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藥酒是如何釀製?

藥酒是如何釀製?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養生方》的現存文字中,可以辨識的藥酒方共有六個:1.用麥冬(即顛棘)配合秫米等釀製的藥酒(原題:“以顛棘爲漿方”治“老不起”);2.用黍米、稻米等製成的藥酒(“爲醴方”治“老不起”);3.用美酒和麥X(不詳何藥)等製成的藥酒;4.用石膏、藁本、牛膝等藥釀製的藥酒;5.用漆和烏喙(烏頭)等藥物釀製的藥酒;6.用漆、節(玉竹)、黍、稻、烏喙等釀製的藥酒。

藥酒是如何釀製?

《雜療方》中釀製的藥酒只有一方,即用智(不詳何物)和薜荔根等藥放入甑(古代一種炊事用蒸器)內製成醴酒。其中大多數資料已不齊,比較完整的是《養生方》“醪醴中”的第二方。該方包括了整個藥酒製作過程,服用方法,功能主治等內容,是釀製藥酒工藝的最早的完整記載,也是我國藥學史上重要史料。

先秦時期,中醫的發展已達到了可觀的程度,這一時期的醫學代表著作《黃帝內經》,對酒在醫學上的作用,作過專題論述。在《素問·湯液醪醴論》中,首先講述醪醴的製作“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即用完整的稻米作原料,堅勁的稻杆做燃料釀造而成,醪是濁酒,醴是甜酒。“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爲備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說明古人對用酒類治病是非常重視的。此後各朝代,論述藥酒的書籍和篇章更是層出不窮。#p#副標題#e#

到了東漢,醫學家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及《金匱要略》兩部著作中多次論述了藥酒與藥的關係,應用酒炮製中藥,用酒送服丸散,更用酒製造藥酒。如《傷寒雜病論》“婦人六十二種風,乃腹中氣血刺痛,紅藍花酒主之。”紅藍花能行血活血,用酒煎更能加強藥效,使之氣血暢通,則腹痛自止。在東漢時,已形成正月初一飲藥酒防疫的習俗。當時飲用的是椒酒,即用花椒浸泡的酒。花椒有溫中散寒、除溼、止痛、殺蟲等作用。

從隋唐至宋元明清,尤其是蒸餾釀酒的出現,藥酒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此期間,醫學家對藥酒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藥酒在民間的應用更加廣泛。唐代孫思邈《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載有巴戟天酒、五加酒、芎藭酒、枸杞酒、虎骨等藥酒十餘種。

宋代《太平聖惠方》的藥酒序則謂:“夫酒者,谷櫱之精,和養神氣,性惟剽悍,功甚變通,能宣利胃腸,善導行藥勢。”主張用藥治病,宜分病邪之深淺,若病之初,當以湯液治之;而病至晚期,沉痾日久,當以藥酒性酷熱和善行藥勢之優點而用之。不但是醫學家,而且文學家對藥酒也頗有論述和描寫。

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寫了林黛玉“吃了一點子螃蟹,便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的吃口燒酒”,寶玉便命丫環將合歡浸的酒燙一壺來,寶玉希望林黛玉喝下這酒能“合歡蠲怒”,以治她的“肝鬱氣滯症”。第五十三回,描述賈母除夕夜從寧國府歸來後,與兒、媳、孫子們歡度除夕,“擺上合歡宴,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

由此可知,藥酒對於人們防疫保健具有一定的作用。在現代,儘管各種劑型的酒類琳琅滿目,但是古老藥酒仍然與時代共存。到了冬季,人們喜歡用藥酒補身子,足以說明藥酒的經久不衰。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