四位。而以往佔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的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1990年統計的發病率僅爲50年代的20%。”

“乳腺癌的發病年齡有沒有年輕化的現象呢?”

“近年來,乳腺癌發病年齡確有呈年輕化的趨勢。35歲以上婦女的乳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在我院收治的病例中以45~50歲爲最常見,較國外報道的年齡爲輕。1975—1999年,45~59歲年齡組的發病率年平均上升速度最高,其次是60歲以上的年齡段。”

生活方式不健康,乳腺癌有機可乘

“沈教授,爲什麼乳腺癌發病率升高得這麼快,是什麼原因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的呢?”筆者不解地問。

“對乳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確,其發生與人體雌激素的水平升高密切相關。但要告訴人們的是,現已知乳腺癌是與生活方式有關的惡性腫瘤。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發病率亦相應提高。西方國家的乳腺癌發病率遠高於我國,這說明乳腺癌主要與生活方式有關,如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等,因爲脂肪內有很多膽固醇可以轉化成雌激素。

“兒童時期長期應用保健品、高脂肪和高熱量食品常引起性早熟,這與日後的乳腺癌發病有一定的關係;在臨牀上,月經初潮年齡早(13歲以前)、停經年齡遲(55歲以後)、初次足月生產年齡遲、未婚、未育等均與乳腺癌發病有關;此外,月經停止後的高脂肪飲食、肥胖等均是乳腺癌的高發因素。

“至於城市女性濫用避孕藥與乳腺癌的關係,現今尚不明確。但絕經前婦女大量應用避孕藥,累積到一定劑量後與乳腺癌的發病則有關。另外,絕經期應用雌激素替代劑防止骨質疏鬆,可改善更年期不良反應,但與乳腺癌的發病似有關聯。因而應用這些雌激素替代劑者,建議在症狀緩解後逐步減量。

“遺傳與發病亦有關,家族中如有乳腺癌患者,其親屬的發病率則明顯增加。”

鉬靶X線檢查,早期預防

“在以前,大家都知道要定期對乳房進行自我檢查,摸摸有沒有腫塊,看看皮膚有沒有病變。可是前不久,加拿大科學家說,人們以往推崇的定期自我檢查並沒有用處。我們也弄糊塗了。請問沈教授,早期預防到底要怎麼辦呢?”筆者把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

沈教授點點頭說:“乳腺癌目前尚無一級預防方法,但可以開展二級預防,即早期發現。我們以往向羣衆宣傳的目的是督促羣衆提高警惕,瞭解自我檢查的方法,使腫瘤能早一些發現,但這些方法所查出的腫瘤已是臨牀能摸到的腫塊,還不能算真正的早期發現。目前我們採用鉬靶X線檢查對高危人羣進行篩查,可以查出臨牀上摸不到腫塊的早期乳腺癌,即原位癌。這種原位癌可做局部切除,同時其淋巴結很少轉移,治癒率達99%~100%。因此,有條件的婦女在40歲以後,每1~2年做一次鉬靶X線檢查,可以發現早期病例,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除了早期進行鉬靶X線檢查外,我們還希望大家能改變生活方式。例如,青春期節制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適當增加體育活動,限制或避免應用不必要的保健品以防止性早熟。提倡適當的婚育年齡和產後母乳餵養。更年期需要補充雌激素時應保持最小劑量和最短療程。更年期後適當增加體育活動,控制總熱量攝入,減少體內的剩餘脂肪,從而降低乳腺癌的發生。”

術後仍可昂首挺胸

在乳腺癌的治療上,有什麼新進展呢?

