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酒精肝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酒精肝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酒精肝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西醫結合對付酒精肝

有關統計資料表明,酒精中毒性肝病現已成爲僅次於肝炎病毒之後第二大肝病病因。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學名稱爲乙醇。肝臟是酒精代謝的惟一器官,飲酒後酒精被吸收而進入肝臟,經代謝轉變爲乙醛,以後再被肝組織處理掉。乙醛比乙醇對肝臟更有毒性,過量蓄積能損害肝細胞,可使肝細胞發生反覆的脂肪變性、壞死,產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總稱爲酒精性肝病。已患病毒性肝炎的病人,過量飲酒更易加重病情。這裏主要談談五類酒精性肝病的中醫藥治療。

輕症酒精性肝病一般無臨牀症狀,如及時自行戒酒或鍼灸、耳針戒酒,或服葛花、葛根、陳皮、茯苓、砂仁、黃芩、黃連等解酒護肝中藥,病變可以完全恢復,如繼續嗜酒,病情將繼續發展。

酒精性脂肪肝臨牀可無症狀,或輕度不適,如身體肥胖,全身倦怠,易疲勞,食慾不振,腹部脹滿,噁心嘔吐,右上腹及臍周或劍突下疼痛等,約75%的病人肝臟腫大,肝功能不正常。主要是血清轉氨酶及r-谷氨酰轉肽酶增高。中醫屬“脅痛”、“積聚”、“痞滿”等範疇。其病因病機爲酒食不節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水溼內停,溼聚成痰,痰鬱日久化熱,痰溼阻滯,氣機不暢,瘀血內停,阻滯脈絡。治療除及時戒酒外,可服用中藥白朮、茯苓、澤瀉、絲瓜絡、廣鬱金、梔子等,以健脾化溼,清熱化痰,活血通絡,消除脂肪,消除疲勞,降低血脂,使脂肪肝得以逆轉。

酒精性肝炎常因近期集中大量飲酒,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甚至出現發熱及黃疸,肝臟出現腫大和壓痛,同時還可有脾大、腹水、水腫及蜘蛛痣等。實驗室檢查常見貧血和白細胞增多,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r-谷氨酰轉肽酶和血清磷酸酶升高。

易出現多種併發症:①肝功能衰竭發病後病情急劇惡化,臨牀表現與重症肝炎相似,常併發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腎功能衰竭和繼發感染而死亡。②肝內膽汁瘀積黃疸顏色較深,肝明顯腫大,腹痛發熱,膽紅素和血清磷酸酶明顯增高,穀草轉氨酶輕或中度增高。③酒精中毒高脂血症溶血綜合徵即黃疸、高血脂和溶血性貧血。爲酒精性肝炎的一種亞型,停止飲酒後,症狀可消失。④酒精性低血糖大量酗酒後出現血糖過低,病人表現爲心悸、出汗、神志喪失等,注射葡萄糖後可緩解。

酒精性肝炎屬中醫“黃疸”、“脅痛”、“嘔吐”、“積聚”等範疇。其病因病機爲縱酒過度,損傷脾胃,溼濁內生,鬱而化熱,燻蒸肝膽,膽汁不循常道,浸淫肌膚而發黃。應立即戒酒,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臨牀可予柴胡、黃芩、半夏、茯苓、陳皮、黨蔘、茵陳、山梔、大黃等中藥,疏肝利膽,清熱退黃,並結合茵梔黃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靜脈點滴,可獲得較好的療效。#p#副標題#e#

 酒精肝CT檢查

酒精性脂肪肝與其他脂肪肝一樣是中性脂肪在肝內蓄積過多所致,是一種常見而可逆的瀰漫性肝病,如果早期診治完全可以痊癒;但是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便可導致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因此早期診斷早期發現酒精性脂肪肝是非常重要的。

臨牀診斷酒精性脂肪肝選用CT平掃,正常人肝CT值因個體差異可有較大差異,但總是高於脾臟的CT值,且脾臟的CT值相對恆定,二者有明顯的相關性,所以診斷標準一般參照脾臟的CT值。如果肝、脾密度比值小於1或肝臟的CT值低於脾即可診斷爲脂肪肝,二者的比值可作爲衡量酒精性脂肪肝的參考標準或隨訪療效的依據。

根據肝脂肪侵潤的範圍分爲瀰漫型和侷限型兩類,以瀰漫型多見。瀰漫型酒精性脂肪肝的密度多均勻一致,但有些病例在密度普遍降低肝內可存在相對正常的島嶼形肝組織,表現爲密度不均勻,可導致誤診。相反,如果肝佔位性病變與脂肪肝密度相似,使病竈顯示不清楚而漏診。

侷限型酒精性脂肪肝邊緣多數模糊不清,但無佔位效應,相應肝表面無隆凸現象。

增強掃描後低密度的肝實質強化,但仍保持相對低密度。增強的特徵與正常肝臟相同,肝血管更清楚,其走行分佈自然,無受壓變形、包繞和移位等佔位徵象。

CT平掃對酒精性脂肪肝的分級標準:輕度——肝臟密度降低,CT值稍低或等於脾臟;中度——肝臟CT值比脾臟低,肝內血管顯示不清或肝血管密度等於肝密度;重度——肝密度顯著降低,肝血管密度明顯高於肝密度,形成鮮明對比。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