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探訪超級細菌監測室:最快兩三天可以確認

探訪超級細菌監測室:最快兩三天可以確認

來源:美型男    閱讀: 8.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9月底,衛生部在國內設立了19個超級細菌監測哨點醫院,我省濟南市中心醫院、齊魯醫院位列其中o28日,記者走進濟南市中心醫院門診樓5樓的中心實驗室,帶您—探這個監測超級細菌的神祕場所。

探訪超級細菌監測室:最快兩三天可以確認

耐藥性強的細菌—直存在,且數量很多

“嘟”,隨着工作人員門禁卡的晃動,濟南市中心醫院中心實驗室的門應聲而開。穿上隔離衣,戴上鞋套,記者跟隨工作人員走進實驗室,眼前是一個長長的走廊。走廊兩側有各種實驗室,實驗室門口都掛着“生物危害”的標誌。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裴鳳豔說,人體內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大多數對人體有益,比如腸道內的一些細菌,會維持腸道良好的消化環境。

穿過長廊,來到最裏面的一間實驗室———“病原微生物學實驗室”,這就是衛生部9月份確立的山東省兩個超級細菌監測哨所之一。

該實驗室工作人員紀明宇介紹,所謂的超級細菌,其實就是泛耐藥細菌,這種耐藥性強的細菌一直存在,並且數量很多,比如耐青黴素的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黴素、紅黴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幾乎刀槍不入。“這次超級細菌引起恐慌,主要是發現腸桿菌對抗生素不敏感了,產生了很強的泛耐藥性,而之前這種細菌並沒發現耐藥性。”

發現疑似超級細菌,“主人”立即隔離

實驗室裏,一位工作人員正在一臺“生物安全櫃”前工作,她戴着口罩、手套,全副武裝。

紀明宇介紹,該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菌株培養,“我們平時都會對臨牀送來的各種病人標本進行監測,監測各種細菌的耐藥性,並且每三個月或六個月公佈一次各種細菌的耐藥率。”

“大家可以放心的是,以我國目前的監測技術,判定超級細菌並非難事。”紀明宇說,針對上報的疑似菌株,可以先進行實驗,確定有可疑性後,再接着做基因測試,“最快兩三天就可以確認是否是超級細菌,但至今爲止還沒發現感染病例。”

紀明宇拿出一份衛生部9月29日下發的監測方案,監測方案要求,全國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如果發現疑似超級細菌的耐藥情況,如不具備實驗室監測條件,須立即將菌株送至最近的19家哨點醫院。同時,須在12小時內上報至國家細菌耐藥監測網。

一旦發現疑似超級細菌,那麼將在進行確認檢驗的同時,立即對其“主人”採取隔離措施,避免細菌進一步擴散。“這樣的監測網絡一定程度上會抗拒潛在的疫情威脅。”該實驗室主任汪運山說。#p#副標題#e#

檢測需經四道關,菌株存放雙人雙鎖

在實驗室中央的一張桌子上放着許多紅色的圓盒,這是培養細菌的容器。

“檢測是否是超級細菌需要經過四道程序。”裴鳳豔說,首先要從臨牀上取患者感染部位的標本,比如取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標本,然後放在培養基上進行細菌培養,“就像種花需要土壤一樣,這種培養基也是提供細菌繁殖的土壤。”

她說,培養出細菌後,就要進行耐藥反應,如果發現疑似耐藥性反應,就會將其送到“臨牀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做基因分析,如果確認其含有耐藥基因,那就可以確認這個細菌是超級細菌了。

整個監測過程並不複雜,但條件要求很嚴格。“比如單純菌株的存放就要求放置於-80℃的超低溫環境內,”紀明宇指着一間房間內的兩個大冰櫃,“那就是存放菌株的地方,雙人雙鎖,必須兩個人同時簽字才能打開櫃子取菌株。”

細菌耐藥性與致病性並不成正比

按照監測方案要求,哨點醫院對免疫力低下、危重症、急診患者、南亞次大陸來我國就醫的人員開展監測工作。

紀明宇說,超級細菌是感染病,而非傳染病,“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之前我們國家對傳染病宣傳得比較多,尤其是SARS和甲流之後,而對於感染病老百姓卻知之不多,其實感染病是一種條件致病,並不是接觸性傳染病。”

“耐藥性與致病性並不成正比,並且感染性疾病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汪運山打了個比喻,有人吃了西瓜會拉肚子,但有人就不會。

“細菌感染也一樣,同樣的細菌,由於不同的個體免疫力不同會有不同的反應,由於細菌感染而致病的還是少數。”汪運山說,“比如醫院內進行侵入性手術,或者體質較差、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被感染的可能性較大。一般來說,通過接觸或者空氣傳播從而感染疾病的可能很小。因此,大衆沒必要恐慌。”

他同時表示,超級細菌更讓人可怕的是它背後反映的抗生素濫用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了,超級細菌纔會真正無敵。”

當記者走出實驗室時,“控制醫院內感染,從正確洗手開始”的大標語映入眼簾。裴鳳豔說,“手衛生是很重要的防護措施,加強鍛鍊,提高免疫力,是抵禦任何細菌感染的良藥。”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