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秋冬進補要從哪一天開始呢?

秋冬進補要從哪一天開始呢?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感到寒意時再進補

秋冬進補要從哪一天開始呢?

秋天應該什麼時候開始進補?我們小區裏有兩位老人家曾經爲這個問題吵得不可開交。一個認爲,進補應當從“立秋”那一天開始,因爲按照“二十四節氣”,“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他認爲,“二十四節氣”和中醫學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醫講的“秋季”,當然應該按照“二十四節氣”來計算。另一位老爺爺不同意,他認爲秋天進補應當從“秋分”那一天開始。他認爲,立秋的時候天氣太熱,還不能算是秋天。真正的秋天,應該從秋季中間的“秋分”這一天算起。

有一天,我在小區裏閒聊的時候,聽到了這件事,一起聊天的人問我:“您說,到底哪天算是入秋了呢?”

我連忙搖頭。我又不是做掛曆的,我哪知道啊!

可是,別人要是問我:“秋天進補,應該從哪一天開始?”我該怎麼回答呢?這個問題,其實我也不會回答。在我的記憶中,好像沒有一本中醫典籍記載過“某月某日是秋天,該如何進補”之類的話,中醫學家也不會說這樣的話。因爲中醫治療不會死板地規定進補的日期,而是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則。

“因時”,指的是用藥要根據天時進行調整。比如前面說過,盛夏要避免食用溫熱的藥物或食物,隆冬則要避免食用寒涼的藥物或食物。否則,藥性和氣候相沖突,原本能治病的藥,可能反倒會害人。

“因地”,指的是在同一個時節裏,地理環境不同,人的身體狀況也會不同。比如,同樣是立冬這一天,東北和海南的氣候顯然不一樣。東北已經有了寒意,在藥物飲食上要注意偏重溫熱;海南的氣候還似盛夏,飲食、用藥需要偏重寒涼,不能一概而論。

過去,媒體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過往旅客也沒有現在這麼多,中醫大夫只需要治療周邊縣市的病人,因此他們一般不會講“因地制宜”,只講“因時制宜”,只要熟悉了本地一年四季的氣候特點,就能給病人看好病了。

但如果是面對全國的患者,“因地制宜”的原則就非常重要了。從全國範圍來講,“秋天什麼時候開始進補”其實是一個僞問題,根本無從回答。患者居住的地理位置不同,秋冬開始進補的時間自然也不同。

回答這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根據當地的天氣進行判斷。當天氣開始轉涼,人們不再爲暑熱煩惱,反倒覺得有必要加幾件衣服了的時候;當某一天出門時覺得涼颼颼的,偶爾會凍得流鼻涕的時候,這就是可以開始秋冬進補的日子了。其實,在這個時節之前,很多人已經開始想吃肉食了,這是身體對於氣溫變化自然而然的反應,不用我們自己判斷,身體已經替我們發出了信號:到了應該進補的季節了。

如果一定需要一個具體時間的話,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陽曆10月1日前後是個不錯的日子。的確,從節氣上來說,從“立秋”開始,已經算是進入秋天了。但是立秋這個時候暑氣還很重,吃些寒涼的食物避免中暑比吃些溫熱的食物進補更爲重要。立秋之後,雖然氣溫逐漸下降,但是在很多地區,還有可能會出現氣溫回升的情況,稱爲“秋老虎”,這段時間也不適合進補。到了陽曆10月1日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已經比較低了(當然,還有局部地區氣溫較高),人們已經感覺到了寒意,並且很少會有氣溫回升的可能。因此,在陽曆10月1日前後進補,時機就比較合適了。

此時,山茱萸和菊花是適合進補的食材。山茱萸是樹上的一種果實,雖然屬於中藥材,但也可以當做一般的食材食用。適合老人食用的做法是做成山茱萸粥。米粥是易於消化、滋養脾胃的食物。用山茱萸煮粥,不僅味道鮮美,在進補的同時還滋養了脾胃。

山茱萸粥

原料:山茱萸20克,粳米1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山茱萸洗淨(如果是鮮山茱萸,則需要去核;如果是幹山茱萸,則需要提前用水浸泡),將粳米淘洗乾淨;兩者入鍋,鍋中加水,用旺火燒開,再改用小火熬成黏稠狀,適當涼一涼就可以食用了。爲了增加味道,也可以加入少量的白糖。

菊花茶

原料:菊花4~5朵,冰糖適量。

做法:茶壺中放入菊花,倒入開水,蓋上壺蓋,待菊花泡開、茶水變色以後,就可以飲用了,也可以放少許冰糖增加味道。

菊花偏寒涼,脾胃虛寒的人喝了以後可能會感到腸胃不舒服。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試着在茶水中放入一些枸杞子。並且注意,一天不要喝太多的菊花茶,也不要長期連續飲用。

從陽曆10月1日或者陰曆重陽節以後,就可以逐步開始進補了。不妨喝一碗山茱萸粥,再衝一壺菊花茶,清肝明目、生津止渴,對養生大有益處。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