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兒科 > 青春期孩子,爲何敢打罵父母

青春期孩子,爲何敢打罵父母

來源:美型男    閱讀: 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樣時間一長,寂寞的妻子有了外遇,倆人離婚了。父親的經濟條件比較好,女兒判給了他。女兒認爲是父親不回家造成了母親有外遇,是父親的冷漠使她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她恨父親。在家裏,女兒不是摔東西,就是罵父親,罵的話非常難聽。父親打她,招來的是她更惡毒的罵。萬般無奈的父親感嘆:“掙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女兒成了這個樣子。”後來,他只好求助於心理醫生。有資料顯示,近年來,像這樣因爲罵父母,甚至打父母而被帶去看心理醫生的青春期孩子有所增加。

青春期孩子,爲何敢打罵父母

青春期孩子對父母實施的打、罵、逼迫等暴力行爲被稱爲“青春期家庭暴力”。這些孩子的特點是在外面表現較爲正常,但在家裏經常和父母有激烈的衝突。

■無奈的父母

當這些孩子最初打罵父母時,父母往往始料未及:怎麼會是這樣?供他(她)吃供他(她)喝,給他(她)創造了那麼好的條件,怎麼一點都不領情?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行爲感到困惑,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對孩子進行斥責、打罵,結果導致孩子更加強烈的反抗。最後,不要說實現父母給孩子制訂的各種學習目標,就連正常的生活都難以維持。

許多父母認爲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無法求助別人;還有的父母覺得被孩子打是不光彩的事,沒臉求助別人。只有在家庭內部尋求不到解決的辦法,被孩子打得遍體鱗傷不堪忍受時,父母纔會想到向別人求助。

■孩子的“暴力心”從哪裏來

叢中教授分析說,青春期家庭暴力心理的形成,首先和父母的不當教育有關。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過度地承擔了孩子應該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洗衣、收拾屋子之類。在過多承擔責任的同時,父母自然賦予了自己無上的特權。這樣一方面剝奪了孩子應有的成長鍛鍊機會;另一方面,父母很容易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來支配(雖然是在愛心下的支配),沒有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人予以尊重,並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孩子身上。比如,父母認爲好孩子應該學習好、不早戀,對於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父母恨不得他(她)在智力上達到十七八歲的水平,而在男女生關係上最好是七八歲的水平。這種希望當然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

在進入青春期之前,孩子還沒有明確的自我意識,比較好擺佈,他們可以按家長的意願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塑造孩子的意願基本上能實現。但孩子十二三歲以後,到了青春期,隨着身體和心理的發育,他們會越來越有自己的主張,他們會堅持按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做出行動。這反映了青春期孩子要求獨立思考的願望,他們想通過這樣的行動來表示自己長大了。而此時有的父母會認爲孩子的主張是幼稚的,對事物的看法是不全面的,總要阻止他們的行動。在阻止的過程中,衝突就來了。父母認爲孩子不聽話,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按自己意願塑造孩子的信心受到了打擊。於是,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訓的話越來越多,表揚的話越來越少,甚至動手“鎮壓”。#p#副標題#e#

這樣做的結果會有兩種:一種是孩子被“馴服”了,變得退縮、聽話,認可父母的價值觀,處事方式;一種是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初和父母頂嘴,繼而和父母對罵、對打。可以說,父(母)子之間的暴力是互動的,不是單方面的,而最初的發起者則是父母。應該說,父母對孩子的阻止是出於愛護,怕孩子走彎路。但是,他們沒有尊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事實上,如果把阻止改成引導,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即使是碰幾回壁,那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應付的代價。

叢中說,父母尤其是父親在家庭裏的行爲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一個父親經常對妻子、孩子或其他人拳腳相加,那麼孩子就會認爲武力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需要的時候,他(她)就會模仿。

青春期家庭暴力還與親情的缺乏有關。一些孩子在出生不久,因父母工作忙等原因,就被送到奶奶或姥姥家撫養,等到上了中學了纔回到父母身邊。這樣的孩子往往和奶奶、爺爺、姥姥、姥爺的感情比父母深。離開老人本來已使孩子感到痛苦,再加上父母往往比老人嚴厲,管得較多,又沒有養育的感情基礎,孩子很難和父母融洽相處,甚至認爲父母沒資格管自己,容易和父母形成對立,嚴重

的可發展成“家庭暴力”。

還有一種情況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由於對父母一方的怨恨而出現暴力行爲。叢中教授說,像這篇文章開頭講的那個女孩就是這種情況。

■如何解決“暴力”

叢中教授擔憂地告訴記者,產生青春期暴力行爲的根源在父母,但所有的父母都不認爲自己有問題,他們認爲有問題的是孩子,所以他們會帶孩子看心理醫生,而沒想到要去矯正一下自己的行爲。

叢中教授認爲,父母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問題,比如父母特權、父母霸權、對孩子不尊重、和孩子溝通方面存在障礙等等。一般情況下,孩子對父母中的一方較爲反感,而和另一方相處還可以。在對父母進行心理治療時,叢中教授會告訴讓孩子反感的一方先暫停一切對孩子的管理,讓另一方來管理。然後,再進一步調整親子關係。

需要注意的是,要取得遠期效果,父母要調整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特點,有自己內心的真理,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平時少對孩子訓斥,更不能使用暴力;對待孩子要以表揚爲主,表揚要及時、肯定、實事求是,尤其要對孩子的做事態度,而不僅僅是行爲結果給予表揚。

一個人感受到的愛越多,他(她)才能付出更多的愛;他(她)得到的尊重越多,他(她)纔會懂得如何尊重別人,這在任何人之間都是一樣的。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