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新生兒腹瀉症狀

新生兒腹瀉症狀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生兒腹瀉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腹瀉症狀

一般來說,當寶寶一天大便次數過多,且大便呈蛋花狀或大便有酸臭味道時,寶寶應該就是腹瀉。現在,就跟小編料具體瞭解一下腹瀉的症狀有哪些吧!

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大便次數多。新生兒患有腹瀉症狀時也是與成年人一樣的,拉便便的次數會特別多,如果是較輕度者患兒一般會拉10次以下,如果大便次數爲10次以上就屬於嚴重患者了。其次,寶媽還可以關注寶寶的大便顏色。正常新生兒的大便的顏色應該是呈金黃色,如果患有腹瀉患兒的顏色是黃綠色,並且帶少量的粘液。另外,寶寶大便的氣味也是判斷寶寶是否便祕的標準之一。正常新生兒的大便聞起來是無有其他異常味道,如果有酸臭味,那這就是寶寶的腸胃消化不良所引起的。最後,寶寶還要注意關注寶寶大便的形狀,如果大便呈蛋花狀,即發現寶寶的大便不僅稀而且裏面帶點白色小點點,就要留意寶寶的最近的狀態了。

還要提醒的寶媽的是,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每天大便可以多達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較稀薄,不會成形,但是大便也不會呈現蛋花形。雖然新生兒是比較容易腹瀉,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在喝母乳的時候拉出來的便便與拉肚子相似,家長要學會分辨。

新生兒腹瀉症狀的原因

不論寶寶出現什麼樣的異常症狀,都是有根源的,腹瀉也不例外。那麼,新生兒腹瀉症狀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寶寶腹瀉的症狀及其原因。

第一種,給新生兒餵食的奶粉過濃、奶粉不適合、奶粉中加糖、奶液過涼或過早添加米糊等澱粉類食物,都容易導致新生兒積食,從而引起寶寶腹瀉。寶寶常出現大便含泡沫,帶有酸味或腐爛,有時混有消化不良的顆粒物及黏液,並且還常伴有嘔吐、哭鬧。第二種情況就是,在寶寶患感冒時也常伴有腹瀉症狀。第三種常見的原因就是細菌感染。輪狀病毒是秋冬季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佔秋冬季節寶寶腹瀉的70~80%。發病時伴有嘔吐、發熱,若不及時處理可出現脫水症狀,因此要格外注意。最後一種常見的原因就是寶寶對奶粉過敏。100名寶寶中有2~7名會對奶粉蛋白質過敏,這種症狀多出現於2~3個月的寶寶。有遺傳性過敏體質的新生兒更容易產生對奶粉蛋白質的過敏症狀。寶寶常出現大便可混有黏液和血絲,伴隨皮膚溼疹、蕁麻疹、氣喘等症狀。

不論是以上哪種原因引起的腹瀉,寶媽都要重視起來,儘快給寶寶調理好,因爲腹瀉對於寶寶和媽媽來說都是很難受的。

新生兒腹瀉怎麼辦

當寶寶腹瀉時,媽媽一定是最着急的那個,很多的新手媽媽通常都會不知所措。那麼,如果新生兒腹瀉怎麼辦呢?

首先在其發生前,要做到預防治療。預防治療的第一步當然是寶寶的飲食安全和營養,因爲“病從口入”,要根源的解決問題就是要保證食品的新鮮、清潔,而且變質的食物千萬不要喂寶寶,另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母乳是最符合寶寶的營養需要和消化吸收的,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可以提高寶寶免疫力的成分,寶寶出生後最初的幾個月應該提倡母乳餵養。第二步就是增強寶寶的體質,多帶寶寶到戶外呼吸新鮮的空氣,當然,當感染高發期的時候就要避免外出了。最後一步就是要做好保暖工作,不要讓寶寶感冒了,因爲感冒也是腹瀉的一大原因。

如果寶寶已經出現了腹瀉,除了調理飲食外,還要注意寶寶的衛生。護理腹瀉新生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隨時喂水、米湯、果汁。且由於新生兒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新生兒每次排便後,媽媽都要用溫水(儘量不要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小屁屁。

新生兒腹瀉吃什麼藥

寶寶生病是媽媽最不願意見到的,特別是剛出生時脆弱的寶寶。那麼,新生兒腹瀉吃什麼藥好呢?

因爲新生兒腸胃未發育完全,如果用藥不當反而會傷害到寶寶,因此一般都不建議用藥,特別是抗生素。如果寶寶腹瀉嚴重,寶媽應該儘快帶寶寶到醫院接受治療,而不是自己給寶寶亂用藥。因此,小編給各位寶媽介紹幾個適合腹瀉寶寶的食譜。

食譜一:胡蘿蔔湯。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蔔湯製作方法如下,將胡蘿蔔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蔔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食譜二: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食譜三: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