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藥品 > 玄明粉

玄明粉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玄明粉

性味:鹹、苦,寒。

玄明粉

歸經:歸胃、大腸經。

形態特徵:本品爲白色粉末。無臭,味鹹。有引溼性。

玄明粉的用法用量

內服:溶入湯劑,1.5-3錢。

外用:化水塗洗或研細吹喉。

玄明粉的功效作用

功效: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

主治:用於實熱便祕,大便燥結,積滯腹痛;外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癰腫,丹毒。

玄明粉的禁忌

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綱目》:脾胃虛冷及虛火動者,服之是速其咎矣。

玄明粉的配伍

1.治大便不通 玄明粉半兩。每服二錢匕,將冷茶磨木香入藥,頓服。(《聖濟總錄》玄明粉散)

2.治血熱便祕等症 玄明粉三錢,當歸尾五錢。煎湯調服。(《易簡方論》玄明粉散)

3.治傷寒發狂 玄明粉二錢,硃砂一錢。末之,冷水服。(《傷寒蘊要》)

4.治熱厥氣痛 玄明粉三錢,熱童尿調下。(《瀕湖集簡方》)

5.治胃脘痛,素性有熱,遇感即發 玄明粉五錢,空心用折砂糖調湯服。(《窮鄉便方》)

6.治咽喉口齒新久腫痛,及久嗽痰火咽啞作痛 冰片五分,硃砂六分,玄明粉、硼砂各五錢。共研極細末。吹搽患上,甚者日搽五六次。(《外科正宗》冰硼散)

7.治纏風、鎖閉諸症,痰涎壅塞 用玄明粉一錢,和好淡醋一杯,灌入喉中,以翎毛攪,探吐出稠涎,即愈。如喉間破爛者忌用。(《喉症全科》元明醋)

8.治牙疼 風化牙消或單芒消研末,隨左右鼻內吹之。(《普濟方》)

9.治眼暴赤疼痛 玄明粉(生用風化樸飛便是)、爐甘石(燒通赤爲度)各等分。上同研極細。每用藥一粟米粒大,用新水一匙調藥,點無時。(《御藥院方》神應散)

10.治產經數日不下,或胎死腹中 用玄明粉四錢,以清油、蜂蜜各一兩,溫熱調下,須臾即產。(《衛生易簡方》)

11.治鼻衄不止 玄明粉,臨臥冷熟水調下二錢匕。(《聖濟總錄》)

12.治臂痛不能舉,或左右時復轉和移,由伏痰在內,脈沉細者 茯苓一兩,枳殼(麩炒)半兩,半夏二兩,風化消一分。上四味爲細末,生薑自然汁煮和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全生指迷方》茯苓丸)

13.治瘰癧經年久不瘥者 以玄明粉末敷之,日二次。(《醫壘元戎》)

14.治小兒強中證,即陰莖無故堅硬勃起,久久不萎 玄明粉10g。紗布包紮,每晚睡前外敷兩手心,連用1星期。[《中醫雜誌》1987,(10):8玄明粉散]

15.治新生兒腹脹 玄明粉10-20g,小茴香1-3g。研末同拌,布敷臍上。[《江蘇中醫雜誌》1982,(3):33玄香散]。

16.治早期肝硬化腹水:杜仲15克,豬苓12克,煎水衝玄明粉15-25克內服,每天一次,連用三天即可。[劉生堂院士 提供]

玄明粉的相關論述

1.王好古:《本草》注云,玄明粉治骨蒸五勞,驚悸熱毒風等。正《經》雲,味辛甘性冷,則治熱病明矣。兼味辛又鹹,此能潤燥而軟堅也。非大便燥結,脈滑有力而洪大者不宜服。卻言暖水髒,女子服之補益血脈,有失用藥寒熱之本意。《經》雲,鹹能勝血,豈能補血哉?又有治陰毒一句,其言尤錯矣,若與硫黃附子及諸陽藥多寡相佐而行,則可以治陰中有伏陽者,若的是陰毒,別無伏陽,殺人甚速。《太清伏?法》雲,硝能制伏陽精,解火石之毒,則不治陰耳,用者宜審也。

2.《本草蒙筌》:風化消輕而不降,乃膏樑家易化頑痰捷方。

3.《綱目》:《神農本草》言,樸消煉餌服之,輕身神仙。蓋方士竄入之言。後人因此製爲玄明粉。煅煉多遍,佐以甘草,去其鹹寒之毒,遇有三焦腸胃實熱積滯,少年氣壯者,量與服之,亦有速效。風化消,甘緩輕浮,故治上焦心肺痰熱而不泄利。

4.《本草經疏》:玄明粉,其色瑩白,其味辛鹹,沉而降,陰也。其治邪熱在心煩躁者,《經》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之以苦,並主五藏宿滯癥結者,即燥糞結痰瘀血宿食之謂,辛能散結,鹹能耎堅,兼能潤下,苦能下泄,故主之也。目爲血熱所侵,必亦腫作痛異常,硝性峻利,加以苦辛鹹寒之極,故能散熱結,逐熱血,目病既去,必自明矣。退膈上虛熱者,當作實熱邪解,心涼故熱退也,消腫毒者,即耎堅散結之功化。

5.《本草匯言》:風化硝,何恆於曰,此藥體重降下,經風日吹蕩,飄散陳氣,則轉重爲輕,出沉爲浮,主胸膈,心、胃、肺府一切風火浮越之疾,如小兒痰熱急驚,大人冒暑發暈,以白湯化服數分。

6.《本草備要》:瀉痢不止,用大黃、玄明粉以推蕩之,而瀉痢反止。蓋宿垢不淨,疾終不除,《經》所謂通因通用也。

7.《本經逢原》:風化硝,治經絡之溼痰,但重着而非痠痛者,用之有效,指迷茯苓丸治痰溼流於肩背之陽位,而隱隱作痛,最爲合劑。然惟體肥氣實者爲宜。

8.《本草求真》:玄明粉,功用等於芒消,皆有軟堅、推陳致新之力。然煅過多遍,其性稍緩,不似芒消其力迅銳,服之恐有傷血之虞耳。若佐甘草同投,則膈上熱痰,胃中實熱,腸中宿熱,又克見其治矣。

9.《藥性論》:治心熱煩躁並五臟宿滯癥結。

10.《日華子本草》:明目,退膈上虛熱,消腫毒。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