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大腸癌的症狀 如何治療大腸癌

大腸癌的症狀 如何治療大腸癌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腸癌的症狀 如何治療大腸癌

大腸癌

大腸癌是大腸粘膜上皮起源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

大腸癌的症狀

1、大腸癌的常見症狀

不同部位的大腸癌,其症狀也不同。

右側大腸癌:腹痛最常見,消瘦﹑腹脹﹑腹塊及貧血次之。

左側大腸癌:大便習慣改變及裏急後重次之。

直腸肛管癌:便血最常見,大便習慣改變及裏急後重次之。

2、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貧血等,是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凡20歲以上有以下情況者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並作進一步檢查。

3、晚期大腸癌的症狀

大腸癌一旦進入晚期,可出現較明顯的症狀,但有些症狀並非特異,且與癌腫所在的部位有關。

1)右側結腸癌:主要表現爲消化不良,乏力,食慾不振,腹瀉,便祕,或便祕、腹瀉交替出現,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部包塊,進行性貧血。包塊位置隨病變位置而異。盲腸癌包塊位於右下腹,升結腸包塊位於右側腹部、結腸肝曲包塊位於右上腹,橫結腸包塊位於臍部附近。此外可有發熱、消瘦,並有穿孔及侷限性膿腫等併發症,此時病變已進入最晚期。

2)左側結腸癌:由於乙狀結腸腸腔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因而易發生狹窄和進行性腸梗阻,多有頑固性便祕,也可間以排便次數增多。由於梗阻多在乙狀結腸下段,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而腹脹、腹痛、腸鳴及其腸型明顯。癌腫破潰時,可使糞便外染有鮮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腸管可因持久性膨脹、缺血、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也可發生大量血及腹腔膿腫。

3)直腸癌:主要表現爲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有血液或粘液,伴有裏急後重。由於癌腫可侵犯骶叢神經,可出現劇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尿急、尿血等症狀。癌腫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腸瘻管。直腸癌也可引起腸梗阻。

4)肛管癌:主要表現爲便血及疼痛。疼痛於排便時加劇。當癌腫侵犯肛門括約肌時,可有大便失禁。肛管癌可轉移至腹股溝淋巴結,故可於腹股溝觸及腫大而堅硬的淋巴結。

大腸癌的病因

大腸癌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病因尚未明確,可能和下列因素有關。

1、環境因素:經研究證明,在各種環境因素中,以飲食因素最重要,大腸癌的發病率與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關係。另外,也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生活習慣改變有關。

2、遺傳因素:國內外均有“大腸癌家庭性”的報道,大腸癌患者血親中死於本病者比一般人明顯增高。有些大腸腺瘤,如多發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達50%,如不治療,10歲以後均有患大腸癌的可能。最近有學者對腫瘤抑制基因與大腸癌發生關係進行研究發現:大腸癌的易感性與發病機制均與遺傳因素有關。

3、大腸腺瘤:根據各地的屍檢材料研究發現,大腸腺瘤的發病情況與大腸癌頗爲一致。有人統計,具有1個腺瘤的病人其大腸癌的發生率比無腺瘤者高5倍,多個腺瘤者比單個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腸炎症:據報道,腸癌流行與血吸蟲病的流行區域呈正相關係,一般認爲,由於血吸蟲而導致腸道的炎性改變,其中一部分會發生癌變。腸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變的可能,如潰瘍性結腸炎,約有3%~5%癌變。

中醫認爲大腸癌發病與腸胃虛寒、飲食不節、外邪內侵等有關。

大腸癌易發人羣

1) 年齡:隨着年齡的增加,各種致病因素對大腸黏膜刺激的時間也隨之增長,大多數患者在50歲以後發病;

2)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級家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羣要高8倍。大約1/4的新發患者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3) 結腸炎性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4) 大腸息肉史: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它們被稱爲息肉。其中絨毛樣腺瘤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惡變的機會約爲25%;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爲1-5%;

5) 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等都是由於相應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這類患者不僅發病機率明顯增加,並且發病年齡更小。

