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常識 > 產科“一牀難求”如何緩解 除了增量還要分級

產科“一牀難求”如何緩解 除了增量還要分級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申城多家產科專科醫院、三級綜合醫院產房爆滿的同時,有一些醫院開設的產科卻冷冷清清。市衛生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實際開放的產科牀位3300張,以平均每位產婦住院3-5天計算,一年可以滿足23萬人分娩需求,而2009年全市共出生18.7萬人。

產科“一牀難求”如何緩解 除了增量還要分級

雖然產科資源總量有餘,但不同醫院產科冷熱不均。這是如今市民感覺“一牀難求”甚至“生孩子難”的關鍵所在。

有空的產牀在哪裏

本市北區一家區中心醫院,產科病房正在裝修。據瞭解,該院產牀去年有40餘張,在區級綜合醫院中屬於規模較大的,但牀位使用率一直不高,徘徊在50%左右。如今因裝修等原因牀位減到24張,幾乎減少了一半,但並未“供不應求”,月接產在90-100人,基本上“來了就能生”。在一些地處城鄉結合部的區中心醫院,產科病牀週轉也不緊張,就診人數並未隨着“嬰兒潮”的到來而水漲船高。

此外,本市還有1600餘張產牀,主要分佈在二級綜合醫院、部分郊縣的一級醫院以及民營醫療機構。除了少數區中心醫院和公益性質的外來孕產婦平價生產點外,這些醫院的產科不少處於“吃不飽”狀態。

冷熱不均爲哪般

爲何一邊廂爲牀位“搶破頭”,一邊廂卻牀位空轉?

表面上看,是孕產婦“用腳投票”的結果。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又“只生一個”,一般滬上人家自然會選擇條件好、名氣響的大醫院或者二級專科醫院。即使在遠郊地區,農民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就近在鎮衛生院而是到市區醫院生孩子。據瞭解,本市現有十幾家位於郊縣一級醫療機構開設產牀,但常常是空閒時多,忙碌時少。

專家指出,產牀冷熱不均,關鍵還在於優質資源不足,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均等化水平不高。一級乃至部分二級醫院產科之所以冷冷清清,是因爲技術力量侷限、人員配備不足,往往只能接診順產者,如果孕產婦剖宮產或者有併發症,就只好上轉;至於產前的一系列檢查,由於設備有限,水平更不及三級醫院,在越來越講究生育質量的今天顯然是個 “軟肋”。據上海去年統計,產婦剖宮產已佔到50%-60%,難怪大醫院和專科醫院會人滿爲患,而其他醫院雖有千餘張牀位,卻僅是作爲一個統計上的總量數字,事實上並未充分發揮合理分流的作用。

既然供不應求,大醫院爲何不加快發展產科?業內人士坦言,醫院需要靠收入來自我維持運營、持續發展。產科和兒科一樣,風險大,收益低。如今不少醫院一窩蜂地上骨科、腫瘤科,不少是爲了其背後的豐厚收益,“條件不足也要上”。與之鮮明對比的是,一些綜合醫院的產科卻在不斷萎縮。

除“增量”還要“分級”

市衛生局表示,近年來上海的婦幼保健事業不斷加快發展,孕產婦死亡率和新生兒死亡率兩大指標多年保持與發達國家相當的先進水平。爲應對“嬰兒潮”帶來的產科牀位緊缺,本市在即將實施的“十二五”規劃中,將在保持產科牀位總數平穩前提下,適當增加大醫院和專科醫院的產牀,撤併一級醫療機構和部分二級醫院的產牀,通過結構調整,實現優質產科資源擴容。

專家指出,要真正解決產科“一牀難求”,還要“分級”,即針對市民的不同需求走多元化發展之路。當下申城產科最緊俏的是單人病房、特需服務——不少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往往情願多出幾萬元,讓孕產婦享受一次“優厚待遇”。但按規定,醫院的特需比例不能超過10%,且公立醫院產科如果多開特需,也勢必擠壓已經不足的空間,對其他孕產婦構成不公平。

對此專家建議,可將目前公立醫院的特需服務“剝離”,包括鼓勵民營、中外合資等多種方式來完善產科特需服務,滿足一部分有額外需要的孕產婦人羣。公立醫院則“全心全力”開展針對普通人羣的婦幼保健任務,除擴大優質產科資源,更重要的是加大對二級綜合醫院產科的投入,使其業務水平逐漸向三級醫療機構看齊,或可解決現有產科爆滿、病房不足的狀況,讓“生孩子”不再成爲一樁難事。 #p#分頁標題#e#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