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夏季出現的腸道傳染病

夏季出現的腸道傳染病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季是各類消化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近日,解放軍302醫院專家提醒人們,要加強自身防範,及早做好夏季腸道傳染病的預防。

夏季出現的腸道傳染病

急性細菌性痢疾

傳染源 急性細菌性痢疾(簡稱急性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病菌隨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排出,易感者通過污染的手或在生活中接觸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或借蒼蠅等方式傳播。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涼、過度疲勞、營養不良、暴飲暴食或其他慢性疾病均有利於該病的發生。

症狀 潛伏期多數爲1~2天,典型表現爲急性發熱,有陣發性腹痛,腹瀉時有黏液或膿血便,有明顯的肛門下墜感及左下腹壓痛。中毒性菌痢易發生於2~7歲兒童,症狀多爲高熱腹瀉或無腹瀉,而表現爲驚厥、嗜睡或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口脣發紺、皮膚髮花、血壓下降及意識不清。化驗檢查血象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大便常規檢查紅白細胞滿視野,並可見吞噬細胞。

專家建議,治療上應採取消化道隔離,進易消化飲食。一般應口服補液(葡萄糖20g、氯化納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加溫開水至1000ml)。明顯脫水者應靜脈補液。抗菌治療用環丙沙星等喹酮類藥物,兒童可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或磷酶素。中毒性菌痢則需及時送醫院搶救、治療。

大腸桿菌腸炎

傳染源 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重要菌羣,正常情況下能合成維生素B和維生素K,對機體是有利的,可是當抵抗力下降或大腸桿菌侵入腸外組織時,則又是條件致病菌,可引起腸外感染。有些血清型大腸桿菌可引起腸道感染,稱爲致腹瀉性大腸桿菌。按其致病機制可表現有下列5類。

症狀

1.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EPEC):大便每天3~5次,爲黃色蛋花狀,量較多;

2.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腸炎(ETEC):分泌性水瀉,每天2~10次,無裏急後重感,病程1~5天。病情輕重不一,可以僅有輕微腹瀉,也可以是重症霍亂樣。

3.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EIEC):臨牀表現酷似急性菌痢,當臨牀懷疑是菌痢,但大便培養不出志賀氏菌時,應考慮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

4.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EHEC):最常見的臨牀表現爲噁心、嘔吐和嚴重的痙攣性腹痛,腹瀉爲鮮紅色水便,不發熱或低熱,病程5~7天。感染嚴重者尤其是嬰幼兒、學齡兒童及體弱的老年人可能出現溶血尿毒綜合徵。

5.黏附性大腸桿菌腸炎(EAEC):主要引起兒童持久性腹瀉和旅遊者腹瀉。

專家建議,急性腸炎自愈性較強,其基本治療方針是補液和對症處理。老年、嬰幼兒和有基礎疾病及重症患者應給予抗生素治療。

沙門氏菌腸炎

傳染源 沙門氏菌腸炎是指除傷寒及副傷寒甲、乙、丙型以外的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腸炎。現已知道有2000多個血清型或變種,與人類關係密切的約50個菌型。沙門氏菌喜溼耐寒,不耐熱,在水中可存活數月。該菌廣泛存在於豬、牛、羊、狗、雞、鴨及鼠類的腸道、內臟與肌肉中,當人們進食未煮熟的被污染肉類、內臟或蛋製品、乳製品後,會感染髮病。

症狀 急性胃腸炎型常伴有發熱、嘔吐、稀水樣便,少數有黏液膿血便;傷寒型腸炎症狀類似傷寒,患者會持續發熱,可伴有肝脾腫大;敗血症型腸炎呈弛張熱,血培養爲陽性,可能有局部感染。

專家建議,急性胃腸炎型應以及時補液及對症處理爲主,嬰幼兒及年老體弱者應用抗生素治療。傷寒型和敗血症型腸炎應用抗菌藥物治療,療程爲7~10天。可選用氟喹酮類藥、第三代頭孢菌素等。

霍 亂

傳染源 霍亂是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病情發展迅速,如不及時救治,患者可死於多器官衰竭。霍亂傳播極快,可大規模流行。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其列爲兩種甲類傳染病之一。本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經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途徑傳播,人羣普遍易感,發病高峯季節爲7~10月。

症狀 潛伏期爲3小時至7天,典型表現爲:1.劇烈的腹瀉,黃色稀水便和米泔水樣便;2.嘔吐爲噴射狀,性狀可同大便;3.一般無腹痛、無發熱;4.嚴重者可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皮膚幹皺、口渴脣乾、眼球下陷,嬰兒前囟內陷、少尿或無尿,血壓下降甚至測試不到血壓。

專家建議,該病需靜脈補液,補充電解質;抗生素治療可選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或第三代頭孢菌素。把好病從口入關,管好飲水、飲食、糞便,注意滅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及時處理疫源地,檢疫期爲5天,帶菌者和病人需連續3次大便培養陰性,方可解除隔離。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