大腸癌的鑑別診斷

1、結腸癌的鑑別診斷主要是結腸炎性疾病,如腸結核、血吸蟲病、肉芽腫、阿米巴肉芽腫、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結腸息肉病等。臨牀上鑑別要點是病期的長短,糞便檢查寄生蟲,鋇灌腸檢查所見病變形態和範圍等,最可靠的鑑別是通過結腸鏡取活組織檢查。

闌尾周圍膿腫可被誤診爲盲腸癌(結腸癌),但本病血象中白細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無貧血、消瘦等惡病質,作鋇灌腸檢查可明確診斷。

2、直腸癌往往被誤診爲痔、細菌性痢疾、慢性結腸炎等。誤診率高達60%~80%,其主要原因是沒有進行必要的檢查,特別是肛門指診和直腸鏡檢查。

3、結腸其他腫瘤如結腸直腸類癌,瘤體小時無症狀,瘤體長大時可破潰,出現極似結腸腺癌的症狀;原發於結腸的惡性淋巴瘤,病變形態呈多樣性,與結腸癌常不易區別。均應作組織塗片活檢來鑑別之。

大腸癌常用的檢查

1、糞便檢查:糞便隱血試驗對本病的診斷雖無特異性,但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爲普查篩選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診斷的線索。

2、直腸指診:我國下段直腸癌遠比國外多見,佔直腸癌的77.5%,因此絕大部分直腸癌可在直腸指診時觸及。

3、乙狀結腸鏡檢查:國內77.7%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常用的乙狀結腸鏡管長30cm,可直接發現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中段以下的腫瘤。

4、鋇灌腸X線檢查:病變在乙狀結腸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須進行X線鋇劑灌腸檢查。普通鋇灌腸X線檢查對較小的大腸癌容易漏診,最好採用氣鋇雙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學診斷的正確率,並顯示癌腫的部位與範圍。

5、纖維結腸鏡檢查:可清晰地觀察全部結腸,並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於早期及微小結腸癌的發現與癌的確診,進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診斷正確率,是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測定:在大腸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檢測到癌胚抗原(CEA),這是一種糖蛋白,常出現於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並非大腸癌的特異相關抗原,故血清CEA測定對本病的診斷不具有特異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檢測CEA,作定量動態觀察,對判斷大腸癌的手術效果與監測術後復發有一定意義。如大腸癌經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後,血清CEA則逐漸下降;若復發,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檢查:直腸內超聲掃描可清晰顯示直腸腫塊範圍、大小、深度及周圍組織情況,並可分辨直腸壁各層的微細結構,檢查方法簡單,可迅速提供圖像,對選擇手術方式、術後隨訪有一定幫助。CT檢查對了解腫瘤腸管外浸潤程度以及有無淋巴結或肝臟轉移有重要意義,對直腸癌復發的診斷較爲準確。

大腸癌的併發症

1、腸梗阻:腫瘤增大可致腸腔狹窄, 腸內容物通過障礙,而導致機械性腸梗阻。但在臨牀上腫瘤性急性腸梗阻並非是因腫瘤增生完全阻塞腸腔所致,在很多情況下是在腫瘤造成嚴重狹窄的基礎上,局部發生炎性水腫、食物堵塞或腸道準備給予甘露醇等誘發。主要表現爲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嘔吐等。大腸癌性梗阻70%位於左半結腸,右半結腸梗阻僅佔大腸癌性梗阻的20%~30%,其中30%的左半結腸梗阻位於結腸肝區。

大腸癌所致腸梗阻的處理原則:

(1)I期治癒性措施:適用於一般情況尚好,原發腫瘤尚能根治性切除,無顯著I期腸吻合不利因素者。

(2)Ⅱ期不治癒性措施:應強調力求使腫瘤切除手術置於I期手術中,Ⅱ期手術僅是腸道連續性重建的內容,適用於一般情況尚好,原發腫瘤有根治性切除機會但有顯著I期吻合不利因素者。

