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爲什麼尖銳溼疣治療會失敗

爲什麼尖銳溼疣治療會失敗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尖銳溼疣又稱生殖道疣(Genital Warts,GW),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屬於性傳播疾病(STI),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另有少部分人通過日常生活用品傳播、垂直傳播或自體種植。最早在15世紀,歐洲就有關於尖銳溼疣的描述和記載。據全國性病控制中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1998年全國尖銳溼疣患者爲141,410例,發病率爲1149/10萬。由於女性外生殖器的特點,本病患者約2/3爲女性,可以在幾個月內自然消退,但也有少數患者的病程持續多年,經久不愈。

爲什麼尖銳溼疣治療會失敗

流行病學——傳染性強,發病率高:

在我國,尖銳溼疣是最主要的性病之一,有些地區發病數佔全部性病病人的20-31%,爲第二位或第三位,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多見,好發年齡在16-35歲之間,發病率在國外僅次於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居第三位,國內居淋病之後,佔第二位,每年增長率超過100%,居各類性病之首。

尖銳溼疣與HPV感染:

尖銳溼疣只是HPV感染後產生症狀的部分,與無症狀的HPV感染比率爲1:10;HPV120個亞型中30種可以感染生殖道上皮細胞而致病,低危型(HPV6/11)通常引起生殖器疣;明確HPV亞型有助於判斷其惡變的可能性,但對於生殖器疣的診斷與治療沒有更多的指導性。

尖銳溼疣典型症狀:

病初爲丹紅或污紅色粟粒狀大小的贅生物,形態如丘疹狀、乳頭狀、菜花狀、雞冠狀,性質細嫩,頂端稍尖,無痛癢感,逐漸長大或增多。贅生物基底稍寬或有帶,表面有顆粒,或表面溼潤,有出血,在顆粒間常集聚有膿液,散發腐臭氣味,搔抓後常繼發化膿性感染。位於溼度較低乾燥部位的生殖器疣,損害常小而成扁平疣狀,位於溼熱溼潤部位的疣常表現爲絲狀或者乳頭瘤狀,易融合成大的團塊。

尖銳溼疣的傳播途徑:

1、自行接種;

2、性器官摩擦;

3、母嬰傳播;

4、夫妻相互傳染;

5、接觸傳播。

鑑別診斷:

1、絨毛狀小陰脣;

2、假疣;

3、鮑溫樣丘疹病;

4、梅毒;

5、扁平溼疣;

6、丘疹性纖維瘤。

某些特定情況下需行活檢:

1、對治療無效;

2、症狀持續存在;

3、潰瘍形成;

4、短期迅速生長或顏色變深;

5、外觀發生改變。

爲什麼尖銳溼疣治療會失敗 第2張

尖銳溼疣的治療:

包括保守治療、手術或物理治療、干擾素局部注射或系統用藥,中藥治療。治療方法的選擇往往依據病變的數量、大小、分佈部位、所用費用、副作用、有效性及治療的便利性。同時注意患者或性伴是否同時有其他的性伴侶,如果有,需同時治療。

1、藥物治療:

局部用藥:化學腐蝕劑:有足葉草脂、足葉草毒素和三氯醋酸等。足葉草脂、足葉草毒素可阻止細胞有絲分裂,使局部小動脈痙攣,引起組織壞死,3-4天后疣體即脫落。Khawaja對比了足葉草脂與外科治療尖銳溼疣的療效,完全清除率分別爲79%和89%,但其複發率分別爲60%和19%。足葉草脂、足葉草毒素均爲妊娠期禁用。三氯醋酸(TCA)是一種腐蝕性藥物,腐蝕局部皮膚與粘膜,但不會被全身吸收。主要以濃度爲30-50%的溶液治療,適用於較小病變,多用於陰道與肛門病變,可用於治療孕期尖銳溼疣。研究顯示TCA使用6療程後,疣變清除率爲70-81%,而複發率爲36%。表面化療藥物氟尿密啶(5-FU)是抗代謝藥,抑制病毒的複製,較適用於病竈數量多、面積大的外陰、肛門尖銳溼疣,對陰道溼疣也適用。5-FU可致流產、早產並對胎兒有致畸作用,孕期禁止使用。

2、物理治療:

1)冷凍治療:一般採用液氮或二氧化碳幹凍產生深低溫使蛋白質凝固壞死,引起皮膚及血管損傷和水腫,導致上皮層和真皮層細胞壞死,多次治療後病變清除率79-88%,複發率25-39%。

2)CO2激光治療原理是將紅外線能量集中在病變部位,使其氣化,病變清除率87%,複發率22-32%。

3、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電外科手術LEEP治療,(Schoenfeld等的研究)28例婦女,顯示在LEEP治療後86%的病變和激光治療後75%的病變在切緣2cm內無HPV DNA;臨牀觀察後,14-22%患者出現復發;3月後因復發對患者再次體檢,其中4例患者在激光治療的切緣潛在HPV DNA染色體,且較靠近原病竈,而LEEP治療後1例患者復發。

4、免疫治療:

衆多的研究提示,CA的復發與免疫機能下降有關,並探討通過免疫調節劑治療CA及其復發。研究顯示干擾素與其他療法合用並不比單獨使用其他療法效果更好,且干擾素價格昂貴,因此主要是用於對其他治療療效欠佳的生殖器溼疣。

尖銳溼疣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

1、傳播途徑未阻斷——未治療性伴;

2、未同時治療其他部位的溼疣——30%伴發陰道、宮頸溼疣。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