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便血到死是痔瘡還是腸癌

便血到死是痔瘡還是腸癌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語說“十人九痔”,不少痔瘡患者都對時常出現的便血現象見怪不怪。然而,糊塗的患者便血幾年誤以爲痔瘡,結果查出患上了直腸癌。

便血到死是痔瘡還是腸癌

保肛還是保命 患者面臨“生死抉擇”

患者姓李,早已退休在家,本是安享晚年的幸福時刻,怎奈過去的三年間卻總遭受着難以言述的痛苦:一天跑廁所大便三四次乃是常事,但總還是有排便不盡的感覺,腹痛、腹瀉更是不堪其擾,還經常便血。初時患者沒有多想,總以爲是得了痔瘡,按照痔瘡的治療方式吃藥打針卻總不見好轉,期間也去過不少診所和醫院,可總檢查不出個所以然來,反而人越來越憔悴消瘦。

今年初患者患者決定到三甲醫院檢查。醫生採用肛門指檢發現患者肛門內存在腫塊硬物,隨後在內窺鏡的引導下從病變部位上取出小塊組織,製成切片後送至病理科檢查,結果最後確診爲中分化腺癌,屬中期直腸惡變。由於患者的惡變部位距離“齒狀線”只有2.5釐米,屬於低位。而距離“齒狀線”6釐米是該疾病手術治療和保留肛門的一個警戒線,距離小於6釐米一般來講就無法進行保肛,必須切除肛門在腹部建一個永久性瘻口即“人工肛門”,這樣患者就得終生帶着一個“糞袋”,不僅生活不便精神上更是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壓力。聽聞及此,患者實在無法接受,表示寧願就這麼“去了”也不願切除肛門,急的患者的兒女一籌莫展。

中低位直腸癌患者可否保肛?

專家說道這個例子時表示,保肛是直腸癌患者的一個最關心的問題,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強調的是醫生會盡量減少肛門改道,但前提是以保證生命爲第一要點。許多患者認爲肛門改道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實際上如果不按規範手術,一旦復發,後果不堪設想。同時,有研究顯示,較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後的生活質量低於肛門改道手術。因此,片面強調保肛不僅可能影響腫瘤根治,而且生活質量亦不一定好。

防腸惡變關鍵在定期腸檢

醫學臨牀統計,大腸惡變多發於中老年人羣,目前越來越有趨於年輕化的趨勢。而由於大腸惡變早期症狀和痔瘡相似,約有八成以上的腸惡變患者曾被誤診爲痔瘡。事實上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惡變治癒率可以達到85%~90%,但如果到了晚期,治癒率僅爲20%以下。對此,專家指出,預防腸惡變,避開“生死抉擇”的難題,定期腸檢纔是關鍵。因此出現便血、肛門瘙癢、疼痛、腫物脫出等症狀,無論有沒有痔瘡,都應就及早到專科醫院檢查,千萬別讓小小痔瘡耽誤了對直腸惡變等疾病的診斷,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提示大腸癌的高危人羣:一級親屬患結直腸癌史;本人患有癌症或有腸息肉史;或具有以下二項或二項以上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祕;粘液血便;慢性闌尾炎;精神刺激史;慢性膽道疾病史。

一般對於普通人羣檢查的開始年齡爲50歲,每年檢查大便隱血一次,每5年檢查纖維結腸鏡一次;大腸癌家族史親屬,起始檢查年齡從40歲起;對於遺傳性大腸癌家族成員檢查應從家族最年輕腸癌患者發病年齡減10歲開始檢查。

對於有症狀的患者就應該是及時就醫。大腸癌的症狀分爲局部病變產生的症狀:如便血、大便性狀改變、腹痛、腹部不適、便祕、腹瀉交替,大便裏急後重;全身症狀:如貧血、消瘦以及轉移產生的症狀:骨痛、咯血、神經系統症狀。瞭解大腸癌的常見症狀並及時就醫對於發現早期大腸癌是非常重要,臨牀多數患者出現症狀未能及時就醫,而自認爲是痔瘡、腸炎、肛裂等,一般會延後3-6月就醫而錯失早期診斷的機會。

大腸癌的診斷方法主要有:大便隱血檢查、鋇灌腸檢查、纖維結腸鏡檢查、CT三維成像檢查。其中最簡單而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纖維結腸鏡檢查,它不僅可以發現病變,還可同時進行活檢以確定腫瘤性質,爲治療方案設計提供最重要依據。但是許多患者害怕結腸鏡檢查,認爲較痛苦。其實現在多數醫院都開展了無痛腸鏡檢查,使得檢查不適減少。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