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肛裂手術方法與療效的探討

肛裂手術方法與療效的探討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肛裂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居肛腸疾病發病率第二位。肛裂的手術方法多種多樣,包括側切術、切除術、切除縫合術等,爲了達到後遺症少、複發率低、遠期療效好的目的,2004年3月-2006年3月對肛裂患者手術方法與療效作一總結對比,報告如下:

肛裂手術方法與療效的探討

四種方法,不用手術也治療肛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120 例患者隨機分爲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 例,男28 例,女32 例,年齡爲19~67 歲,病程1~20年;對照組60 例,男31 例,女29 例,年齡21~65 歲,病程1~23年,均爲現有肛裂或曾經患有肛裂。臨牀症狀:均有便時肛門疼痛史,98 例有便後出血,90 例有局部墜脹不適、肛門潮溼瘙癢,89 例有大便乾燥史,30 例有大便次數多、不成形史。專科檢查:肛裂伴肛竇炎92 例,肛裂後遺留肛竇炎28 例,肛裂繼發肛門溼疹68 例,肛裂伴哨兵痔31 例,肛裂伴肛乳頭肥大24 例,肛裂伴潛行瘻管18 例。兩組術前1 d晚及術日晨清潔灌腸,椎管內腰麻下施術,對照組採用肛裂側切術加局部病竈切除術,治療組採用肛裂局部病竈切除術加局部肛竇切開術,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及症狀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手術方法:肛裂側切術(部分內括約肌切斷術)者取截石位,在距肛門約1.5 cm 5點或7點處做長1 cm小切口,右手食指伸入肛內觸到括約肌間溝部位,左手持鉗自切口進入,沿皮下進到括約肌間溝部肛管皮下,在右手食指引導下,鈍性分離內括約肌下緣的內側壁和外側壁,將內括約肌下緣挑出,從中切斷,加壓包紮,指診肛門鬆弛,括約肌間溝上方可及明顯裂隙即可;肛裂部分行病竈切除暴露新鮮創面;按肛門開放傷口護理換藥。

治療組手術方法:取截石位,自肛裂底端起於6點肛緣外1.5 cm,做一縱形切口,提起切口邊的皮膚,探針從切口處探入至6點處感染肛竇沿探針切開,切開局部齒狀線以下部分內括約肌,切除切口底部纖維化組織肥大乳頭及哨兵痔,修剪兩側創緣呈梭形;探查肛門鬆弛適度;按肛門開放傷口護理換藥。

術後處理:術後進無渣流食2 d,常規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便後用痔炎沖洗靈(本院自制中藥)薰洗,坐浴,每日便後換藥清創,換藥用中藥膏如拔毒膏、九華膏、生肌玉紅膏等,大便乾燥者口服潤腸通便藥物。

1.3 療效判斷

從傷口癒合時間、術後效果、肛門功能等方面綜合評價療效。傷口癒合時間判斷:排便時無肛門疼痛及出血,肛門傷口完全癒合,被覆表皮,創面平整。術後效果判斷:隨訪9~12個月,未再出現便時肛門疼痛、便後出血及墜脹不適、潮溼瘙癢等。指診局部肛竇無壓痛。肛門功能評價方法:肛門指檢順利,無肛門狹窄及鬆弛,無肛門排便失禁,無肛門潮溼溢液。

強行排硬便易造成的肛門外傷#p#副標題#e#

2 結  果

兩組患者均一次治癒,無顯著差異。肛門功能情況:兩組患者均無明顯肛門狹窄或失禁。術後效果:對照組患者出現肛門墜脹不適、潮溼瘙癢45 例,指診局部肛竇有壓痛,經過指導患者調整飲食,保持大便規律後症狀好轉2 例,無明顯改善43 例。治療組出現肛門墜脹不適、潮溼瘙癢2 例,經過指導患者調整飲食,保持大便規律後症狀好轉,指診局部肛竇無壓痛。

3 討  論

由於肛管局部生理特點,肛管後正中部皮膚較固定,直腸末端位置由後方向前彎曲,因此肛門後方承受的壓力較大,是肛裂的好發部位,張東銘認爲,內括約肌具有腸管環形肌收縮特性,容易發生痙攣,由於局部炎症刺激使內括約肌痙攣,反覆發作使局部產生纖維化,最終導致肛管狹窄,陳舊性肛裂久不癒合的根本原因是局部存在慢性感染和內括約肌痙攣。反覆損傷感染使裂口下端皮膚因炎症淺靜脈迴流受阻發生水腫形成結締組織外痔稱哨兵痔,裂口上端肛乳頭因炎症和纖維化成肥大乳頭,局部肛竇因炎症刺激形成肛竇炎,炎症繼續沿肛腺擴散即形成潛行瘻。肛竇炎是肛周化膿性疾病的重要誘因,是肛管直腸部位感染性疾病的發源病竈。85%的肛腸炎症性疾病(如肛周膿腫、肛瘻、肛裂、肛乳頭肥大等)由肛竇感染引起。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有重要意義。

對慢性肛裂的治療主要採用以擴大肛門爲目的的方法,切斷內括約肌是根治肛裂必不可少的條件,基於以上對肛裂發病過程的認識,選擇在截石位6點裂口直接切斷括約肌並對裂口周圍的瘢痕組織、肥大肛乳頭、哨兵痔及潛行瘻等病理組織徹底切除,尤其注意肛竇炎切開治療肛裂,切斷內括約肌可消除痙攣及狹窄,切斷外括約肌皮下部有利於裂口和創面引流,切開肛竇有利於消除局部感染隱患,較側切術可直視下對括約肌進行分辨,切斷準確方便。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