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治療失眠首先要找出背後根源

治療失眠首先要找出背後根源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治療失眠首先要找出背後根源

失眠對於現代人來說顯然是“家常便飯”,所以很多人都漸漸的以此爲常,甚至有的調查指出,失眠的總體就診率大概僅有三成,這種情況實在堪虞。其實失眠有可能是由於某種疾病引起的,但長期失眠睡眠不足也會對人體造成各種損害,而且這種損害往往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廣東省第二中醫院腦病科主任高敏主任醫師(向專家提問)指出,對於失眠,過分緊張要不得,因爲這會加劇失眠;但是置之不理也是危害極大的,長久失眠會影響人的身體機能

失眠危害有哪些?

當心失眠會造成健忘、甚至導致意外高發

失眠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高敏主任指出,每逢高考和中考,前來諮詢失眠的青少年就會特別多,因爲每到這些重大時期,他們就會擔心精神狀態不佳而影響到自己的考試發揮。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人全身心放鬆,睡眠的時候,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在休息,但是人的新陳代謝並沒有停止,所以能夠確保腦組織蛋白的合成和消耗物質的補充,同時也是有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而失眠正是打破這人體這一良性循環。

失眠會引起人健忘。這也是爲什麼每逢高考或者中考爲何有那麼多失眠患者前來諮詢的原因,因爲有很多睡不好的考生髮現自己變得健忘了,就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另外,失眠和健忘也是會相互影響的,甚至可以說失眠可以加重健忘,健忘也很有可能加劇失眠。

失眠會導致意外事故高發。據有關調查顯示,50%的工傷事故與睡眠不足有關,而慢性失眠者發生事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4.5倍。失眠患者往往會由於睡眠不足而難以集中注意力,這就讓事故“有機可乘”了。

我失眠好久了,怎麼辦纔好?

治療失眠首先要找出背後根源

對於失眠,很多人都只是瞭解它表面的現象,卻很少去關注引起失眠的根源。高敏主任醫師指出,失眠有可能揭示失眠患者更深層次的一些病因,包括:焦慮症,抑鬱症、恐怖症以及強迫症等,除了心理疾病之外,也會有一些是身體的器質性病變,所以治療失眠首先要找出導致失眠的根源是什麼,因爲往往有可能很多失眠是由疾病帶來的,因而根據病因對症施治就顯得尤爲重要。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造成失眠的原因也是大有不同,就像青少年,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學習壓力過大,因而會出現焦慮症狀導致失眠;而中年男女失眠則是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壓力的影響,跟抑鬱和焦慮也是有莫大的關係;老年失眠的形成主要是因爲對於疾病和用藥等方面的焦慮。所以緩解不同人員的失眠要從不同的根源入手。

很多疾病都是治好之後不輕易復發,但是失眠卻不是這樣的,因爲在不同的年齡段,人們會面臨不同的問題,還是會出現失眠症狀,所以可以說失眠是人生當中比較常態的一件事,高敏主任醫師提醒:對待失眠,一方面的話不應該對此過於緊張,以免加重失眠症狀,但另一方面,對於失眠也不宜置之不理,特別是對於出現失眠症狀超過兩個月的患者,甚至是伴隨着各種器官不舒服一定要到醫院找醫生診治,找出導致失眠的根源以及對症施治。

失眠遺傳嗎?

有失眠家族史患者注意培養孩子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有很多的人會說,“我爸爸有失眠的症狀,我現在也失眠,失眠是不是會遺傳?”對於這種現象,高敏主任醫師指出,失眠並不是一種遺傳病,但是可以說失眠有“家族史”。這是因爲失眠跟人的性格和情緒有很大的關係,因爲人的性格是在家庭環境當中形成的,而人的性格跟人們日常的言傳身教有關,因此性格會影響失眠,所以說治療不是不止是藥物治療的問題,也包括性格方面的改變和養成。

高敏主任醫師在平時看診的時候表示會除了給失眠的孩子看病,也會把他們的家長一起叫進來“看病”,因爲孩子的很多壓力都是來自學校以及家長所施加的。所以緩解孩子的失眠往往家長要出很大的一份力。

值得對廣大家長提醒的是,如果你們是有失眠的病史的,就應該在培養孩子性格方面下功夫,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不要讓你的孩子吃你的藥”,所以說失眠的治療最好是要家族性的治療。高敏主任醫師指出。

編輯有話說:睡眠好與不好關係着我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現代都市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失眠的症狀,所以在日常要注意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睡眠習慣。

本文指導專家: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神經內科 高敏主任醫師

高敏主任醫師(向專家提問)是廣東省中醫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心理學會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祕書長。從事臨牀、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各種內科疾病及疑難雜症。專長於治療中風病、中風病預防、中風癱瘓、腦供血不足、腦動脈硬化、眩暈、頭痛、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焦慮症、抑鬱症、癡呆、肌無力、肌萎縮、面癱、神經痛、震顫麻痹、癲癇等神經系統及心理方面疾病。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