沈教授拿出一張相片,上面是一位微笑着的中年婦女,背景是鬱鬱蔥蔥的樹木,一道潺潺的溪水歡快地流淌。沈教授告訴我們:“這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已做手術。她很堅強,開朗樂觀,現在她生活得很好。”筆者一驚,仔細審視,怎麼也看不出這是一位癌症患者。那臉上平和的表情讓人感受到她對生活的憧憬和熱愛。可能是太敏感了,筆者順着她的臉往下看,發現她的胸前並不如筆者所想像的是“一馬平川”。看出筆者的疑惑,沈教授笑着說:“以往得了乳腺癌,患者都感到很害怕,想到醫生要把乳房切掉就不寒而慄。因爲乳腺癌根治術一直是治療乳腺癌的標準手術,但術後可影響外形及功能,病人心理上也因此總有自卑的陰影。

“近年來,對一些較早期的病例常採用保留乳房的手術,即做腫瘤局部的廣泛切除、淋巴結清除及術後放射治療,使術後仍保有較好的乳房外形,它的效果與根治術相似。這些治療方法已在國外廣泛應用。但主要適用於早期(即一二期)病例,病竈較小(3~4釐米以下),腋淋巴結無明顯腫大,且病竈在乳房的周圍,離乳暈外緣至少1~2釐米者。

“對於病竈較大的患者,先應用化療,待病竈縮小後再行手術。也可以採用乳腺切除後加一期乳房再造手術,恢復乳房的外形。乳房再造手術無疑可以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礙,術後病人又可以挺起胸膛,參加正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動。常用的有假體乳房重建、背闊肌皮瓣或腹直肌肌皮瓣行乳房重建等。”

沈教授接着說:“對乳腺癌的治療除了爲提高人們的生存質量而手術方法有所改變外,對淋巴結的清除也有了進步。

“乳腺癌的轉移可通過淋巴轉移。清除淋巴結以往是常規手術治療中的一部分,但是術後常使患者上肢出現水腫及上肢的功能發生障礙。其實,各期乳腺癌的淋巴結轉移率爲40%~50%,因而常規做腋淋巴結清除,常使50%~60%淋巴結無轉移的患者遭受不必要的清除。”

“也就是說,如果乳腺癌患者沒有淋巴結轉移就不必做淋巴結的清除,也就可以又免一‘劫’了?”筆者插話問,“那麼,如何分辨患者是否有淋巴結轉移呢?”

“癌細胞通過淋巴轉移,我們就在它要走的道上去偵察,如果在它的第一個必經關卡(即淋巴結)上發現了癌細胞的侵犯,就說明癌細胞已經轉移。這就是近年來我們應用的前哨淋巴結活檢。所謂前哨淋巴結,即第一個接受腫瘤轉移的淋巴結。如該淋巴結有轉移,那其他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性較大;如這個淋巴結無轉移,那其他淋巴結轉移的機會就小於5%。

“檢測的方法可以用染料或同位素法。手術前或手術時將染料或同位素注射於腫瘤周圍,術時可用肉眼法或探測器檢查。”

深奧的道理被沈教授講得通俗易懂,使筆者對乳腺癌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楚的認識。

術後懷孕要三思

不知不覺採訪時間快結束了。筆者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患過乳腺癌後能否生育。

沈教授回答說:“妊娠、哺乳期的乳腺癌患者的預後一般較差,主要因發現時間常較晚,同時體內的一些內分泌改變,而且妊娠、哺乳期的乳腺增大,血供增加,以及嬰兒吮吸等容易使腫瘤發生轉移。

“妊娠、哺乳期的病例,術後經抗癌治療有些還能獲得滿意的效果。治療後再妊娠,會因體內的內分泌情況改變易致腫瘤復發。但年輕患者仍可享受正常婦女應有的權利,即妊娠的權利。考慮這些病例的特殊情況,同時乳腺癌術後復發常在3~5年內,因而建議手術後病理檢查無淋巴結轉移者,術後3年如無復發,可以妊娠;如有淋巴結轉移者,建議5年以後妊娠。”

採訪結束了,筆者不由得想起曾在《明星》雜誌封面上刊登自己赤裸着上身的照片的德國人莉娜,雖因乳腺癌而切掉了一側乳房,但她自信的微笑向世人展示少了一側乳房的女人依然美麗。當時這幅照片引起了很大轟動,也給全世界的乳腺癌患者以鼓勵:熱愛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可以讓病魔卻步。在如今科技進步的時代,人們更應該自信、自尊、自重地生活,更應該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乳腺癌患者同樣可以活出真風采,和莉娜一樣征服病魔和心魔。健康生活着的人們,更應珍視自己的身體。擁有健康,就擁有一切。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