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春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 如何預防

春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 如何預防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 如何預防

什麼時候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與外界相通,受各種病原體侵襲的機會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天氣驟變的情況下也易發病。兒童、老年人、體弱者、營養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過度勞累者、精神高度緊張者等人羣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

現處春季早晚的溫差較大,空氣乾燥,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加上又是開學季,更增加了小朋友們感染傳染病的風險,目前呼吸系統疾病的小患者每天仍然很多,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風疹、水痘等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也有散發病例出現,提醒羣衆應該注意預防。

春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

流感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主要是指人羣中,由普通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傳染性強,傳染迅速,會導致每年的流行,並且歷史上每隔幾十年會造成流感大流行,在短時間內使很多人患病甚至死亡。人患流感後能產生持久免疫,一個人不會在短期內反覆患流感。感染流感病毒後,出現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狀。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患者被感染後,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慾不振、低熱、頭痛等症狀,其後會出現一側腮腺腫大或兩側腮腺同時腫大,腮腺腫大可持續5天左右,以後逐漸減退,病程約7-12天。腮腺炎病毒多存在於唾液、鼻咽分泌物中,可通過飛沫傳播或密切接觸傳播。90%病例發生於1-15歲,尤其5-9歲的兒童。

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它的特徵首先表現爲發熱,體溫達39-40℃,可伴有流涕、噴嚏、咳嗽、流淚、畏光,眼結膜炎等症狀。在發熱2-5天后出現皮疹,2-3周消退。病毒可經飛沫傳播或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傳播,人羣普遍易感。

風疹

風疹由風疹病毒引起,臨牀表現以低熱、上呼吸道輕度炎症、全身散在紅色斑丘疹及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爲特徵,大多是通過呼吸道飛沫散播傳染,也可通過患兒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傳染給被接觸者。好發於1-5歲小兒,除1歲以內嬰兒不容易感染外,其餘年齡越小,發病比例越高。

水痘

水痘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兒童傳染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可產生反覆持續的、無臨牀症狀的潛伏感染,臨牀特點是皮膚黏膜出現瘙癢性水皰疹。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水痘皰疹液和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污染的用具傳播。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並做好室內外環境衛生清掃;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以免着涼;避免到人羣聚集場所和空氣密閉場所,必要時可佩戴口罩;養成勤洗手、不隨地吐痰的衛生習慣;多喝水、多鍛鍊,注意飲食平衡和勞逸結合,增加自身免疫力;一旦出現發熱、頭痛、咳嗽、出疹等不適症狀,要及時佩戴口罩到醫院檢查。

春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 如何預防 第2張

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

1、勤洗手,研究證明,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體,可以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傳染給健康人。因此,要注意手的衛生,洗手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一個重要措施。

2、多喝水,特別在秋冬季氣候乾燥,空氣中塵埃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溼潤,能有效抵禦病毒的入侵,還有利於體內毒素排泄,淨化體內環境。

3、搞好環境衛生,不要隨地吐痰。

4、勤曬被褥、勤換洗衣服,搞好家庭及個人衛生。

5、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堅持體育鍛煉和耐寒鍛鍊,適當增加戶外活動(但霧天不要晨練,因爲濃霧中不僅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而且水汽較多,會影響人體肺部的氣體交換)。

7、飲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適當增加水和維生素的攝入。

8、咳嗽、打噴嚏時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氣。

9、不要共用毛巾和衛生間個人用品。

10、生活有規律、保證睡眠、不吸菸、少飲酒,並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

11、儘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也是預防的關鍵。

12、進行免疫預防。流行季節前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等疫苗能有效預防相應的呼吸道傳染病,尤其要加強流動人口的計劃免疫管理。

13、發生呼吸道傳染病時,要及時進行治療,最好是分房隔離、限制活動。

14、要早發現病人、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15、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儘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不要到病家探視病人,不要去疫村,不要到發病地區趕集、探親,更不要到傳染病患者聚集的場所。

另外,家庭防病一般採用綜合性預防措施,做好家庭環境衛生清掃,注意體格鍛鍊和營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對易感人羣應採取相對隔離措施,如避免接觸病人,不去公共場所等;對幼兒、年老體弱者等高危人羣可本着自願的原則選擇接種疫苗。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