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探訪醫院內鏡清洗 消洗不淨或致人染上乙肝(圖)

探訪醫院內鏡清洗 消洗不淨或致人染上乙肝(圖)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探訪醫院內鏡清洗 消洗不淨或致人染上乙肝(圖)

近日,大坪醫院洗消室,工作人員對使用過的內鏡進行清洗消毒。記者崔力 攝

腸胃不舒服,很多人都做過胃鏡,讓這雙“電子眼”進入體內,看看是哪裏出了問題。可重複使用的內鏡會不會導致交叉感染?12月10日,記者從第一屆西部消化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消毒研討會上獲悉,內鏡“洗澡”一般要經過清洗、酶洗等多個環節,才能確保“洗”掉病菌。可實際上,我市多數醫院在內鏡消洗方面並不樂觀。

做個胃鏡會不會染上乙肝

這段時間以來,家住江北區的林曉東總覺得胃燒得慌,擔心會胃出血的他來到市內某三甲醫院,打算好好檢查一番。

12月9日,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做了胃鏡檢查。20多分鐘後,林曉東拿到了檢查結果,結果顯示沒什麼大問題,只是胃炎,這讓他放心了不少。可隨後,他又有些擔心:這麼多人都用過那條內鏡,會不會不乾淨?

當他在網上一查,發現由於內鏡的身價不菲,不可能是一次性使用,只能重複使用,不過消毒的程度就無法保證了。這令他慌了起來:做個胃鏡會不會染上乙肝呀?

在網上,網友的疑慮也不少:做胃鏡會不會染上乙肝、丙肝?做支氣管鏡會不會染上肺炎?

內鏡清洗要過6關

“如果嚴格消毒,是不可能出現交叉感染的。”大坪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陳東風說。其實早在2004年,衛生部就頒佈了《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範》,今年8月又出臺了《醫院感染管理規範》,對內鏡的清洗消毒做了相關規定。

據介紹,內鏡清洗消毒一般要經過6關,包括清洗、酶洗、沖洗、消毒、末洗、烘乾等環節,每個環節的時間從2分鐘到10分鐘不等,對消毒水、場地大小也有嚴格要求,才能確保“洗”掉病菌。

“到消化科看病的人,一半都需要做內鏡,這個數字非常龐大。”陳東風說,僅以大坪、西南、新橋三家醫院爲例,每年就有超過9萬人次做胃鏡。可內鏡的洗消卻不容樂觀,“市內只有少數幾家三甲醫院能達到洗消要求。”

達不到洗消要求的內鏡是很危險的,可能出現感染乙肝、丙肝、幽門螺桿菌甚至艾滋的風險。

至於爲何難達洗消標準,業內人士表示,這還是與醫院缺乏感染控制意識有關,重內鏡檢查結果,卻輕視了內鏡洗消。且內鏡洗消成本高又費時間,一般來說,醫院做一次內鏡的利潤約爲70元,洗消成本約爲30—40元,利潤就少了一半。做一次內鏡只需要5—8分鐘,而洗消一次至少要20分鐘以上,所以並不討好。

看內鏡怎麼“洗澡”

針對很多網友關於內鏡乾不乾淨的質疑,12月10日,記者來到大坪醫院內鏡中心,在這裏,新建成的我市首個電子追溯內鏡洗消系統,爲內鏡“洗”掉病菌。

下午2點多,記者來到距離檢查室10米遠的消毒室,所有人都得憑電子卡進入。

約70平方米的封閉空間裏,擺着大大小小的儀器。護士長曹豔說,和其他消毒室不同,電子追溯內鏡洗消系統給每條內鏡都配上了專屬的電子身份證,上面不僅記錄着它的出身年月、消毒日期、曾服務過的病人姓名、病史等,接下來的消毒流程也得打卡計時,少洗一秒都不行。

當有病人使用過的胃鏡來到消毒室後,消毒員遊小霞就忙開了。“清洗前,得刷兩次卡,才能啓動後面的6個清潔、消毒程序。”遊小霞說,一張卡是內鏡的電子信息,另一張卡則是消毒員的身份編碼。刷卡後,一條編號爲“881”的胃鏡,便進入了由電腦掌控計時的“洗澡”程序。

首先是清水清洗,爲2分鐘;隨後,進入3—5分鐘的酶液清洗時間,再被逐一放入次洗槽,用水槍清洗內壁。經過這些環節後,內鏡內外已經清潔完畢。

接下來就是消毒了,也是最爲關鍵的環節,內鏡們會在消毒槽待10分鐘。而消毒槽內的消毒水身價也不菲,約爲7000元/槽左右,且每天都會用試紙測試,當試紙出現花斑時,則立即更新。

消毒後,內鏡開始進行末洗,操作人員先用氣槍注氣到內鏡孔道,再對外壁進行擦拭,最後被放入“乾燥”環節,有專門的儀器爲其烘乾。

20分鐘後,這條編號爲“881”的胃鏡結束清洗,再由無菌車推進胃鏡室。

“如果沒有進行20分鐘的清洗或偷工減料,電子系統會自動‘報警’,內鏡被送上操作檯時,也無法刷卡識別出它的身份信息。”曹豔說,內鏡中心共有76條內鏡,半天重複使用次數不能超過7次。

待下午所有內鏡全部清洗消毒後,就會進入專門存放內鏡的儲存櫃。這個櫃子是量身定做的,溫度常年固定在27℃,有紫外線殺毒,以確保次日清晨7點,將它們全部取出時,不帶任何細菌地進入人體。(記者 李珩)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