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揭祕: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原因

揭祕: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原因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年來,大腸癌的診斷及治療方法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大腸癌患者化療後復發仍是臨牀治療的難點。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對該院消化學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房靜遠教授科研團隊揭開了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謎團”。

揭祕: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原因

中國醫學專家揭祕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謎團”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28日披露:據該院研究首次發現具核梭桿菌在大腸癌化療耐藥中的調控作用,並詳細闡釋了其相應的機制;不僅爲通過檢測黏膜組織具核梭桿菌丰度而預測預後和預警化療耐藥風險提出了可能的標誌物,也爲抗腫瘤新藥的開發提供了潛在的可行策略。該研究成果有望改善大腸癌病人的治療效果,提高生存質量、延長有效生存期。

據悉,近五年來,房靜遠研究團隊先後在三個大腸癌術後化療的臨牀隊列幾百例樣本中發現和確認,在大腸癌患者腸道菌羣中,具核梭桿菌丰度升高可能是最常用的化療藥物5-FU和奧沙利鉑等鉑類藥物耐藥及大腸癌患者化療失敗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員通過對大腸癌術後化療後復發及不復發的患者黏膜組織DNA的測序分析,發現在腫瘤復發患者中,腸菌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a nucleatum)含量明顯升高。

進一步的實驗驗證發現具核梭桿菌可通過一系列複雜的機制導致大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抵抗。研究爲通過分析腸道菌羣,預測大腸癌預後和預警大腸癌化療效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據透露,這一原創研究成果發表在新出版的生命科學頂級期刊《Cell》雜誌上。

專家提醒:如果出現以下4種症狀,可能提示大腸癌的可能,尤其老年人,要引起格外重視。

揭祕: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原因 第2張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1、便血:是大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輕者僅表現爲偶爾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被誤診爲痢疾或痔瘡出血而貽誤了確診時機。

2、腹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確切的持續隱痛爲首發或突出症狀,部分病人僅腹部不適或腹脹感。當大腸癌合併糜爛、梗阻或繼發感染,由於相應的腸段蠕動增加和痙攣,可出現明顯腹部絞痛。有些病人表現爲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爲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着有排氣,然後疼痛突然消失,當這種症狀出現在老年人時,應首先考慮大腸癌。

3、排便習慣改變:多爲排便次數或糞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麼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說腹瀉和便祕交替出現,以及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本來大便是軟的成形的,最近變細了。有些人還伴有裏急後重感。

4、貧血:老年病人,尤其是無其他原因的失血,亦無腸寄生蟲病的人,如發現進行性缺鐵性貧血,應想到有胃或大腸癌的可能性。

揭祕: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原因 第3張

如何通過體檢早期發現大腸癌?

1、直腸指診

醫生可以通過最簡單直接的觸診和觀察來判斷肛腸疾病,超過半數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70%的直腸癌(約三分之一左右的大腸癌)可以通過肛門指檢發現。大多數直腸癌尤其是低位直腸癌可通過直腸指診檢查發現病變。另外,通過直腸指診檢查還可明確癌腫的形狀、質地和移動度等。

2、糞便隱血試驗

糞便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有重要價值,常作爲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診斷的一個篩選指標。其實不止大腸癌,包括胃癌等消化道腫瘤,在腫瘤發生的早期,腫瘤會侵蝕粘膜及粘膜下血管導致非常微量的消化道出血,這種極小量的出血用肉眼難以判斷,這時可以通過的糞便檢查發現是否有隱匿的消化道出血。對於沒有胃病病史的人,如果體檢發現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建議擇時再做一次,如果還是或者持續呈現陽性那麼就需要警惕了,首先要排除消化腫瘤,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部位有胃、結腸、十二指腸,在專科醫生建議下進一步做腸鏡或胃鏡檢查。

3、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最有效手段。腸鏡檢查不僅可清晰地觀察腸道,並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於早期及微小結直腸癌的發現與確診。

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40歲以後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會明顯上升。據統計,大約有75%的大腸癌患者都處於這個年齡段。因此,人們應從4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潛血試驗,警惕息肉或腫瘤引起的出血。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