(3)減少腫瘤負荷措施:對於原發竈尚能切除但無根治時機者,應力求切除原發竈,酌情行I期腸吻合或腸造口術。

(4)緩解症狀措施:對確無腫瘤切除時機者,酌情行分流術(腸吻合)或腸造口術以緩解腸梗阻症狀。

2、腸穿孔:臨牀有典型的急腹症表現,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X線平片見膈下新月狀遊藝機離氣體等,可作出初步的診斷。常見穿孔的原因:①腫瘤致腸梗阻,其穿孔的部位往往不是腫瘤所在部位,而是腫瘤所致梗阻的近端。②潰瘍型和浸潤型的癌腫,可無腸梗阻存在,而是因腫瘤的不斷生長,癌中心部營養障礙,發生組織壞死、破潰、脫落而致腸穿孔。穿孔早期臨牀上往往以高熱、侷限性腹痛、血象升高、腹部觸及包塊等爲主要表現,而並不一定有急腹症表現。③還有一種因腫瘤浸潤性生長與周圍臟器如膀胱、子宮、小腸、陰道等產生粘連,當癌竈中習壞死,脫落,可穿透受累鄰近器官司而形成內瘻。據報道結腸癌性內瘻的發生佔所有結腸癌性穿孔的確良5%~28%。

3、出血:急性大出血是大腸癌較少見的併發症。臨牀短時間內一次或反覆多次大量鮮或暗紅色血便,出血量往往超過1000ml以上,導致心率增快、血壓下降、肝冷、尿量減少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症狀,常危及生命。

大腸癌的治療

大腸癌以手術治療爲主,其它治療包括: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和中草藥治療等。早期大腸癌術後5年生存率幾乎達到100%,進展期大腸癌療效減半,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1、外科治療:大腸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腫。探查中如發現已有癌轉移,但病變腸曲尚可遊離時,原則上即應將大腸癌切除,以免日後發生腸梗阻;另一方面,癌腫常有糜爛、滲血或伴有繼發感染,切除後能使全身情況獲得改善。對有廣泛癌轉移者,如病變腸段已不能切除,則應進行造瘻或捷徑等姑息手術。

2、化學藥物治療:大腸癌根治術後,仍有約50%病例復發和轉移,主要是手術前未能發現隱匿轉移竈或術中未能將病竈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術前,先進行腫瘤腸腔內化療或直腸癌術前灌腸給藥,可阻止癌細胞擴散,殺傷和消滅癌細胞。術後繼續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後的5年生存率。

大腸癌的化療以5-氟尿嘧啶爲首選藥物。一般用靜脈注射,可給12~15mg/kg,每日一次,共5天,以後劑量減半,隔日一次,直至明顯的毒性症狀如嘔吐、腹瀉等出現,以總量達8~10g爲一療程。本法反應稍輕,適用於門診治療。有肝臟轉移者,可每日予5-氟尿嘧啶150~300mg,分次口服,總量約10~15g,比靜脈用藥的療效差。目前多主張聯合化療,但尚無成熟方案。有人建議MFC方案,即:5-氟尿嘧啶500mg,絲裂黴素4mg,阿糖胞苷50mg,聯合應用,第1~2周,每週靜脈注射2次,以後每週1次,共8~10次爲一療程。化療的毒性症狀除胃腸道反應外,還可見骨髓抑制,須密切觀察。此外,目前常用的化療藥物還有呋喃氟尿嘧啶、優福定、環磷酰胺、雙氯乙亞硝脲、環己亞硝脲及甲環亞硝脲等。

3、放射治療:療效尚不滿意,有人認爲:①術前放療可使腫瘤縮小,提高切除率,減少區域性淋巴轉移、術中癌細胞的播散及局部復發;②術後放療:對手術根治病例,如腫瘤已穿透腸壁,侵犯局部淋巴結、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術後有腫瘤殘存,但尚無遠處轉移者,宜作手術後放療;③單純放療:對晚期直腸癌病例,用小劑量放射治療,有時能起到暫時止血、止痛的效果。

4、冷凍療法:冷凍療法是採用製冷劑液態氮,通過肛門鏡充分暴露腫瘤後,選用大小不等炮彈式冷凍頭接觸腫瘤組織,可有效地殺傷和破壞腫瘤組織。在中晚期病人不能手術時,酌情采用,可減少病人痛苦,免於作人工肛門,配合化療能獲滿意療效。

5、對症與支持療法:包括鎮痛與補充營養等。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