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你知道甲狀腺癌的早期信號嗎

你知道甲狀腺癌的早期信號嗎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甲狀腺癌的早期信號嗎

你知道甲狀腺癌的早期信號嗎?

對於甲狀腺癌的早期信號,很多患者都不瞭解,甲狀腺癌是人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甲狀腺癌是危害人們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一百多萬人患有甲狀腺癌,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麼,甲狀腺癌的早期信號有什麼呢?

甲狀腺癌的早期信號有以下幾點:

1、腫塊形成,這時如果留心就會看到突起部分,在大部分情況下觸診會更爲明顯。如果是兒童或男性發現甲狀腺腫塊,應高度懷疑有癌症可能。特別是甲狀腺腫塊增長較快,檢查腫物其表面不光滑,質地堅硬,吞嚥時活動度減小,或多年存在的甲狀腺結節,短期內明顯增大。

2、聲音沙啞,當癌腫壓迫或侵入支配聲帶運動的神經時,患者發音就會出現異常。

3、吞嚥困難,大約15%左右的患者會出現因癌腫壓迫食道而造成的吞嚥困難。進一步發展,患者還可能出現吞嚥痛等不適感覺。

4、頸部痛,少數患者還會感到頸部壓迫感,或伴有疼痛。

5、呼吸困難,如果癌腫壓迫氣管,患者呼吸時氣流阻力加大,會表現出呼吸費力。

對於甲狀腺癌的早期信號有什麼呢這個問題,目前針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很多療法卻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耽誤了患者的治療時機,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那麼甲狀腺癌的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

(一)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對可疑爲癌的甲狀腺結節如何正確處理?二是對已確診的甲狀腺癌應該採用何種最佳治療方案。

1、對可疑甲狀腺癌性結節的處理

比較合理的方案是進行篩選,有下列情況者更應早期手術治療。

①不除外癌性結節。

②直徑大於3~5cm囊性結節,或穿刺檢查找到癌細胞或2~3次穿刺後不消失者。

③超聲檢查爲實質性腫物。

對單髮結節的術式選擇,由於單髮結節癌的發生率高,可達5%~35%,至今又無可靠方法判斷,甚至術中冰凍切片檢查也有個別漏診者,而且單純結節摘除後,術後複發率較高。可達16.7%。因此,我們常規對甲狀腺單發實性結節、囊實性結節及囊性結節》4cm者均行患側腺葉切除加峽部切除術,術中未發現淋巴結腫大者,不給頸清術。

2、對已確診爲甲狀腺癌者應採用何種處理規則,要取決於患者的體質情況,癌腫的病理類型和臨牀分期。

(1)乳頭狀癌

臨牀上具有惡性程度低,頸淋巴結轉移率高,好發於中青年婦女等特點,所以手術治療必須考慮以上這些因素。如果癌腫侷限在一側的腺體內,可將患側腺體連同峽部全部切除,同時行對側腺體大部切除。但如果癌腫已侵及左右兩葉,則需將兩側腺體連同峽部全部切除。手術後5年治癒率可達80%以上。臨牀實踐證明,對沒有頸淋巴結轉移的乳頭狀腺癌不需同時清除患側頸淋巴結,預防性頸淋巴結清除不能提高治癒率。但應強調術後隨訪有重要性,然而對邊遠山區或農村的患者缺乏隨訪條件應區別對待。對頸部有淋巴結腫大的患者,進行包括頸淋巴結清掃術在內的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國內外的方案都是一致的。

(2)濾泡狀腺癌

雖是低度惡性甲狀腺癌,但它的轉移方式主要是血道轉移,淋巴結轉移約佔20%,臨牀上無頸部淋巴結腫大者,一般不作預防性頸清掃術。有頸淋巴結轉移者不一定同時有血道轉移,所以治療性頸清掃術還是必要的。

(3)髓樣癌

惡性程度中等,常沿淋巴道及血道轉移,一旦頸部淋巴結轉移,即可較快浸潤到包膜外,累及周圍組織,所以確診後不管臨牀能否捫及腫大淋巴結,一律做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術。伴有嗜鉻細胞瘤者,在甲狀腺手術以前首先要處理嗜鉻細胞瘤,否則術中會激發高血壓,影響手術順利進行。

(4)未分化癌

由於本病病程短,進展快,首診時大多數已失去根治機會,預後惡劣,不宜手術治療或僅能做活檢以明確診斷。但偶爾有病竈較小,適宜手術的還應積極爭取作根治性手術。

二、化學治療

分化型甲狀腺癌對化療反應差,僅有選擇的和其他治療方法聯用於一些晚期局部無法切除或遠處轉移的病人。以阿黴素最有效,反應率可達30%~45%,可延長生命,甚至在癌竈無縮小時長期生存。相比而言,未分化癌對化療則較敏感,多采用聯合化療。

三、內分泌治療

甲狀腺素能抑制TSH分泌,從而對甲狀腺組織的增生和分化好的癌有抑制作用,對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上述類型甲狀腺癌手術後常規給預抑制TSH劑量甲狀腺素,對預防癌有復發和轉移竈的治療均有一定效果,但對未分化癌無效。國內一般每天用乾燥甲狀腺片80~120mg,以維持高水準的甲狀腺激素的水平。

四、放射治療

各種類型的甲狀腺癌對放射線的敏感性差異很大,幾乎與甲狀腺癌的分化程度成正比,分化越好,敏感性越差,分化越差,敏感性越高。因此,未分化癌的治療主要是放射治療。甲狀腺癌有一定吸碘能力。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