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鹿角膠的功效與作用全析

鹿角膠的功效與作用全析

來源:美型男    閱讀: 9.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鹿角膠?

爲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膠塊。

鹿角膠的功效與作用全析

鹿角膠性味歸經:

甘鹹,溫。①《本經》:“味甘,平。”②《別錄》:“溫,無毒。”③《本草正》:“味甘鹹,氣溫。”

入肝、腎經。①《本草匯言》:“入手足少陰、厥陰經。”②《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刀

鹿角膠功效:

補血,益精。

鹿角膠藥用價值:

治腎氣不足,虛勞羸瘦,腰痛,陰疽,男子陽痿、滑精,婦女子宮虛冷,崩漏,帶下。

補血,益精。治腎氣不足,虛勞羸瘦,腰痛,陰疽,男子陽痿、滑精,婦女子宮虛冷,崩漏,帶下。

①《本經》:"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

②《別錄》:"療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痠疼,多汗,淋露,折跌傷損。"

③《藥性論》:"主男子腎藏氣衰虛勞捐,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④《醫學入門》:"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⑤《綱目》:"治勞嗽,尿精,尿血,瘡瘍腫毒。"

⑥《玉楸藥解》:"溫肝補腎,滋益精血。治陽痿精滑,跌打損傷。"

⑦《吉林中草藥》:"補腦,強心。治大腦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開水或黃酒溶化,2~4錢;或入丸、散、宮劑。

鹿角膠用藥忌宜:

陰虛陽亢者忌服。②《本草經疏》:“腎虛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於補陽也;上焦有痰熱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熱復膩滯難化也。凡吐血下血,系陰虛火熾者,概不得服。” ③《本草匯言》:“腸胃有鬱火者,陽有餘陰不足者,諸病因血熱者,俱忌用之。苟非精寒血冷,陽衰命門無火者,不可概用。”

藥物配伍

《本草經集註》:“得火良。畏大黃。”配龜版膠:滋陰益腎。配阿膠:填精益血而補陰中之陽。配人蔘:大補元氣、益氣壯陽。

別名:

白膠(《本經》)、鹿膠(《本經逢原》)

處方名

鹿膠、白膠

鹿角膠的藥理: 

1.對人體的淋巴母細胞轉化有促進作用,效果較大腸菌脂多糖強。

2.對血細胞的影響:能促進周圍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量增加。

3.對肌營養及鈣的影響:3.1.對特別飼料飼養所選的豚鼠進行性肌營養障礙證,有顯着的防治和治療作用。

3.2.促進鈣的吸收和體內的瀦留,使血中鈣略有增高,這種鈣質載運作用可能與其所含甘氨酸有關,鈣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使滲出減少,有消炎、消腫和抗過敏作用。

【附方】

①治虛勞:鹿角膠(以酒浸膠數日,煮糊丸衆藥)、鹿角霜(碾爲細末)、菟絲子(淨洗,酒浸兩宿,蒸,研)、柏子仁(別研)、熟地黃(酒浸兩宿,蒸,焙,餘酒入在膠內)各十兩。先焙鹿角霜、菟絲子、地黃幹,碾爲細末,枯子仁在衆藥內研,卻將鹿角膠酒約三、四升,煮作糊,於石臼內杵二千餘下,令熟,丸如梧子大。早晚空心五十丸至一百丸止,逐日早晚服,鹽湯或酒任下。(《百一選方》斑龍丸)

②治五勞七傷,身無潤澤,腰脊疼痛,四肢沉重,久服填骨髓,好顏色,祛風氣,潤鬢髮:鹿角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搗羅爲末),牛乳一升,白蜜一合,牛酥一合,生薑汁一合。上五味,先煎乳,欲熟,即下膠,消訖,次下薑汁,次下蜜,唯須緩八,煎十餘沸,傾於瓷器中,仍數數攪,勿令酥浮於上,待凝,以竹刀割爲小片。每食後,細細含咽之。(《聖惠方》鹿角膠煎方)

③治虛勞夢泄:鹿角膠一兩(研碎,炒令黃燥),覆盆子一兩,車前子一兩。上藥搗細,羅爲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鹿角膠散)

④治虛勞尿精:鹿角膠三兩。末之,以酒二升和,分溫爲三服,瘥止。(《幹金方》)

⑤治吐血不止:鹿角膠一兩(炙黃,爲末),生地黃汁一升二合。同於銅器中盛蒸之,令膠消,分溫二服。(《聖惠方》鹿角膠方)

⑥治吐血後虛熱,胸中痞,口燥:鹿角膠(炙燥)、黃櫱(蜜炙)各十兩,杏仁四十九枚(麩炒)。上三味,搗羅爲細散。每服一錢匕,用溫水調下,不拘時服。(《聖濟總錄》鹿角膠散)

⑦治溺血,陽虛血走,脈細者:鹿角膠三兩,大熟地五兩,血餘炭三兩。二味爲末,溶鹿膠代蜜丸。淡鹽湯下三錢。(《醫略六書》鹿角膠丸)

⑧治妊娠胎動,漏血不止:鹿角膠(炙燥)一兩,人蔘、白茯苓各半兩。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聖濟總錄》鹿角膠湯)

⑨治婦人白帶下不止,面色萎黃,繞臍冷痛: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白龍骨一兩,桂心一兩,當歸一兩(微炒),附子二兩(炮裂),白朮一兩。上藥搗,細羅爲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鹿角膠散)

⑩治鶴膝風,貼骨疽及-切陰疽:鹿角膠三錢,熟地一兩,肉桂一錢(研粉),麻黃五分,白芥子二錢,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錢。煎服。(《外科全生集》陽和湯)

⑾治湯火瘡:水煎鹿角膠令稀稠得所,待冷塗瘡。(《斗門方》)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